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
二轮复习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考点一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考点二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考点三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阶段特征政治:鸦片战争到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探索:该时期农民、地主、资产阶级为了救亡图存先后进行了不懈探索思想: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学习潮流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考点一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线索一:屈辱史线索二:抗争史中国人民的屈辱史鸦片战争原因结果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原因结果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结果影响一、主干知识排查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商品市场和生产原料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控制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农民阶级背景、纲领、影响背景、概况、作用地主阶级背景、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背景、评价资产阶级背景、内容、意义、失败原因背景、实践、过程、意义背景、内容、意义无产阶级背景、内容、意义阶级探索主干知识2、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抗争与探索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推动中国近代化探究1.对列强侵华的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4)从影响看:侵略加剧了近代中国贫穷与落后,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二、热点重点深化点拨:19世纪40~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政治上以发动战争为手段,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侵略方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治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20世纪30~40年代末,政治上以“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侵略者为日、美。探究2、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抗争与探索的特点.①抗争与探索具有广泛性.原因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②以救亡图存为主题,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原因在于外国侵略让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中觉醒过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③探索具有层次性.不同阶级的方案各不相同.原因不仅在于接受时间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在于阶级地位差异.④探索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⑤探索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的强大.探究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五大影响(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点拨: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指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新的生产方式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真题例证1列强侵略下清政府的外交转变(2013·课标全国卷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案√三、习题训练真题例证2中日双方对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记述的差异(2010·课标全国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考点二线索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线索二: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入侵。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表现①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主干知识排查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性质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4)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原因特点原因表现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后天畸形(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①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企业的数量和投资总额不断扩大。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探究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1)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2)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3)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4)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二、热点重点深化点拨:20世纪30~40年代末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侵华的冲击下进行的自救运动。它开启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包括经济、军事、教育、外交各个方面,但这种近代化的努力仍主要限于技术层面。探究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考向预测1近代中国农业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答案√三、习题训练真题例证2从洋务运动的社会环境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2015·课标全国卷Ⅱ,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三线索: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一、主干知识排查探究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探究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及原因3、西方先进技术和民主思想不断传播。2、阶级广泛: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探索与学习。3、层次鲜明: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制度-思想”不断深化的过程。4、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走西方道路——走俄国的路——走自己的路。学习特点:原因:1、主题明确:以救亡图存为主题。4、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2、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为巩固统治而学习。1、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反侵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探究三: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借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用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儒家思想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真题例证1西学东渐潮流下的维新运动高潮(2014·课标全国卷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习题演练真题例证2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经典的批判(2015·课标全国卷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1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