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私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1)
中国私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一条哈佛管理箴言称,明白比智慧更重要。这话确已得到证实。中国这20多年来,许多智商超凡聪明绝顶的人物,诸如牟其中、周正毅、陈久霖、赵先新、顾雏军、唐氏兄弟…等等的人物,无不是在他们的事业步入巅峰任意叱咤风云的时候跌落于尘埃的。至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从来都不问问自己“你以为你是谁?”据说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名言:“请认识你自己!”苏氏乃是世人公认的智者,然而他首先是个明白人。在企业经营者,我以为关键他得是一个明白人。比如说,他首先得了解自己身处何方、得了解自己正在经营的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得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得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在整个中国产业链中的地位、得了解中国当前经济最主要的特色又是什么…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他都闹不清,我想他不会走得太远。今天,当改革开放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每个创业者都必须思考下列四个问题:我们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我们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看看别人走过的又是什么样的成功之路?我们的对策能是什么?一、我们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从世界范围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五大经济体,它们的中小企业目前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还是挺大的。先说美国,他们的私营企业约有2200多万家,这些企业雇用了全国近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创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以1996年为例,它们的出口额达18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30%。至于我们的近邻日本,全国约有650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职工人数4200多万,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8%。并且,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些中小型企业,在技术的层面上还是日本许多大公司重要的支撑点。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德国,以五百人以下为中型、五十人以内为小型计,约有278万多家,占全德企业总数99%以上,它们上交国家的营业税占企业上交营业税的47%,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8%。事实上,德国的农、林、渔等国民经济部门,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大型企业。英国的中小型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划分,产值100万、员工100人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产值100万、员工500人以下的为中型企业。那些雇员少于50人的小企业,目前约有400万家,占英国全部企业总数的99%,它们创造了46%的就业机会和42%的总产出(不包括金融业)。统计显示,销售额不超过10万英镑的企业占78%;在10―100万英镑之间的占19%;在100―1000万英镑之间的占2%;1000万英镑以上的仅占1%。可见,英国小企业在就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英国经济中的一大支柱。统观全球,中小企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个中原因不外乎下述五点:其一,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纷纷从行政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移,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它们成了市场经济的先锋;其二,经济全球化,中小企业扮演着保持多元化的角色;再者,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向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转移,中小型企业在满足基础人群的消费中起主导作用;其四,由于全球化带来更多的机遇,传统的男性社会正在向男女平等的社会转化,女性创业者越来越多;其五,从实践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国家投入少,对稳定社会、缩小贫富差距贡献大。正因为如此,各个国家的立法、政策向它们倾斜,明文规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首先是成立专门的机构以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如美国,早在1953就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该局曾制定1998-2002财政年度五年计划,提出了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计划和目标。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拨出专款对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说,德国每年至少要提供大约三亿欧元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科研和技术革新活动。此外,各国政府还对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优惠贷款和信贷的机会。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渐认识到发展多元经济的重要性,从最初的限制到后来的开放,中国的私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东、浙江、福建这些省分,它们私营中小性企业为当地提供了2/3以上、甚至更多的财税收入,吸纳了更多的就业人口,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受制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中小型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中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短短6年时间,810万户个体户消失,锐减惊人!联系到国内私企平均寿命只有2.9岁的报道,这一消息发出了危险警号。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苛捐杂税实在太厉害。在中国凡涉经营,不管是拣垃圾、擦皮鞋、卖冰棍,还是修自行车都得登记注册,否则违法。注册登记费用奇高,各项审批费用要占到人均年薪的11%,而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却不到1%!除了各种税之外,工商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年检费和质量检验费等等多如牛毛。加之各地政府为了装修城市门面,处处都不容他们生存,以致近几年暴力抗法事件不断。再看看在经济总量上已为我们赶超的英国,最近几年,它们的“个体户”却越来越多,经济的活力也越来越大。2006年9月1日,《金融时报》报道,英国个体户越来越多。官方数据显示,英国个体经营(soletrader)企业数量增加,帮助将英国的企业数量推至创纪录高位。据估计,在2005年初,英国的中小型企业数量比上一年增加5.9万,增幅1.4%。这是连续第八年出现增长。数据显示,320万家企业没有雇员,占企业总数的72.8%。英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创业。当然,英国的私营经济发展也并非没有阻力,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官僚主义阻碍着这些企业的成长,使得这些小企业很难扩大规模。为此,英国贸工部小企业大臣公开表达政府的歉意,并对企业总数上升表示欢迎。该大臣表示:我们在继续努力减少官僚主义、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支持,还在鼓励更多拥有极佳商业创意的人大胆尝试,开办自己的企业。在这方面,经济市场一直表现十分活跃的美国,确实有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就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而言,在美国创业的成功机会要远远大于中国。为何?首先,美国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其次,美国的法制健全,这里没有中国独有的所谓工商局,比分说私人创办公司,既方便也简单,如果你选择在纽约州成立公司的话,交纳155美元就可拿到执照了,不需要注册资金,不需要盖任何公章。就比较而言,据国家工商总局2002年统计,我国各类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所占比重达70.79%,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而私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30%。尽管2006年增至40%,这无疑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尚处在起始阶段。事实上,当今的全球化、市场化、私营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扶持并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上述大趋势之中的大格局,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扶持并发展中小企业将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因此,中国的私营经济显然需要更大、更快地发展起来。那么,我们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呢?这,一要看全球背景,二要看中国现实。作为背景链接,我们必须看到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市场乃是全球经济改革的共同方向。简单说来,西方政府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它们也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19世纪末,政府是绝对的统治者;第二阶段:19世纪90年代~20世纪5、60年代,政府扮演着统治者和褓姆的双重角色;第三阶段:上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演变而为既是管理者,也是协调者、服务者。政府角色的演变是小政府的结果。当今世界全球竞争,要看哪个国家的政府“小得快”。前世行行长沃尔芬森于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称,自70年代以来小政府小得快的国家经济增长提升了3%,小政府小得慢的国家只提升了0.5%,两者差距为6倍。这种快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一组对比中得到清晰的认识改革滞后的国家:在埃及盖一所房子,得在31个政府部门办理77项行政手续,化时五年。在秘鲁开一家个人裁缝店化时一年,所须法律费用将是该店最低收入的31倍!在柬埔寨注册一家公司,所缴费用比国民所得要高5倍。在海地注册一家公司收费不说,光登记就得花203天!而改革超前的国家:目前,在澳大利亚注册一家公司只需2天时间。在丹麦、在奥地利一些欧盟国家,经营者不用缴任何费用就可以成立一家公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改革的地方其办事效率也大大提高,以德国萨尔布吕肯市为例,在政府实施企业化管理变革前后,简直是判若两人:1993年申请一个建筑许可证得花8个月,现在只要3至6个星期就办成了;1993年市民到各部门办事得化5个小时,现在只需20分钟。世行的最新报告指出,政府权力越大对企业规范就越多、国家也越贫穷——这叫越管越穷。说白了,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民主经济”、一种“人权经济”;计划经济就是“管制经济”、“专制经济”。就全球背景而言,在一个什么都要管、不管就有许多政府官员要下岗的国家,中国正在从“管制经济”、“专制经济”向“民主经济”、“人权经济”转型,它的划时代改革必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政策空间。事实上,中国今天的现实,不论是它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市场态势,都在为中国的私营经济提供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竞争与发展的大空间。当然,这在很多方面还只是趋势而非现实,比如说,给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试想,和外资比起来,中资企业光是交税可能就要超过40%,再加上这个费那个费的,它们所获得的利润,其中49.7%要上缴,还有什么可积累、可发展?在中国私营企业的税赋大大高于外企的情况下,要想做大、要想超越对手,那岂非天方夜谭!二、我们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前斯隆商学院院长莱斯特•瑟罗说,在一个发展不均衡的社会中,风险虽然不小,但是机遇也许更大。不言而喻,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你说它有多大就有多大。但是,不论这个空间有多大,你是否能存活能发展壮大,那还得看你是否能通过竞争来扩展这个空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增长并没有像我们的经济增长那么让人叫好——举世惊叹中国创造全球经济神话。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9.3%,是同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速的3倍,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目前,中国每天能创造出245亿人民币的财富,只用两天半的时间就能创造出1952年全年创造的财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GDP达到2.26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四,与1952年的679亿元比较,增加了200多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却未能随经济增长而发展壮大。就全球范围来看,经济高速增长,公司一排排起来,又一排排倒下去,通过一批又一批公司的死亡,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市场规律。即便在最发达的经济里,公司存活率也不一定很高,不过稍加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国家经过大浪淘沙也总还能淘出点金子来,一些小公司便从中逐渐蜕变而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来。你看看美国,今天最大的25家公司,其中有8家在1960年根本就不存在——英特尔不存在!微软不存在!沃尔玛不存在!而有的国家,经济虽然上去了,企业却并未随之而成长起来。中国就是这样,连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她的公司群落却没能健康、持续、高速地成长起来。更为不可思议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企业却四一排排地倒了下去。这是为什么?关键可能还是政府的产业政策有点问题。作为世界制造业最大的工场,我们只是产值大国利润小国。问题出在重引进轻创新、重产业轻市场。由于产业结构雷同,产经销格局雷同,导致各地重工轻农(重视现代制造业、轻视传统手工业、轻视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重商轻农(忽视农业的现代化与产业化,导致大规模屡禁不止的无序圈地运动,引发愈演愈烈的民工潮)。结果是进一步加大了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的是,投资加大,效率变小;宏观经济上去了,消费水平走低了。什么是“产值大国利润小国”?比如说,摩托车可以当废铁卖!早在2003年就有报道称,一辆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由5年前的700美元降至现而今的280美元,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这正是中国现代制造业的某种缩影。目前,各行各业产业结构日趋雷同,在制鞋、服装等等的行业中,中
本文标题:中国私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