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资源的依据措施,这个过程叫土壤调查.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3.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基础图件.4.土壤草图: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图.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明确调查任务、组建调查队伍、确定制图比例尺、统一“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及成果要求,同时要收集并分析已有的基础资料与图件、研究前人工作的成果;还要准备调查工具、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做好物质准备。7.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⑴详比例尺:1:200-5000;适用范围是小型的农林牧实验场或村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是变种.⑵大比例尺:1:1万-2.5万;适用范围是国营农场、乡镇级或县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是土种(复区).⑶中比例尺:1:5万-20万;适用范围是县级、市级或中等河流流域的调查工作;制图单位是土属、亚类(复域).⑷小比例尺:<1:20万;适用范围是省级全国级和大河流流域;制图单位是土类(复域).8.各成土因素的调研内容:⑴气候因素:①近代气候②古气候;⑵地形因素:①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②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⑶母质研究:①风化类型②形成类型③母质分类;⑷时间因素与古土壤:①由地壳变动产生的埋藏或裸露古土壤②由环境变迁产生的残余土;⑸地表水与地下水:①地表水②地下水③泉水;⑹生物因素:①植物②动物:微型动物,中型动物,大型动物③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滤过性生物;⑺人为因素9.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①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②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域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③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10.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11.主要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12.定界剖面:为确定土壤类型和制图单位边界而设置的剖面.13.检查剖面: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定的剖面.14.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统称为土层.15.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16.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17.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18.障碍层:指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19.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20.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⑴土壤剖面点设置:常规布点法①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通常是亚类或土属,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设置主要剖面;②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⑵.统计抽样法工作路线的设置: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21.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⑴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⑵定点: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在通视条件好、实地有明显地物的地方使用;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③地物追踪法.22.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⑴地表的描述①地形:土壤剖面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地貌部位,地表形态描述;②母质类型:母质名称和特征;③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侵蚀的程度(强度、中度),排水状况(易、不易);④植被状况:群落植被、覆盖度、指示植被;⑤农业利用状况: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产量,在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⑵土壤剖面形态的描述:①土壤颜色(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仪);②土壤结构(三向延伸:块状、核状、粒状、碎屑状;两向延伸:柱状、棱柱状;单向延伸:片状、鳞片状);③土壤质地(沙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指感法);④土壤新生体(诊断层出现);⑤石灰反应(冒泡程度:①无泡沫,无响声:“0”碳酸盐含量<0.2%②无明显气泡;有响声:“+”碳酸盐含量0.2-3%③有微弱气泡,无响声:“++”碳酸盐含量3-6%④有强烈气泡,有响声:“+++”碳酸盐含量>6%);⑥土壤PH值;⑦其他要素23.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作物的观点?举例说明①地理观点: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②作物观点: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生态条件,特别是不同根系的生态条件要求.如一些块茎与块根作物一般要求疏松的土壤质地,以满足薯块膨大和根系呼吸的要求,而一些谷类农作物往往要求较细的土壤质地,以满足后期籽粒灌浆的水肥要求.另一方面是农作制度,有的为灌区,有的为水土保持区,有的为水稻区,这些不同的农作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地,特别是表层质地要求是不一样的.24.土壤组合制图: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勾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25.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板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26.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板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27.大比例尺土壤制图中概查的任务:①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状况;②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③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补测的内容;⑤若以航片为工作底图,建立航片影像的判读标志.28.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绘制土壤剖面不能沿等高线画土壤类型边界,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直角等几何图形;②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褶皱、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29.试述大比例尺野外制图的方法:以景观分异类型为参考,实地勾绘和检查制图单位界限:⑴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先概查,再详查;⑵大比例尺制图通常为1:5000—1:2.5万,调查范围是县级以下的基层生产单位;⑶大比例尺要求工作底图精度高,信息量大,制图单位为土种、变种或复区,要求的精度也比较高;⑷大比例尺则用交绘法、射线法、环绕法等寻找土壤边界.30.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⑴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①标本记载表②土壤草图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④拼图补;⑵室内分析化验;⑶.土壤图的绘制;⑷其它图件的绘制;⑸编写报告31.评土比土的意义:通过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①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②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上的评价,评价生产能力水平,以及解决用土改土的问题.32.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方面:⑴土壤界限:①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②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③土壤边界是否闭合;⑵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33.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⑴勾画航片的工作面积:按不同航线进行排片,然后取中心片选刺像主点同时在此片上转刺周围片子的像主点,最后勾出此片的像主点与周围各片像主点的中线,所围出的面积即有效面积.⑵意义:保证调查精度,通过查找有效面积以使各种误差不超过限度.34.遥感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①几何型特征(形状、大小、阴影、地形、误差);②光学特征(吸收能力越强,反射能力越弱);③成土因素学说理论(土壤地带性基础、土壤分布规律、植被与农业利用的特点).35.试述应用遥感方法进行土壤调查方法和步骤:⑴判读方法:①总体观察判读②对比分析③综合标志分析⑵步骤:①准备工作:a.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最近拍摄的航片,至少一套);b.遥感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c.熟悉航卫片土壤土地判读标志;②野外概查与建立判读标志;③室内预判:根据判读的原则和对航片判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判读;④检查验证与调绘:在实地对已勾绘的图斑进行核对;⑤成图与总结。36.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37.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38.土地类型: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成一种类型.39.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单元的集合.40.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和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的集合.41.土地利用现状: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对土地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方式.42.土地的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征.43.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特性综合.44.土地构成要素:①自然要素: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②社会经济要素45.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①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设备);②外业调绘(路线勘查、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③内业工作(转绘、面积量算、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④检查验收46.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①选好站立点②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③对底图进行判读(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的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边走边判读)④对一些新增地物随时进行补测⑤调绘整饰(对当日调绘的草图及时清绘、整饰并做好记录).47.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及技术方案(步骤):⑴方法一:利用新的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观测①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②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将变化的地类勾绘出来③野外检查验证④对新的地类界进行整饰、修编现状图,并且标出动态监测的时间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⑵方法二: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①放大航片为1:1万②在航片上调绘地类界③野外检查验证④修编现状图⑤量算土地面积.⑶方法三:利用3S技术①购买近期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②构建1:1万的土地利
本文标题: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3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