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管理学基础各章重点问答题
管理学基础各章重点问答题(请同学们仍然要看书)管理及其性质。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性质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特征。组织外部环境构成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教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概括起来说,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2)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3)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3.管理的作用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4.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金钱并非是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的和心理的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土气(所谓士气,就是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啡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迈克尔·海默与杰姆斯·钱皮在《企业再造工程》提出的新理论。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企业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企业必须把重点从过去的计划、控制和增长转到速度、创新、质量、服务和成本,以便吸引顾客、赢得竞争和适应变化。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霍桑试验及其结论。2O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此项试验旨在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的关系。2.继电器装配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企图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3.谈话研究。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4.观察试验。梅奥等人由此得出结论:实际生产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并决定着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梅奥等人通过上述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7.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8.简述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竟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当时的各种管理理论划分为6个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9.计划工作含义和特征。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工作的特征: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9.目标管理及其特点和优越性。目标管理(简称MBO)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目标管理具有如下的特点: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2.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3.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概括起来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10.预测的含义和类型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预测是计划工作的基础环节,为计划提供科学依据。预测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预测的类型(-)按预测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二)按预测内容的不同划分,主要有以下类型:1.市场预测。2.技术预测。3.经营绩效预测4.经济形势预测。(三)按预测性质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四)按预测时间跨度大小划分,预测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11.简述市场预测内容市场预测是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其预测内容包括:某种产品需求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影响市场需求的各因素的作用力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动向等。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的前提和基础。12.决策的基本原则。决策要科学,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满意原则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来的。具体讲,它包括以下内容:1.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企业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要求,而是使它们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2.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能较好地利用内部资源。3.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避免一切风险,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行权衡,作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二)分级原则决策在企业内部分级进行(三)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提高决策质量的保证,反映了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五)整体效用的原则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13.决策的含义所谓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这一含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14.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该法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其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预测题目2.选择专家制定调查表4.预测过程5.作出预测结论。特尔菲法有下述特点:1.匿名性。2.多轮反馈。3.统计性。特尔菲法属定性决策,但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1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即通过有关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头脑风暴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已提出的每一种设想进行质疑,并在质疑中产生新设想,第二阶段是对每一种设想编制一个评价意见一览表,第三个阶段是对质疑过程中所提意见进行总结,以便形成一组对解决所论及问题的最终设想。16.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理解组织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抓住以下几点:(1)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系统。(2)组织必须有特定目标。(3)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4)组织必须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17.组织的管理学含义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静态方面,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企业必须根据组织的目标,建立组织结构,并不断地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正是从组织的动态方面理解,组织被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18.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一般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我们一般谈到组织都是指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发现和使用人才,并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调整正式组织的结构。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19.组织工作原则。1.目标任务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任、权力、利益必须相统一。这一原理适用于组织中的任何一个层次,特别是高层管理层。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来讲,企业在确定其内部上下级权力划分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a企业规模的大小。b企业产品种类的多少c企业经营单位的数量、区域分布和产品的市场范围d企业发展战略。20.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企业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非正式组织是企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尊重并正确利用它,就
本文标题:管理学基础各章重点问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2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