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一.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研讨,特别是对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我们对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方针中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此同时陈至立同志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说:“减少学生过重负担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目前迫切需要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但是从目前地理教学现实来看,地理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书本知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我们认为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参加社会活动。主要是以人与环境关系为主的活动。二.学生实践活动与地理教学的关系(一).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野外对照地图实地观察具体地区方向时,就对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很有帮助、学生通过学校及周边地区平面图的绘制,对地图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就比纸上谈兵要好的多;学生对周围环境问题的实地观察得出的环境问题要比从书本上理解的深刻。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比如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来源及使用就十分清楚。(二).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例如,学生对周围环境调查时,会发现周围建设如采暖锅炉的位置设置,地区绿化建设方案等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再如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课本知识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社会实践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例如学生对定向越野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等高线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知识等都有了迁移和发展。再如学生根据对学校的测量,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对陆地与湖面气温的观测与计算、对学校绿地与裸地的对比观测、对学校教室外有无爬墙虎室内的温度的观测等,都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三).社会实践有益于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的联系。例如学生对周围环境如污水、废弃物的调查,不但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美术知识、语文知识相联系,而且使学生的测量、计算等技能得到发展,撰写小论文使语文写作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组织学生的垃圾分类、噪音的测量和水质的化验等都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任何一个实际活动都要有综合的知识,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综合地运用各课知识。三、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价值(一)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一切教育活动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全面发展也是以每一个具体的人为对象的,决不是以抽象的人为对象的。以发展一部分学生的“智育特长”,或另一部分学生的“音乐特长”,来取代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创设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是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实践活动正是基于教育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倡导包括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在内的学习方式。(二)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马克思认为“人不是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而环境也是由人来改变的,教育也是由人来实施的。”也就是说,与环境和教育相比,人是能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地位,并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被消极“塑造”的对象,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当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在学生能动的活动之中进行。学生的活动是否具有自主性是判断实践活动教育价值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三)当我们今天谈人的全面发展的时候,一点也不能离开人的现实性。学校不应当是封闭的场所,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正是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实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使参与现实活动的过程作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四)实践是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有书本知识都是从实践发展来的,书本知识只是“流”,而不是“源”。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说的好:“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传统的学校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实践,已成为一种顽症,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五)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尽管学校教育中以间接知识为主,然而不等于说学生能脱离实践而生活,也就是说,学生生活的基本方式仍然是实践,同时,也不等于说,书本知识是源泉。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当然这里有一个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形成概念和理论的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四、实践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积极意义(一)态度是对待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部分。通常人们对于某人某事的态度如何,即包括他对于该人该事的比较稳定、习惯性的倾向性反映。人与自然的态度、环保的态度、生态平衡的态度、对资源开发的态度。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态度的养成。关心对自己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对地球家园、,对自然环境能自觉的注意、过问、关心当作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事物对待,而不是漠然处之。例如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程度、对东港市沙尘暴的关注程度、对东港市节水的认识等等。参与比关心更进一步的态度,能成为各种各样有积极意义的事件的参与者,例如当学生了解到东港市地下水比去年下降米后,能自觉节约水。并积极参加学校的节水宣传、向学校领导交涉节水事宜。进取能从长远的利益判断有关行为的正误,例如学生参加废旧电池的收集工作,虽然无有一分钱的收益,但它知道随便乱丢弃废旧电池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能积极投身到废旧电池的收集工作中去.五能力培养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提供的舞台要比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这次我们中学的学生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调查,学生不但可以在社会这个广阔舞台上显露才能,而且亲自体验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例如学生在对如何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数量时,一开始只是想到绿化问题,后来认为欠妥,又增加了降尘,认为还不足,又想到汽车的尾气排放问题等。1.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来源:论文天下su30.net]主地思考和行动。例如学生在调查学校节水问题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调查水表的数据、设计表格、记录用水次数、进行计算、向全班宣讲。小组成员全体参与实践活动。2.人际交往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例如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中合理成分以修正自己的思想,学习与人合作,例如请人帮助、给人帮助、相互帮助与共同合作等,例如学生在学校节水实践活动中,访问学校领导和教师,探讨学校节水工作,就是一例。3.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还没有把它潜在的学习变为可同自己或别人交流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向全班同学宣讲自己的或本组的观点,就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4.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收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班中可能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干部,他们是班级的领导。但是当他们在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中,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被领导也是一种能力。5.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调查时。他们所需的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6.动手操作能力使用各种工具,如测量、计算、画图、观察等能力。例如下午石景山区试验中学的学生的活动就是要运用测量、计算、画图、观察等能力。六、对学生实践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1.学生实践活动是一个经常探索的过程学生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科书上和教学大纲上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产品的制作,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u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教师不要事先准备出标准答案2.实践活动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按照课本讲授,很少走弯路,而是走捷径直接到达结论。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学生实践活动不仅允许学生走弯路,允许范错误,而且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得到成功。例如学生对红绿灯使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和立交桥使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的调查中就走了不少弯路,才得出科学的结论。3.学生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学生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的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但是它同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仍然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改变为目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就如学生对家庭成员中受教育程度等的调查,也不可能真正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对学校绿化的设计,也并非承担学校的绿化任务,这种学生实践活动主要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4.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不要是个别、零散的片断。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过程,也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真正成为可能。七、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完成报告、模型、论文、演讲……为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事物和所需要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人类历史上已知知识经验的范畴之内,但是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他们要直接与活动对象接触、打交道,要自己寻找、发现结论,要自己动手去设计、制作……通向最终结果的道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过,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智慧。学生的活动是内外部活动相互交叉的,学生心理内部活动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成分是经常参与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将评价、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局限在“作品”上,就完全背离了学生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目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但是,成果也是重要的一种评价内容。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或一个小组的成果是较差的,或者是失败的,但过程对他们却是成功的,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因而教师要认真对学生加以观察,也可能有的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非常精彩,但他们的收获未必最大。所以教师要注意:1.教师有责任发现失败的原因,特
本文标题: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1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