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Boost变换器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Boost变换器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张兴柱博士世纪电源网(上海)(2010年5月完成)2内容目录1:Boost变换器家族过去的寂寞2:Boost变换器家族最近的崛起3:Boost变换器家族未来的前景3一:Boost变换器家族过去的寂寞41:2000年前的Boost变换器家族:始祖;Boost变换器没有研究没有研究第二代。。。。。。。。---在2000年之前是电力电子中研究最少的家族;---只有始祖Boost变换器被业界公认为是AC-DC开关电源产品中前置级PFC最好的功率级拓扑,而被广泛应用;---2000年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学术界不关心这个家族,很少有开发人员知道Boost变换器家族中还会有其它成员,如隔离Boost变换器。而与之相应的其它两支家族,即Buck变换器家族和Buckboost变换器家族在2000年前且被研究得非常多,有些成员在一定的时期内甚至被暴炒。5Buck变换器的家族:始祖;Buck变换器正激变换器桥式变换器#1:三绕组去磁单正激#2:二极管去磁双正激*#3:谐振去磁单正激*#4:谐振去磁双正激#5:有源去磁单正激*#6:有源去磁双正激。。。其它第三代:#1:对称驱动推挽#2:对称驱动半桥#3:对称驱动全桥#4:对称驱动推挽正激。。。其它主要是各种软开关电路如准谐振、多谐振电路、ZVS、ZCS、ZVT、ZCT等太多了主要是各种软开关电路如相移控制全桥电路*不对称半桥*ZVZCS-PWM全桥。太多了第二代。。。。。。。。--是电力电子中最庞大的家族;--打*的成员是开关电源产品中用得最多的拓扑;--有些拓扑的研究被暴炒过;如有源去磁正激、准谐振、多谐振、相移全桥、不对称半桥、及其它各类软开关变换器。6始祖1;Buckboost变换器反激变换器第三代:第二代#1:三绕组吸收单反激#2:二极管吸收双反激#3:RCD吸收单反激#4:有源吸收单反激。。。其它Buckboost变换器的家族(共四小支):主要是各种软开关电路如准谐振、多谐振电路、ZVS、ZCS、ZVT、ZCT等始祖2;Cuk变换器隔离变换器第三代:第二代。。。。。。。。#1:基本隔离Cuk#2:集成磁隔离Cuk*。。。其它打*的成员被暴炒过。没有研究7始祖3;Sepic变换器隔离变换器第三代:第二代#1:基本隔离Sepic单级PFC电路的始祖*始祖4;Zeta变换器隔离变换器第三代:没有研究第二代#1:基本隔离ZetaBuckboost变换器的家族(共四小支):打*的成员被暴炒过。82:2000年前的Boost变换器没有家族,显得非常寂寞。3:2000年前的Boost变换器家族虽然寂寞,但其本身且非常有用,这要归功于类似于IEC1000-3-2这样的谐波标准。电力电子产品虽然是节能产品,但对电网会带来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在电流谐波大、输入功率因数低两大方面,为了处理电力电子产品的谐波污染和低功率因数,提出了相应的谐波标准,如对开关电源产品,当功率在75W以上时都要满足谐波标准,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初,产生了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并在这一标准的推动下,形成了BoostPFC这一业界的PFC平台。4:为什么选择Boost变换器作为PFC的功率级,而不选用其它的拓扑呢?下面从Boost变换器的特征给出原因9(1)Boost变换器的稳态电压增益:goVDV−=11sonTtD/=10≤D其中:由电感电压伏秒平衡:sgDTV×正向伏秒:反向伏秒:sgoTDVV)1)((−−所以:sgosgTDVVDTV)1)((−−=×有下列输入/输出稳态关系:goVDV−=11(2)Boost变换器的特征:--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连续;--输出电流断续;--开关驱动不需隔离。LSDCRVoVg--输入电流连续可使输入EMI滤波器小;--开关驱动不需隔离,可使控制简化;--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会使后级DC-DC器件的电压应力较高;--输出电流断续和动态问题,因还有后级DC-DC,所以并不要紧。105:用Boost变换器组成BoostPFC的例子1:小功率时有:---定占空比DCMBoostPFC,IC可采用UC3842~UC3845最常用的芯片;---CCM/DCM边界控制BoostPFC,IC可采用L6561、L6562等;2:中大功率单相输入时有:---平均电流跟随控制BoostPFC,IC可采用UC3854、UC3818等;---电流箝位控制BoostPFC,IC可采用UC3842~UC3845等;---。。。3:三相大功率时有:---单开关DCM三相BoostPFC,IC可采用UC3825、UC3525等;---六开关BoostPFC,控制可采用DSP---。。。111:平均电流跟随控制的BoostPFC结构框图VinVoRUC3854控制简图输入电压波形取样输入前馈电压取样电压环ABCCAB电流环PWM及驱动三角波基准(1):是一种完全的PFC校正控制,通过一个乘法器和电压环实现输出的稳压,正弦的电流环基准,及输入的前馈;用快速的电流环实现输入电流的正弦和单位功率因数;(2):BOOSTPFC主功率级的工作模式应设计在连续工作模式,由于输入电压的宽范围,事实上它也有小范围的不连续工作模式;(3):是一种定频控制;(4):传导EMI较小;(5):交流输入电流的失真很低;(6):控制成本较高;(7):BOOST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较大。目前,这种技术较多地用于中大功率的一次电源,小功率领域应用较少122:CCM/DCM边界控制的BoostPFC结构框图VinVoRMC33368控制简图输入电压波形取样电压取样电压环ABAB电流比较器驱动电路基准(1):是一种完全的PFC校正控制,通过一个乘法器和电压环实现输出的稳压,电流比较器的基准;用电流比较器及滞后控制实现输入电流的正弦和单位功率因数;(2):BOOSTPFC主功率级的工作模式应设计在连续/断续工作模式,由于输入电压的宽范围,开关频率的工作范围有限,事实上它也有小范围的不连续工作模式;(3):是一种变频控制;(4):传导EMI较大;(5):交流输入电流的失真很低;(6):控制成本较低;(7):BOOST二极管无反向恢复问题。目前,这种技术较多地用于中小功率的工业电源和计算机电源。13acV1gV2gV1L2L1gi2gi1oC2oC1iC2iC1oV2oVinV1cD2cD1D2D1R2R1S2S1oI2oIEMIUC3854控制(下半)输入电压波形驱动输入电压有效值电压取样BC2oVUC3854控制(上半)电压取样1oVBC驱动SynSyn3:单相倍压BoostPFC的结构框图14VaVbVcVcb=800VRPWMControl4:6n次谐波注入三相DCM单开关BoostPFC的结构框图155:三相六开关BoostPFC的模拟控制框图–SixStepPWMABCABCapSanSbpScpSbnScnSB相UC3854控制输入电压波形取样输入前馈电压取样电压环ABCCAB电流环PWM及驱动三角波基准avaiiR×aSC相UC3854控制A相UC3854控制简图bScSPWM信号分配电路apSanSbpSbnScpScnSzvtSbvcvbiiR×ciiR×apSanSbpScpSbnScnSB相UC3854控制输入电压波形取样输入前馈电压取样电压环ABCCAB电流环PWM及驱动三角波基准avaiiR×aSC相UC3854控制A相UC3854控制简图bScSPWM信号分配电路apSanSbpSbnScpScnSzvtSbvcvbiiR×ciiR×166:2000年前的Boost变换器家族非常寂寞,但要感谢IEC1000-3-2标准,使得Boost变换器一直是一个非常闪耀的明星,它在大部分的AC-DC开关电源中都要用,现在的BoostPFC已成为工业界不可动摇的平台,许多功率器件,如MOSFET和二极管也都是按BoostPFC的输出电压(400V)来选择其额定阻断电压(600V)的,许多后级的DC-DC也都是在这个BoostPFC平台的基础上,无奈地选择多管隔离Buck变换器的,所以当今的AC-DC开关电源,多数情况下可用下列框图表示,这个框图告诉我们AC-DC开关电源中的第一级为BoostPFC,第二级则为多管隔离BuckDC-DC变换器,前者与电网友好、后者与负载友好。acVEMI多管隔离Buck及控制BoostPFC负载17二:Boost变换器家族最近的崛起181:Boost变换器家族崛起的原因:---新能源的利用,如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电池;由于上述两种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目前正在被各国政府大力提倡,但要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就要采用下列框图来实现DC-AC的变换。上述框图如还采用传统的Boost来升压的话,就会存在下列问题:会因为占空比的极端之大,而使其效率很难优化,原因是高输出电压的要求使得基本Boost变换器中的MOSFET和二极管均需选择高压器件,而很低的输入电压又会使得Boost变换器输入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非常大,这将导致通态电阻较大的高压MOSFET之通态损耗,及因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MOSFET之开通损耗和大电流峰值下的MOSFET之关断损耗均非常大,所以为了提高这种具有极端占空比要求的升压变换器的效率,希望能够将其的工作占空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能找出Boost变换器的一系列隔离版本的话,则就可以对具有大升压比要求的DC-DC,通过设计变压器的变比,来得到最佳的工作占空比范围,以实现最高的变换效率。燃料电池或太阳能电池DC-AC隔离Boost负载或电网20V~30VDC400VDC220VAC192:现在的Boost变换器家族:始祖;Boost变换器有研究有研究第二代。。。。。。。。---现在已有许多大升压比的Boost变换器和隔离Boost变换器方面的研究;---这些Boost变换器都有其始祖所类似的升压特性,有的是隔离的,有的是非隔离的;---目前对隔离Boost变换器还没有非常系统的整理。下面介绍一些隔离Boost变换器的拓扑,供大家参考。203:传统的隔离Boost变换器:隔离Boost变换器#1—电流型推挽变换器goVDNV)(−=121)15.0(D其中:spNNN=ogIDNI)(−=1210Im=D2LCRVoD1NpNsVgS2S1NsNpDTsTsNVo-VgS2S1Ts/2Vg=伏秒平衡方程:21隔离Boost变换器#2—电流型全桥变换器goVDNV)(−=121)15.0(D其中:spNNN=ogIDNI)(−=1210Im=VgVoRLCpNsNsNS4S3S1S2D1D2DTsTsNVo-VgS1、S3S2、S4Ts/2Vg=伏秒平衡方程:22隔离Boost变换器#3goVDNV)(−=11)15.0(D其中:spNNN=ogIDNI)(−=110ImLCRVoD1NpNsVgNcDcS2S1dTsTsS1(很小)将三绕组去磁正激的输入/输出相互交换,有源开关和无源开关也相互交换后所得。LCRVoD1NpNsVgNcDcS2S1234:作者发展(1996年)的隔离Boost变换器:隔离Boost变换器#1—正激型D2CRVoD1NpNsVgSC1VcgoVDNV)(−=11)10(D其中:spNNN=ogIDNI)(−=11oIDN)(−=11ImocDVV=24隔离Boost变换器#2—反激型D2CRVoD1NpNsVgSC1VcgoVDNV)(−=11)10(D其中:spNNN=ogIDNI)(−=11oIDN)(−=11ImNVVgc/=25隔离Boost变换器#3—Cuk型(A)goVDNV)(−=11)10(D其中:spNNN=ogIDNI)(−=110Im=gcVV=11D2CRVoD1NpNsVgSLC11C12NVVgc/12=26隔离Boost变换器#4—Cuk型(B)goVDNV)(−=11)10(D其中:spNNN=ogIDNI)(−=110Im=gcVV=11D2CRVoD
本文标题:Boost变换器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2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