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主讲:薛静静电话:13557422015QQ:1052253521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什么是公共政策学2.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3.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一)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识记:(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2、领会: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领会(1)古代中国政策研究;(2)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发展过程。(三)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领会(1)公共政策学的引进;(2)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四)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领会: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一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体系。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那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公共政策行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那么,公共政策学要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这种现象呢?(1)公共政策•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2)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重视: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3)政策过程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政策过程研究就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决策科学化是这门学科的根本诉求。这里的“科学化”,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研究程序的设计;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2)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3)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常用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基础性方法),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三个方面。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概念是思维和分析的基本工具。具有统一的、界定明确、逻辑结构严密的概念体系,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1.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反映公共政策这一动态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出现错误将最终导致决策失误或得出错误的研究结果。(共有12组概念)2.次级概念: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它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不断深化的表现。3.边际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在公共政策学形成的过程中,一系列学科特别是政治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等,为这个新兴学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公共政策学的许多概念都是直接地从这些学科的概念体系中“拿过来”的。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人们有关公共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也在产生与发展。当这些知识、思想和观点积累到相当宏富的程度时,一旦有人能够对它们进行整合并发现和掌握系统地观察与研究政策过程的方法,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就产生了。一、古代的政策研究我们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中期的政策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1)史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2)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3)谏议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4)科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二、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1、18-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从产业革命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有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佼佼者如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等,在经济学、军事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领域里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索,其成果不仅对他们各自耕耘其中的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2、20世纪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成形而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的。这门学科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一些是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另一些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三、学科的诞生及发展(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公共政策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D.Lerner)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半期,公共政策学取得的进展主要是在两个方面:(1)在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技术方面,尤其是在系统分析、运筹学、线性规划以及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许多政治学研究者,包括一批著名的政治学家在内,日益重视政治科学的公共政策取向,投身于公共政策学研究。(二)公共政策学的初步发展1.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蕴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且立即波及公共政策学。2.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二、学科研究的近期进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在各主要国家里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共政策学科的发源地美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应予特别指出的:(一)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二)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倡导的是“混沌原则”、“不确定性”和“诠释学观点”,强调“权变观点”或“多元思考”。(三)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四、公共政策学的引进极其中国化1.公共政策学的引进把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台湾早于大陆,最早引入这门学科的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台湾大学和政治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起,公共政策学还被规定为考录公务员的专业考试科目。中国台湾的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的主要贡献是对美国同行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给予了及时、系统和全面的引进、吸收与综合,却显示缺乏学术上的独立思考。台湾学者的工作,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和发展起来相当大的作用。中国大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开始引进公共政策学的,而引进和发展这一学科的根本动机是推动党和国家领导部门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改革开放后,决策科学、管理决策学和行政决策学著作的出版和传播,为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环境。较为完整地吸纳和介绍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公共政策学知识体系的教科书的编著和出版迟至20世纪90年代。2.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与方向(1)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现实需要是推动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第一是党政领带机关决策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专门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设立;第二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教师撰写教材和学术论著。•关于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内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越来越多,对党政领导部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不断地发展,体制外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地成立起来;关于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是这门从国外引进的新学科的发展方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3、重视本土资源;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第三节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一项好的政策的制定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政策结果,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政策分析,并通过分析得以洞察有哪些因素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方向,是怎样影响的,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在政策系统内部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就可以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获得更好的结果。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是对群众进行政策教育的一种基础性的、行之有效的方式。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虽然推动社会
本文标题: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9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