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風險類別概述(1)流動性風險(2)利率風險(3)信用風險(4)資本風險、破產風險或償債能力風險(5)市場風險(6)財務風險(7)表外業務的風險(8)作業風險或技術與業務操作之風險(9)外匯風險(10)國家風險(11)問題與討論銀行所面臨的風險流動性風險(liquidityrisk)利率風險(interestrisk)信用風險(creditrisk)市場風險(marketrisk)資本風險(capitalrisk)、破產風險(insolvencyrisk)或償債能力風險(solvencyrisk)銀行所面臨的風險財務風險(financialrisk)表外業務的風險(off-balance-sheetrisk)技術與業務操作之風險(technologyandoperationalrisk)外匯風險(foreignexchangerisk)國家風險(countryrisk)流動性風險當存款客戶要求提領鉅額現金時,銀行準備部位如無充裕的庫存或約當現金,就應向外借入資金或售出流動資產來因應,並隨即承擔了流動性風險。流動性的危機(liquiditycrisis):客戶超過正常水準的提領。異常提領擠兌(bankrun)傳染效應(contagiouseffects)系統性風險金融恐慌(bankpanic)如何觀察流動性風險客戶出現嚴重違約,導致銀行衍生出擠兌或破產,俗稱致命性風險(fatalrisk)。短期資產與負債呈現不平衡或缺口情況。對外籌措資金時窒礙難行。為了有效掌握流動性是否充足,銀行通常藉由流動性缺口(liquiditygap)模型的建立,定期提供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作決策參考。利率風險金融機構藉由購買初級證券(primarysecurities)、發行次級證券(secondarysecurities)的資產轉換(assettransformation)動作,導致資產負債的長短期結構出現不太一致,未來只要利率變動,就會有利率風險的威脅。借短貸長的再融資風險(refinancingrisk):銀行之展期或重新舉債成本高於資產報酬率時,該行就會面臨再融資風險。借長貸短之再投資風險市場價值增減變化的風險(marketvaluerisk)借短貸長的再融資風險假設銀行對外舉借期限一年、年利率9%之債務,以支應期限兩年、年報酬率10%之資產=第一年的利潤差距為1個百分點(=10%–9%)=第二年的利潤水準◎新舉債成本維持9%時,第二年的利潤差距仍為1個百分點。◎新舉債成本上升至11%,銀行即會有1個百分點之利息損失。借長貸短之再投資風險假設銀行舉借年利率9%之兩年期債務,支應報酬率10%之一年期資產。一年之後該資產到期,再投資報酬如降為8%,銀行便面臨再投資風險(reinvestmentrisk)利率風險直接的利率風險:係指利率變動直接引起盈餘下降的風險。間接的利率風險:隨客戶選擇權之履行而存在。銀行常在下述兩種情況發生選擇權風險(optionrisk):(1)存款客戶於市場利率攀升時,主動將活存餘額轉為定存,以賺取更高利息。(2)借款客戶在提前還清借款的同時,又舉借利率較低但金額相近之債務,以致銀行總盈餘隨之降低。利率風險的規避:傳統上著重於長短期結構相互配合的資金管理原則。信用風險初級證券之發行者無法如期還本付息,而損及債權人之權益者即構成違約。銀行只要持有這種證券,隨即喪失此資產所孳生的利息,並承擔違約或信用風險。至於本金能否全數或部份回收,則視借款人或發行公司在破產宣告或償債能力不足時的反應能力而定為減輕此向下風險(downsiderisk),銀行應落實地監督與搜集所有授信客戶或交易對手(counterparties)之信用資訊,也應重視行業分散原理,以降低集中性風險(concentrationrisk)。系統性的信用風險(systematiccreditrisk):隨總體與產業環境變化而產生的違約風險。個別企業的信用地位是否滑落,有三種簡易方法:(1)該企業最近發行的債務憑證,是否適用較高的息票利率。(2)該公司流通在外的股價長期看跌。(3)信用評等機構對該企業之某些債務,發佈降等消息。量化評估授信客戶的信用風險:應利用如台灣的「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將客戶流通在外的借款餘額統一歸戶。信用風險具分散效果(diversificationeffects)與非累加性,所以相當難以正確評估放款部位(loanportfolioorposition)或金融商品組合之總信用風險。資本風險、破產風險或償債能力風險銀行若存在過高的流動性、利率、信用、市場、表外業務、科技、外匯與國家風險,最終的經營挑戰即是面臨破產風險。自有資本(internalcapitalorequityresources)為支應潛在損失的最後防線。破產風險的衡量指標:股東權益對買入負債之比率。規定自有資本對風險性資產的比率,旨在降低銀行之破產風險。資本適足的管理原則儘量利用「潛在損失」指標,量化所有風險。加總個別風險的潛在損失,以構成銀行的總潛在損失。將風險當作自有資本的函數。以風險值(valueatrisk;簡稱VAR)與承受風險所需資本(capitalatrisk;簡稱CAR)衡量潛在損失。市場風險銀行若積極拋補資產、負債及衍生性商品,而非以長期投資、融資或避險目的持有該金融商品時,此銀行即存在市場風險。可利用如J.P.Morgan的RiskMetrics模型,逐日清算個別銀行市場風險的暴露度。操作金融工具或業務可能涉及市場風險,如:英國Barings銀行於1995年2月所發生的交易損失。財務風險銀行為高度財務槓桿的行業,偏高的負債對淨值比率,使其具有可觀之財務風險。買入負債的控管問題,一般依資金供應場所或市場不同而分為:(1)與重貼現及短期融通市場有關的央行融資。(2)與同業拆款市場有關的同業融資。(3)與貨幣市場有關的可轉讓定期存單的發行。(4)與債券市場有關的金融債券之發行。銀行通常會建立資金移轉價格(fundstransferprices;簡稱FTP)系統,適度調撥各分行的剩餘與不足資金,藉由降低對各分行內部損益的衝擊,達到抑低全行財務風險的目標。表外業務的風險表外的資產負債業務未涉及當期初級證券的請求權(currentprimaryclaim),也與當期所發行次級證券的請求權(currentsecondaryclaim)無關,所以不需在當期的資產負債表上表達,。不過,表外業務仍對未來的資產負債有所影響,所以財務報表係以或有資產與負債(contingentassetsandliabilities)備註說明。表外業務的種類保證信用狀放款額度承諾(loancommitments)不動產證券化契約(mortgageservicingcontracts)遠期契約(forwards)、期貨、金融交換(swap)、選擇權等衍生性證券。銀行經辦這些表外業務,原始初衷是降低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外匯風險,但如意外發生管理或操作不當,原先的或有債權與債務可能就由避險目的轉變成損失根源。技術風險技術風險係指銀行的設備投資是否適當。技術風險的涵蓋項目:(1)交易登錄錯誤。(2)資訊系統缺乏效率,如清算與交割功能不佳。(3)缺乏足夠的分析工具以衡量相關的風險,如很難客觀有效地建立擔保品管理系統等。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的成果:自動櫃員機(automatedtellermachine;簡稱ATM)、自動清算系統(AutomatedClearingHouses;簡稱ACH)、電傳撥付網路;全球性的同業支付交割系統(ClearingHouseInterbankPaymentsSystems;簡稱CHIPS)、聯邦電傳系統(Fedwire)與SWIFT等。科技創新可發揮規模經濟(economiesofscale)與範圍經濟(economiesofscope)。規模經濟:因金融服務量的擴充,降低相關業務的平均成本。範圍經濟(economiesofscope):相同的投入資源,產生比原先更高的服務水準。業務操作之風險業務操作風險係因銀行資訊系統、通報系統及內部監督系統的功能不彰而產生,該風險源自兩個不同層面:(1)技術層面:資訊系統或風險衡量如果缺乏效率,即構成此層面的業務操作風險。(2)組織層面:相關的管理法規與政策不當,造成風險通報及監督系統不夠順暢。現行設備不敷技術要求、後勤支援系統(back-officesupportsystem)發生故障或不敷使用時,銀行的業務操作風險與技術風險即更密不可分。後勤支援系統的風險涵蓋範圍因軟硬體成本結構不佳、收益短缺而承擔的營業損失。因行員工作意願與能力不足而造成的效率不高。新種金融商品與服務的推出所衍生的不確定性。外匯風險凡從事國外生產事業的直接投資(directforeigninvestment),或持有以國外金融商品為主所構成的資產組合(foreignportfolioinvestments),均可能存在外匯風險。匯率風險的規避:銀行各幣別之資產負債最好能夠對稱一致,相互配合;即彼此在金額大小、到期日結構與平均期限(duration)方面力求相近。外匯風險舉例說明:美國的某銀行在承作1億英鎊放款的同時,另發行0.8億英鎊之定期存單。從資金淨部位角度言,該銀行雖只擁有0.2億英鎊英國資產,惟當英鎊對美金鉅幅貶值時,該行便會因為放款價值降幅高於定期存單而面臨匯兌損失。銀行之外匯淨部位(長部位=0.2億英鎊)國家風險承作國外的企業授信,易因外國政府的外匯短缺與政治考量,全面禁止或限制本息匯出(回),造成銀行承擔國家風險。近年來,阿根廷(Argentina)、祕魯(Peru)與巴西(Brazil)均曾針對當地企業或政府本身的美金借款頒布匯款限制。如何規避國家風險:銀行可在貸放國外企業的同時,順道向該國舉債。
本文标题:第五章风险类别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