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作者灵心慧眼所观察到的课堂种种,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风景。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幸福指标,有效性也是一样的。什么东西是有效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主要表现在哪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穿越一块玉米地,穿越玉米地比什么?第一,比谁穿得快。第二,比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当中,谁掰的玉米多。考量学习的有效性的指标有: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儿童的学习不是他的全部。-------------苏霍姆林斯基一个高明的校领导、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教育家陶行知就一直强调“解放儿童”!如果一个孩子的头脑里面,学校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只占他所有知识的一小部分,这个比例越小,那么这孩子将来肯定越了不起。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体验:只有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的有效性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是:发展发展的内涵,层次,机制,时间,主体教师就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错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教师不断从教学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有效教学: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缺乏教师引导的自主,是一种肤浅的自主,甚至是一种虚假的自主。教学及其改革的三个层次:1、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2、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3、优质教学五个维度考查和分析是否在进行优质教学:(学生)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教师)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清晰地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对他们的重要性,在尽量不影响学生分数的前提下,多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手,做好这个事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结合新课程为什么凸显教学的生成性?渔夫的故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讲解的,思考的,预设的主动权。“学生式的老师“”“老师式的学生。”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是不可预测的,生命不能被保证,人的发展具有太多的偶然性。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的是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的预设。我们需要的是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一、学生方面存在的误区:1、缺乏深度的思考“有温度,没深度”2、悟读变误读二、教师方面存在的误区:1、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2、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1、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重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苏霍姆林斯基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校心理2、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较次,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和价值取向。3、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1、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2、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3、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第三讲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双基”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它用一个维度代替三个维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其他维度,这是它的要害。从根本来说,这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怎么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它就是这样的: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怎样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它的实质是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过程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两者是教学中一对重要的关系。“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赞可夫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把每个学生当人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宗旨,核心是对人的关系、对让人的尊重及对人的关爱。第四讲教学情境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有什么意义?一个比喻: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2、借助动作或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教学情境5、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6、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1、形式化的情境2、假问题的情境3、缺乏真情的情境4、猜谜式的情境5、电灌的情境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为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服务,少点形式化、低效化、没有意义的情境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1、基于生活。2、注重形象性。3、体现学科特点4、内涵问题5、融入情感陶行知:“接知如接枝”“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部分。”奥苏泊尔“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第斯多惠:“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恩呢该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赞可夫“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第五讲教学关系学生究竟具有哪些特性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我们工作的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工作的落脚点,所以我们要从认识学生开始。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认为,学生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向师性和独特性向师性:1、凡是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2、学生有这样一个共同心理: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一个班级学习,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班主任。3、学生还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主意,希望老师多看我一眼,多关注我一下。老师的威信就是让学生产生真正意义的学生感,这是很重要的。只有让差生说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你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独立性: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老师的头脑之外,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3、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4、除非有特殊原因,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态度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态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语言,动作方式,眼神方式。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支配冷漠最可怕的态度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依据教跟学是一种变动的、动态的观点,把教学分成几个阶段:1、完全依靠老师阶段2、相对独立阶段3、基本独立阶段4、完全独立阶段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对话的认识意义:1、促使知识的增值“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2、活跃师生思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喜欢语文老师,课堂上他是《百科全书》,课间他是《幽默大全》,课后他是《心灵鸡汤》。第六讲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一、先学后教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2、洋式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3、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4、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5、黎世法异步教学二、先教后学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钱梦龙“语文导读教学法”三主四式魏书生“六步教学法”浙江金华一中“学案教学法”江苏东庐中学“讲学稿”四、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新知识必须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掌握学习”的核心策略:目标导向,反馈纠正,循序渐进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低、小、多、快”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第七讲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和问题反思第一方面: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表现:1、知识和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2、过程和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学生们越记越复杂,越学越难糊涂。这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第二方面: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1、教材受到了冷落2、为了情景化而设置情境3、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第三方面: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1、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2、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即自主建构,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即价值引领3、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完整的教学既需要表扬,又需要表扬)第四方面: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现在的教学有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具体表现在:1、对话变成问答2、有活动却没体验3、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4、课堂有温度却没有深度5、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第八讲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一、主动性学习兴趣学习责任主动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在国内,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儿童正普遍处于一种受逼学习的状态……儿童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他必须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状态。”二、独立性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三、独特性四、意义性有意义学习则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身体的、心理的,认知的、情感的,逻辑的、直觉的,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所以,有意义学习是一种发展人的学习。四、交往性交往的认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1、促使知识增值2、活跃学生思维“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交往的心理意义:1、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2、发展学生分享和利他性的品质五、体验性1、强调身体性参与2、重视直接经验3、重视感性因素六、问题性1、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2、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七、探究性八、创新性第九讲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在校本研究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的三个核心要素。第十讲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
本文标题:《有效教学十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6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