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还原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丹凤镇文笔小学:顾红梅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还原问题的研究及在生活中的运用,P88、89页例1、例2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还原法”的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学习并掌握运用“还原法”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2、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3、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还原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倒过来推想的思考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渗透“还原”策略1、猜一猜①老师昨天带了一些钱,买了一件衣服用共240元,还剩160元。老师昨天带了多少钱?②老师昨天带了一些钱,买了一件上衣用去180元,又买了一件羊绒衫用去120元,身上还有100元钱,老师昨天带了多少元钱?2、师:同学们,学校组织去看电影,我们的行走路线是:学校水泥厂路口广播电视局师宗电影院(电脑依次显示)看完电影,我们想按原路返回,该怎么走呢?(指名学生回答)师:同意吗?是呀,返回时要从现在的位置出发倒过来走。(电脑依次显示:学校←水泥厂路口←广播电视局←师宗电影院3、演示活动,为例题的学习做铺设。师:老师这儿有杯水(出示一杯红色水),我把它倒出一些放在另一个杯子里,(操作倒水)这里还有一杯不同颜色的水,现在能看出哪杯水多吗?(蓝颜色的水多)师:你们能猜一猜,原来是谁多吗?那么要知道究竟谁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答:把另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回去。)师:倒回去,这个方法好不好?我们就把它倒回去。(边说边演示)看得出来原来谁多吗?一起说。师:是呀,知道了现在的情况,(板书:现在)我们要知道原来谁多?(板书:原来)用这种倒回去的方法还真管用。(板书:倒回去)二、建立框架,提炼“还原”策略1、教学例1。(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师:继续看,老师这儿还有两杯果汁。(电脑显示)一共400毫升。(电脑显示)我现在把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电脑显示倒的过程),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小猫老师提出了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的数学问题请你解决。(出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2)问:要解决甲杯原来有多少毫升?你们先想什么呢?(3)师:他说从现在出发,老师就顺着他的思路,那你知道,现在甲杯有多少毫升吗?知道了甲杯现在有200毫升,(电脑显示200)那原来呢?(显示?)师:根据现在我就能想到,把这个40用作刚才同学说的把它再倒回来(电脑显示倒回来的过程),那这里的甲就应该是200加40=240毫升(电脑显示240)。同意刚才同学说的吗?那乙杯现在和原来是多少呢(显示两个?)师:说得非常好。还回去以后乙就由现在的200变成160了。(同时电脑显示200和160)2、小结方法。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几个生活中的小问题,走返回的路线,比较两个杯中的水的多少,求甲乙两杯果汁原来各有多少毫升,都采用了从现在出发倒回去想原来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策略。(在倒回去上画圆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它。(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初步运用,理解“还原”策略甲杯(ml)乙杯(ml)现在200?原来??1、出示例2。小明原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有多少张邮票?师:谁来读读上面的信息?师: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会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它呢?大家想不想自己先试试?那在试之前,老师先提出几个小建议。出示:探索建议:(1)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整理条件。(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3)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2、学生按要求试做,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有谁愿意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条件的呢?(学生视频展示)师:他把条件摘录下来并用箭头图表示出来,真好。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再指名说说)4、师:刚才同学们用这样的方式把条件和问题摘录下来整理成这样。(边说边显示:原有?张→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还有同学用这样的方法表示也非常方便:()+24()-3052师:整理好条件,你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师:也就是说从现在这里出发,剩52张,加30就等于把送的再要回来,收集的可以不收集。(显示……跟小军要回30张还剩52张,―30就应该+30,+24就该-24。)师:那按照这种倒过来的思考方法,你是怎样列式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2+30-2452+(30-24)=82-24=52+6=58(张)=58(张)师:你是将中间两步一块看,现在就比原来少了6张。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如今天我借给你10元钱,你还给我8元,实际我借给你多少钱?5、师:现在可以写答句了吗?我们要检验做的题是否正确,才能写答句。那么你会检验吗?(指名口答)师:根据答案和小明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集体口答后写答句。6、小结。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通过自己探索,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那刚才解决问题时,我们是用了什么策略?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叫还原策略。(板书:还原)四、综合运用,巩固“还原”策略师:老师早晨锻炼身体时,经常看见有人这样向前走几步,再向后退几步,你们看过吗?医生说这样锻炼对于身体有好处。那我们思考问题时,经常也能倒着想想,便于我们思考,同学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思维更活跃呢?下面我们来练一练。1、游戏:猜猜我是几?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喜欢吗?一个数×3+2=8,这个数是几?小结:这个数经过了两次变化得8,我们就从结果8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算。2、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3、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以2,结果得60。求这个数。(1)出示题目,读一读,说说是怎么一回事。(2)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独立尝试解答。(3)交流:你用了什么策略?从哪里开始推想的?然后又怎样推算的?(4)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师:同学们真聪明,已经解决了这么多题,小军也带来了一道题,要来考考大家,愿意吗?出示:练一练4、出示题目,各自读题:小军收集了一些数码宝贝卡,他拿出数码宝贝卡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数码宝贝卡?(1)问:小军是怎样送画片给小明的?(一半还多1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解答在自备本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将条件摘录下来整理一下。[指名学生板书自己的算式,(25+1)×2=26×2=52(张)答:](2)问:你是怎么算的?怎样检验的?5、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6、小明、小强和小勇三个人共有故事书60本。如果小强向小明借3本后,又借给小勇5本,结果三个人的故事书的本数相等。这三个人原来各有故事书多少本?7、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有多大呢?请大家利用所学的知识,看谁先知道老师的年龄。老师今年的年龄乘2再加8,然后除以4,最后乘5得80。傅老师多少岁?师:对呀,那么你是怎样列式的?(80÷5×4-8)÷2=28(岁)自己读题,理解。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8、听歌曲。现在你知道这首歌里隐藏的数学知识了吗?9、玩一玩:从横塘出发,向北走7格到商业广场,然后向西走2格到华地百货,然后向南走2格到东门小学,再向东走3格就到了万善公园。你能在图中标出以上各地点吗10、其实,在古代就有人发明了还原法,用还原法做的诗:花香满园庭庭园满香花唐代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作诗仙,他爱喝酒,喝酒作诗,其中一首就隐藏着还原的策略。《李白喝酒》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师:此壶中究竟有多少酒呢?请同学们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去探究解决,下节课再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五、全课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课后反思:首先通过情境导入,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还原”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老师的演示活动,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氛围浓厚,从而渗透了“还原”策略,为更好地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然后由演示活动自然导出例1的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也较容易。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解决的方法,再通过动态操作,使学生能从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还原”策略。反馈时能及时进行小结,总结方法,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例1后再学例2,教师采用了启发思考,引导探索的方法,教师设计的意图很好,想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学习新知。但由于学生是刚接触新知,因此教师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不会根据题意整理条件,不会采用箭头图来整理。所以在这里可以稍加修改,教师可以先示范整理方法,再让学生自己整理,这样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例2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学习新知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自己实践,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环节,让所有学生融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理解“还原”策略,教学效果教好。练习设计有层次,有目的,让学生巩固了“还原”策略。在做练习3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当有学生列式成25×2+1=51(张)时,教师就可反问学生:25张是邮票的一半吗?究竟几张才是邮票的一半呢?让学生搞清楚这之间的关系,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了。最后这个练习设计得较好,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更加巩固了“还原”策略。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了“还原”策略非常有用,利用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本文标题:还原问题设计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9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