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教案
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1课题:实验《观察蚯蚓》执教人:邓水英班级:八年级133班总第1课时时间:2017年9月7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学习目标:饲养与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谈话式、启发引导式、自主、合作、探究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意识。学习重点1、阐明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难点1、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师准备:(1)蚯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教学录像;其他的环节动物的图片展示(2)放大镜、棉花、清水、玻璃板、镊子。2.学生准备:(1)课前饲养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2)玻璃板、糙纸,饲养装置(取无色透明塑料筒或玻璃缸)。教学过程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2情境创设:上节课把我们学习了水中生活的动物,了解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蚯蚓。小小蚯蚓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会有哪些结构与环境相适应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阅读质疑,自主探究,若自己不能完成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2)阅读教材,你认为下面的实验我们要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3)说说蚯蚓有哪些特点?(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黏液?知道为什么吗?(提示1:大家想想看,如果把蚯蚓长时间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蚯蚓会怎么样?)(5)观察蚯蚓,知道它身体分节的意义吗(6)蚯蚓的运动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呢?肌肉和刚毛是怎样配合的呢?观看视频后回答。(7)描述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快慢情况?为什么?(8)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与它深层穴居相适应的?(9)试验结束后,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小生命呢?除了蚯蚓外,你还知道哪些环节动物?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3课题: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执教人:邓水英班级:八年级133班总第2课时时间:2017年10月11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一、实验目的1.观察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形成一种新的行为的过程。2.联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3.理解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二、实验准备1.知识准备:学习行为的概念和意义。2.研究的方法指导: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三、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小鼠、仓鼠或是豚鼠。实验材料:纸板(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各种工具(剪刀、胶带等),小鼠食物,笼子几个(配饮水装置),一包木屑(垫于笼中,用于小鼠保暖),纸、笔等记录用具,相关视频。四、活动过程和方法1.按照计划准备好迷宫、小鼠和食物。2.从迷宫的入口处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处放置食物。3.记录小鼠从入口到出口的时间,或者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若小鼠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到达出口可以适当引导一下。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44.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7次,记录实验数据。5.统计全班结果。6.分析实验数据。五、问题与交流(一)操作注意事项1.在观察和测量过程中注意爱护实验动物。2.观察后进行记录。3.观察结束后清理实验台,按要求回收实验动物,并洗手。(二)重难点知识1.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2.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走迷宫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3.动物的年龄越小,越容易表现出学习的过程。(三)思考讨论1.“尝试与错误”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你的实验数据与同学的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3.如果把实验动物换成乌龟,你预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4.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5课题:探究《蚂蚁的通讯》执教人:邓水英班级:八年级133班总第3课时时间:2017年10月26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2.认识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能力目标:1.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信息交流方式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3.探究报告的完善。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2.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教学重点:1.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3.培养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1.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2.探究报告的完善。3.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学情分析:学生对群体生活动物的社会行为很感兴趣,但在具体探究蚂蚁的行为时,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不过,通过引导,学生也能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完成。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结合教师辅导、引导、提问、总结的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数码相机香水各种食物小纸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6片教学改进:关于蚂蚁行为的探究,由于初一年级重点学习了探究的基本方法,所以这个探究我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而且要求学生在课下分小组完成探究。一:铺设纸片由于在操场观察蚂蚁时,地面不够平整,蚂蚁不一定完全按照你所指示的路径走动。为了防止侦察蚁从纸片底下钻来钻去,同学们用双面胶把纸贴好,实验效果更好,更明显。二:纸片的颜色书本上没有明确指出铺路用的纸是什么颜色,但由于书上画的是白纸,而且白纸最常见,所以同学们很容易认为是用白纸,但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班里的同学提出置疑:蚂蚁沿着白纸的排列形状排列成圆形,就一定能证明侦察蚁在纸上留下了气味吗?有没有可能是白色对蚂蚁特别有吸引力呢?经过认真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与环境颜色很接近的纸片来铺路,实验结果和用白纸是一样的。这就说明纸的颜色对蚂蚁并没有影响。不过为了使实验更让人信服,我们最好尽量避免干扰。三:纸片的排列有的同学对食物的气味是否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提出置疑,于是不少同学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成不同半径的圆形,把食物放在圆心处,观察蚁群的行为。通过多次实验,证明食物的气味确实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为了避免干扰,重新排列纸片时,圆的半径要尽量的大一些。四:图形的排列挪动的纸片重新排列时,我们排列成了几种不同的图形:星形、六边形,图形比课本上的更复杂,同样观察到蚁群绕着图形不断的走动,确实能证明蚂蚁靠气味交流信息。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7课题: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执教人:邓水英班级:八年级133班总第4课时时间:2017年11月15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如何策划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教学准备:长霉的馒头、面包,“长毛”的水果,变质的牛奶,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教学过程:提问学生:1、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2、细菌和真菌在哪儿能找到?3、你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阐述: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只是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紧靠肉眼很难发现。为了观察和检测,可以在培养皿中加入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培养基来培养。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8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变质的牛奶中生长的是细菌,在长霉的面包和馒头上生长的是霉菌,也就是真菌。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确非常广泛,同学们想一想,在怎样的环境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呢?学生:在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与空气接触的情况下,可能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制定探究计划:1、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有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或2号),将标签纸培养皿的底部。3、要求各个小组选取不同的环境进行实验。(如: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方)4、到达目的地后,拿出1号培养皿并打开盖子,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在盖上盖子,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5、将1号和2号培养皿均拿回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6、定期做好观察与记录。7、各个小组交流、讨论在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相互学习经验以求取长补短。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9课题: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执教人:邓水英班级:八年级133班总第5课时时间:2017年11月29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书上76页)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实验器材: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实验步骤: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10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3、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4、用解剖针挑起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应观察到的现象: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实验结论:认识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学教案11课题:制作《制作米酒》执教人:邓水英班级:八年级133班总第6课时时间:2017年月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以制作米酒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制作米酒过程的科学原理。2、能力目标: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米酒的制作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影响米酒品质的因素。二、教学重点说明米酒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米酒的制作。三、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探究影响米酒品质的条件四、酿制米酒的材料用具电饭煲、糯米或大米、酒曲、发酵容器等五、实验原理1、米酒的制作是酵母菌通过发酵所得的产物。2、写出葡萄糖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有氧条件下)C6H12O6→C2H5OH+2CO2(无氧条件下)3、发酵需要适宜的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0℃左右。六、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工作1、糯米淘洗干净,用干净冷水浸泡4—5个小时。水层约比米层高出20厘米。浸泡时水温与时间:冬、春季15℃以下14小时,夏季25℃以下8小时,以米粒浸透无白心为度,夏季更换1~2次水,使其不酸。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实验
本文标题: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8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