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日资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预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日资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预测姓名:王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姚东旭20050301中国日资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预测作者:王璞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参考文献(17条)1.亚东经济国际学会中国对外开放与中日经济关系2.原口俊道中国日资企业3.国崎威宣中国外资政策的调整与日中合营企业的问题4.21世纪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5.产业结构调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6.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日本的对策7.王志乐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8.孔淑红.梁明国际投资学9.张蕴岭.赵江林《走发展、合作、开放之路》-APEC、东亚经济与中国市场开放10.北京世纪经济研究信息中心查看详情11.北京世纪经济研究信息中心查看详情12.北京电子企业管理协会查看详情13.大阪商業大学.産業経済研究所日系製造業の海外進出と現地経済ヘの貢献14.社団法人電子情報技術産業協会2002年中国·東南アジア電子工業の動向調查報告書15.UFG銀行国際業務推進部中国進出支援室事業調查部日系傘下企業の現状と今後の方向性16.TheDailyNNA各期17.日中経済協会合作合弁相談所中国投資ハンドプツク2005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文忠.庞效民.杨荫凯跨国企业投资的区位行为与企业空间组织联系特征--以在华投资的日资和韩资企业为例-地理科学2000,20(1)从经济区位论角度出发,立足于实际考察、问卷调查和大量中外统计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以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投资为例,研究了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区位行为、投资模式和企业的空间组织联系特征.2.期刊论文赵文日资企业人才需求旺盛-职业2005,(8)四大领域人才需求量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在华直接投资的日资企业取得了丰厚回报,日本80%以上的在华投资企业已经获利.有一些日资企业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已经成为母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日企在快速消费品、制造业金融和贸易商社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另外,IT企业对软件人员需求量也很大,懂日语的软件工程师尤其难觅,很多公司不得不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养.3.期刊论文薛军.西村豪太.XueJun.NishimuraGota在华日资企业经营管理者当地化分析-日本学刊2006,(1)本文通过对在华日资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日资企业在华经营管理者当地化的现状以及阻碍其进程的因素.中国籍员工已经成为日资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日资企业担任重要职务,推进经营管理者的当地化进程已成为几乎所有日资企业的共识.同时也发现,部分日资企业在华投资时间的长短与经营管理者当地化程度的高低并不完全成正相关关系.4.期刊论文陈建宁浅析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策略的变化-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9,(9)日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不断调整,投资目的从生产基地发展到消费市场,产业策略实现从边际产业到比较优势产业,制造业到服务业,简单加工到技术开发的转变;投资区域从东南沿海到内陆二级城市;成立独资公司并与国内公司合作,大力投入培养本土化人才.5.学位论文屈国全美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比较与借鉴2002该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和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所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国际企业的成长规律和运营机制,得出符合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宏观政策和措施以及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微观企业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寻,以期对跨国经营实践活动有所助益.6.期刊论文张琦中日韩三国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经济前沿2003,(6)RC课题组向中国境内2800家日韩在华投资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为16.8%.其中,日资企业占接受调查企业总数的73.56%,韩资企业占接受调查企业的26.65%.被调查企业的规模,从职工人数上讲,日资和韩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500人以下的企业分别占总数的75.2%和72.65%.从投资规模上看,投资规模在100~1000万美元的企业分别占日资和韩资企业总数的45.6%和43.1%.相比而言,日资企业投资规模大于韩资企业,这一结果符合在中国投资的日本和韩国企业的总体情况,即韩国对华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122万美元)小于全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191万美元),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193万美元)则高于平均水平.从企业类型看,日资企业以独资和合资两种类型为主,日资和韩资公司多占控股权,股权比重为50%以上的企业分别占总数86%和83.49%.7.期刊论文侯卫职业院校商务日语专业专科课程设置探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的持续增长,要求大量擅长日语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一线实用人才,本文就人才培养方面有关课程设置的问题做一些初步探索.8.学位论文吕青云日资企业面临的中国人才竞争问题分析2007本论文结合笔者目前实际工作中的实践体验,着力于研究日资企业在华投资面临的人才竞争问题,分析当前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特别是日资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环境现状。同时,通过研究和比较日本的相关状况及其特点,结合我国在当前全球化经济时代潮流中面临的人才竞争的课题和挑战,就如何通过完善和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来更合理地规范我国的人力资源及人才市场、改善和优化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环境提出若干思考。“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已经不容置疑地从“世界的工厂”向“世界的市场”进行转变和转型。从国家人力资源角度来说,“人才”是决定国家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型也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同样,对于在华投资的诸多国际型企业来说,“中国的人才”是他们实现本地化经营、投资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笔者目前供职于上海的一家大型日本独资企业,直接从事数千人规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本人有幸接触和了解到日本企业的管理文化及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日资企业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环境下的管理运作及其对“人才”的需求特点等有所亲身体验,并就日本企业对于吸引优秀人才、保留关键人才方面的研究方法及独特模式等方面也有切身的体会。同时,对于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的诸如劳动力不足、人才短缺、人才竞争深刻化问题、以及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留人更难”等实际问题有着切实的体验。因此,本论文借助大量的实践性资料,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和日本相比较的研究方法,力图凸现出当前我国人力资源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人才竞争问题、并指出研究和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希望能对现代公共管理学科中人力资源相关政策领域的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应用性价值。本论文的宗旨在于:根植于工作实践,还原于实际工作。本论文分为三大部分,即前言部分、正文部分和后记部分。前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由四个章组成。第一章就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环境的现状及诸问题,如劳动力不足表面化、人才竞争深刻化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以较多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佐证。同时,就日资企业面临的人才竞争问题,例举了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第二章就我国当前人才市场的现状、特别是人才竞争的激烈状况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参考先进国家的人才策略,提出了我国人才市场当前“人才奇缺”以及“人才国际化”亟待发展的课题;第三章就日本的人才开发的历程和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比较了日本的人才开发的经验以及日本面对当前人力资源诸问题的对应策略;第四章作为本论文的主要部分,着重描述了在华日资企业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竞争,分析了日资企业在华经营面临的人力资源竞争的挑战和问题,并研究了日资企业就应对竞争局面所采取的人才策略与对策措施,同时就在华日资企业面临的人才竞争环境及人才开发理念等,对在华日资企业的人事高管进行了访谈。本论文后记部分就日本的人才开发的可借鉴之处进行了总结,籍此比较和探讨中国当前的人力资源诸问题的解决对策,对缓解当前劳动力不足、人才紧缺以及人力资源结构亟待改善等问题及其方法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对加强我国人才国际化开发体系的推进及扶植引导合理的人才竞争等方面提出了若干的思考。9.期刊论文张琦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日韩三国投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国际贸易2003,(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向中国境内2800家日韩在华投资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为16.8%。其中,日资企业占接受调查企业总数的73.56%,韩资企业占接受调查企业的26.65%。被调查企业的规模,从职工人数上讲,日资和韩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500人以下的企业分别占总数的75.2%和72.65%。从投资规模上看,投资规模在100万—1000万美元的企业分别占日资和韩资企业总数的45.6%和43.1%。10.期刊论文胡欣欣日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困难与课题-日本学刊2001,(6)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之一,日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及经营活动,在中日经济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由于日本是中国的重要投资来源国之一,也是由于日资企业在中日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简称JBIC,原输出入银行)的一系列调查报告所示,日本企业一直把中国看作是最具中长期潜力的投资对象国.然而,同一调查也向我们提示,与前些年相比,中国作为投资对象国在日本企业心目中的评价有所降低.对于已经在中国投资的很多日本企业来讲,其经营成果也并非令其满意.另一方面,统计显示,1996年以来日本的对华投资出现了大幅度的减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资企业对中国作为投资对象国做出较低的评价,换言之,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日资企业在中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经营成果?一些日本机构对此做过不少有关的问卷调查.本文的目的,则是从中国学者的角度出发,依据自己对日资企业的实地调查,做出分析并提出看法.①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39e7f3eb-4246-4e99-b0b3-9e45016d3b8d下载时间:2010年12月7日
本文标题:中国日资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预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