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
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歌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绪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907)(960)第一节开放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1、唐朝国力的强盛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中外文化的交流,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南北文化的交融,文质彬彬,尽善尽美。4、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进入文坛,促进了文学的新发展。5、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理,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二节漫游入幕山林贬谪与唐文学1、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大都有漫游的经历,他们找到了新的体验,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发展。2、唐代士人入仕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3、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隐居读书。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4、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其中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等,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唐代近三百年间,以儒学为主,对佛、道思想兼收并蓄。儒家思想给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涌现出了一批诗僧;道教的影响促进了诗人思想的解放,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它们对于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地位1、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唐诗的发展轨迹是: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开元、天宝盛世是唐诗的全面繁荣阶段,这个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代表诗人是李白;安史之乱后,诗风骤变,气骨顿衰,理想浪漫色彩消褪,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涂炭成为诗歌的主调,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贞元元和年间,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诗歌创作出现了又一个高潮,代表诗人是韩愈、白居易;长庆以后,诗歌创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李商隐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2、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把文体文风改革与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散体文终于取代骈文占据文坛,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3、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佛教的传播,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式——词。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教学要点】隋和初唐文学是六朝文学向盛唐文学的过渡,此时的文学体现出南北文风融合的趋势,并经初唐诗人对齐梁诗风的革新,为盛唐诗歌的到来扫清了道路。对隋代诗歌只作一般了解,重点掌握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于四杰要了解他们的诗歌是如何突破齐梁诗风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律诗的发展和盛唐诗歌的贡献;对陈子昂重点了解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初唐诗歌革新的贡献。第一节隋代文学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薛道衡诗语骈偶工丽。代表作《夕夕盐》有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卢思道《从军行》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深婉而又有苍劲之气。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其代表作为《出塞》。第二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王绩在初唐诗人中市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二、“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评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伤别之已微露。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代气息。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从军行》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笔法精炼,平仄合律,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尤其最后一联,充满豪情,体现了初唐士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狱咏蝉》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杜审言与“沈宋”: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沈佺期和宋之问主要贡献是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1、陈子昂的生平。2、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感遇》其二托物寓意,后四句写秋风之中芳草摇落,表现出一种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哀和苦闷。●《登幽州台歌》首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次句表达岁月无穷,而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三句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空间,诗人便发出了极为感伤的最后一句。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歌行体则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张若虚今存诗两首,单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类似的诗境创造,也体现在刘希夷的诗中。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春江花月夜》前八句为第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创造出一个明月高悬、月光盈盈的幽美、恬静、朦胧的意境。次八句为第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最后为第三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没景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有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清王闿运称赞此诗云:“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称赞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教学要点】盛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顶峰,本章主要介绍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学习本章要了解形成两大诗派的各种因素以及两大流派的代表诗人和他们的创作情况。水田园诗派重点掌握王维、孟浩然创作、成就和影响。边塞诗派注意比较高适、岑参诗歌的不同特色,了解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2)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3)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二、王维:1、王维的生平2、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观猎》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章法、句发、字法俱臻绝顶”,章法上来看,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起处须有崚嶒之势,收处须完骨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入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做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于起笔倒入着相照应,最为整密可法。”字字传神、精练。顾小谢《唐诗消夏录》说“全是形容一‘快’字,耳后生风,鼻端火出,鹰飞兔走,蹄响弓鸣,真有瞬息千里之势。”确矣。《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壮阔,直字似无理却切合实情,圆字似太俗却最合适,可见诗人炼字功夫。●《送元二使安西》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山居秋暝》本诗为王维山水诗名作、“诗中
本文标题: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6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