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民族团结教育专题临湘一中李群林一、知识点汇总经济生活:知识点很少。可以涉及到的知识点有:1、少数民族地区的货币2、民族习惯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民族概况:(1)含义。(2)民族是个历史范畴,和阶级国家一样,都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的形成是以共同的地域为基础。(3)基本特征:共同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文化、共同心理认同、共同风俗习惯、共同语言。(4)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5)我们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根本原因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2)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2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内因);同时也离不开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及发达地区的支持(外因)。(4)三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1)含义:(略)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注意:民族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三,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第四,各民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共同防御外敌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感情结合起来。6.宗教概况(1)含义:(略)(2)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3)当代世界主要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4)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消灭了有阶级和剥削制度,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3众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宗教的本质没有变,还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7.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成为个人的私事。(2)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信教群众和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3)国家依法保护正常宗教活动(4)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与行政、教育司法相分离。(5)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6)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所以能够适应,在于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7)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第一,符合宗教自身规律和特点。第二,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第三,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8)我国实行和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国家提倡宗教信仰。(9)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8、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要维护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文化生活:1、文化在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优秀文化(包含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3.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44.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不同特色的区域文化,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6、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如何?-----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7、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什么?----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9、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怎么样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积淀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少数民族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意义:当前,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5求,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当前要特别强调团结统一。途径: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强调团结统一);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生活与哲学:直接涉及的知识点不多,主要有: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二、热点材料:1、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6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相结合的方针,加大支援西藏工作力度,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开创西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2009年7月16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教育部负责人指出,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各地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保证经费投入;各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中。3、七五事件折射民族团结重要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截至7月16日,已造成197人死亡,一千多人受伤,财产损失巨大。这是一起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我国政府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严厉打击这一暴力犯罪行为,坚决维护社会稳定。7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4、西部大开发10周年1999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中央下周支持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截止2009年9月,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下达中央建设投资累计5507亿元。10年后,一个良好的开局呈现在人们面前: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三、【知识精析】(一)经济常识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所以,实现民族团结,从根本上讲要靠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中国政府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在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价8值规律的作用,按市场规律办事,也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中,要立足于不同地区的优势,增强版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二)哲学常识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的现状,采取适合各自地区实际的发展战略。西藏“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充分说明,当前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在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的策划
本文标题:民族团结教育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3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