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1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①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②,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④,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⑤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⑧《醉翁亭记》中“”描写了琅琊山绿树繁茂、蓊蓊郁郁的夏季。(2)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前四句...。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书法的美妙只有领会它的人才能参悟。轻轻翻开那些书家名作,一种情sù苏醒了。灵动的文字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看不完的,忆不尽的离情别恨乡愁旅思,书不尽的江山社稷家国情怀。刚劲中透着秀美,温婉而不失厚重,清淡素雅,质朴率真,让人心动神弛,遐思无限,历经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情sù江山社稷.率.真(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3)下列词语中的“参”与文中“参悟”的“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参军B.参考C.参拜D.参天(4)把“春、锦、秋、山、月、秀、水、花”等几个字重新排列组合,填入文中横线上,使之与后面的画线句形成对偶。3.(2分)下面关于名著主题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童年》﹣﹣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B.《骆驼祥子》﹣﹣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C.《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D.《格林童话》﹣﹣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4.(2分)“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啊!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美好啊!”这段名言是《名人传》中,国音乐家说的。5.(12分)某校开展“追梦文学社”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2(1)如图是“追梦文学社”的社徽,请你根据社徽图案和说明文字写出该社徽的寓意。(不超过20字)①社徽由圆环和画有“文”字的图案、社名等组成;②“文”字图案呈现为一个奔跑的人形;③社徽的图案和文字用红、黄、蓝、绿、紫等多种颜色呈现,整个图案寓意为“”。(2)为了扩大文学社的影响力,吸引同学们积极加入,请你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为文学社拟写一段宣传语。(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3)李飞同学写了一份加入文学社的申请书,请你根据提示或要求帮他修改。申请书追梦文学社:[A]我是一名九年级(1)班喜欢写作的学生,写作让我变得自信和快乐。[B]因此,我申请加入文学社,务必得到批准。此致敬礼李飞2018年3月20日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调整为:。②[B]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③该申请书在格式上存在一处错误,应修改为。二、阅读(55分)6.(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山茱萸贺春祁云枝①春天一溜小跑,跃上一棵棵树,给枯瘦了一冬的枝条,涂抹出瑰丽的生机。料峭寒风中,春天用画笔蘸上颜料开始描摹,出人意料的是,这颜料不是嫩绿,而是金黄。看,蜡梅、迎春、连翘、金钟,各自先开花后长叶,用金灿灿的花朵,告诉人们,早春,黄艳艳地来了。②在黄花姐妹里,山茱萸算不上漂亮,但娇俏别致。它的美,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3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③山茱萸的黄,从一座山蔓延到另一座山,从一条峪铺展到另一条峪,整座秦岭,是一幅由小黄花和灰褐树枝皴染的水墨画。(A)④(B)走近一株山茱萸,在花前站定,我开始与一朵花儿对视。我喜欢近距离寻味花朵,欣赏它们用开花表达陶醉,用香气展露心思。⑤二三十朵小黄花,从一个点飞溅出来,每一朵花,都尽力向上向外伸展。长长的花蕊,兴致盎然地端坐在外翻的四枚花瓣中间,或安静沉思,或浅吟低唱。小小的花茎高低错落,合力伸展成半个圆球,像节日天空里绽放的烟花。和“烟花”一起绽开的,是花朵清幽的香,这香味也秀气,丝丝缕缕的,与花朵很配。⑥山茱萸花密密匝匝地汹涌在还没长叶的枝头,像是正在为早春举行一场豪华派对,一阵暖风,便引燃朵朵“烟花”。在每一朵花里,在吹过它们的风里,是看不尽的春和景明。⑦远观一棵棵山茱萸树,那感觉却不是璀璨,而是无边的宁静。山茱萸花朵细小,它的金黄被空气稀释,远观宛若黄纱,漂浮在林子上空。一团团“黄纱”氤氲..在黛色的山腰上,柔和静美如水墨画。(C)⑧(D)在靠山吃山的庄户人眼里,千林万坡上这一枝枝、一簇簇黄花,不是用来观赏的。它们是庄户人的一季庄稼,一年的收成,是粮仓和钱袋。就像关中人眼里金黄的麦穗和黄澄澄的玉米一样。⑨这一树树金黄,是山茱萸在贺春,也是贺自己早早从冬眠中醒来吧。从此,这一年的希望,开始你追我赶地生长。风雨轮转,冷暖更迭,山茱萸悄悄把喜庆的金黄收敛,再把出落成珍珠般的小果子由青染黄,继而染红,时令到了秋天,山茱萸的花海,已变成红艳艳亮晶晶的果海,漫山红遍。⑩山茱萸的红果,庄户人叫它药枣,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熬粥时,加一把萸肉,便可改善中年人的眩晕、耳鸣和腰膝酸痛。看来这山茱萸的果实,不仅润泽庄户人的生活,还滋补他们的身体。有了山茱萸花的金黄,果的绯红,庄户人平淡的日子,便有了色彩,有了憧憬。⑪脚踩青山,头顶白云,山茱萸含露的花朵,也含住了春光。想必,这欣然绽放的山茱萸树是心满意足的,它用花果使人类帮自己立足,在肥沃的平地和一面面山坡上扎下根来;用果实滋补健体的功效,鼓励人类开荒种植,帮自己扩地达疆。人与植物相处,一不小心,也会被植物利用呢。其实,人与植物,在好多时候,是可以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的。正因如此,山茱萸才会在愉悦的光芒中,竭力开花结果,并竭力把这种愉悦传递﹣﹣蜜蜂嘤嗡在花朵上空,庄户人采摘山茱萸红果时,内心溢满着蜜……(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10日,有删改)(1)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4山茱萸花山茱萸果颜色①颜色②形态③而细小形态④香气⑤⑥滋补身体(2)本文写的是山茱萸,为什么在开头写“蜡梅、迎春、连翘、金钟”等花?(3)第②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说是一幅水墨画,其实有点偏颇,我不过是站在一个游客的角度来度量和抒情。”这句话应该放在文中处比较合适。(5)按要求赏析句子和词语。①长长的花蕊,兴致盎然地端坐在外翻的四枚花瓣中间,或安静沉思,或浅吟低唱。(从修辞的角度)②一团团“黄纱”氤氲..在黛色的山腰上,柔和静美如水墨画。(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第⑪段中,“人与植物,在好多时候,是可以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的”这句话的理解。(7)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题目“山茱萸贺春”的理解。7.(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打开阅读世界的多重通道戴荣里①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好的读书效果,但如何避免“独学”的窘境呢?读书会是很好的方式。我喜欢参加各类读书会,几年来,体会到参加5读书会的好处多多。②参加读书会能给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读书会的读书范围较广,能让人从更多侧面感受到知识的广博,打开通向世界的更多通道。譬如参加某作家的读书会,通过作者的介绍,能知晓该书背后的创作故事。倘若参加有关茶道的读书会,一边喝茶,一边赏读茶道文章,那份情景交融的感觉非亲历者不能尽享。③读书会上,阅读者身份不同、经历相别、学养不一,谈出的感受截然不同。一个人容易陷入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而缺少创新式阅读升华,而读书会则会让人跳出阅读泥潭,思维活跃起来。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参加一次读书会,相当于把一本书从不同的视角读了多遍,自然也就有了新收获。④和一个人默然读书效果不同的是,读书会上的辩论,能让人对一本书的认识加深。读书的深浅、理解的透彻与否,会上一碰撞,高低就分出来了。而古今著作的对比阅读,更能使人感受到古今之间的多重景观。比如,我在组织《浮生六记》读书会时,鼓励大家阅读这本书的众多版本,找到各自的感悟点,相互启迪拓展对书的理解。阅读完清代书生的曼妙小品,再对现代学者的著作《思维的力量》进行解读。通过思维方法的学习,引导大家再反观《浮生六记》,由今论古,其中韵味,犹如穿梭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中,阅读体验令人耳目一新。⑤参加读书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结识更多读友。读友是你遨游书海的同伴,互相间的荐书与交流,会令阅读体验更丰富。与读友的交流,让人获得更多的现实考量和思想之果。好多读友,不仅能成为读书路上的对话者,也可成为生活中的同行者。⑥标准的读书会自然让人受益良多,但不拘形式的读书探讨也是读书会的另类体现,甚至地铁上、单位餐厅乃至同学聚会时,都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听听别人的读书妙招。爱书人之间的交流,会让每一本读过的书真正鲜活起来,藏在脑海深处,让人受益无穷。﹣﹣2017年12月11日新华网(有删改)(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3)第③段中,“从这种意义上说”指的是什么?(4)作者认为,读书会有哪些作用?(5)简要概括第④段所举事例,并说说它有何作用?6(6)第⑥段能否删去?为什么?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①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②,素蟫③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节选)[注]①通籍:指做官。②落落大满:到处堆放满了(书)。③素蟫:书中的蛀虫。(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走.送之②不敢稍逾约.③既加冠..④援.疑质理⑤家贫难致.(2)翻译下列句子。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面对家贫无书可读的困境,宋濂的办法是“”;袁枚的办法是:“”。(用原文语句填空)(4)结合【甲】文宋濂早年读书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给你的启示。三、写作(55分)9.(55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走进自然与社会,观察自我与他人,体会艺术与科学,感悟美德与温情,你会发现,原来,美就在身边。请以“发现_____之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提示与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被扣分。7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解答】答案:(1)①恨别鸟惊心②忽如一夜春风来③病树前头万木春④折戟沉沙铁未销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浊酒一杯家万里⑦枯藤老树昏鸦⑧佳木秀而繁阴(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解答】:(1)愫jìshuài(2)心动神弛心动神驰(3)B(4)春花秋月锦山秀水3.【解答】A.有误;《童年》更多地写的是苦难而不是温馨的回忆。B.有误;《骆驼祥子》揭示的是旧社会“不让好人活”,而不是“理想主义”。C.正确。D.有误;概括的是《伊索寓言》的主题。故选:C。4.【解答】“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向命运低头。”这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答案:德贝多芬5.【解答】(1)文学社的同学们追逐自己多彩的文学之梦。(2)示例:这里是文学的天地,这里是创作的乐园,这里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家快快加8入我们的“追梦文学社”吧!
本文标题: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2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