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下)
1《西方马克思主义》讲稿第七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下)一、马尔库塞:技术理性与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之一,60年代成为新左派运动的精神领袖,被誉为“学生造反之父”。马尔库塞一生经历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其理论也复杂多变,晚年甚至在许多方面完全背离了早年的立场(包括对待学生运动的态度)。但对资本主义发达社会(或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的诊断和反思是其不变的主题。在他看来,发达工业社会的问题和人的困境不是经济钳制和政治暴力的结果,而是技术理性的奴役所致: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不是自由和解放,不是主体性和自觉意识的增强,而是人的自由自觉意识的丧失和整个社会的灾难。因此,技术理性批判就成了马尔库塞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成了他整个“文化批判”理论和“总体革命”理论的基石。(一)意识形态就是把生存斗争模式永恒化1、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在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马尔库塞延续了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批判理论的模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生存斗争模式的永恒化。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把社会历史过程理解为生存斗争的过程。而为了生存斗争,人就需要征服自然,而在征服自然中,人就要不断地自我压抑,自我压抑和自我控制又最终导致了人对人的压抑和控制。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使人产生一种虚假需求,从而使生存斗争模式永恒化。(1)人的压抑马尔库塞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把压抑区分为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他认为,人类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压抑自己的本能,并把这种本能升华到生产领域,从而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这就是基本压抑,一种生存所必需的压抑性升华。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然而压抑的情况仍然存在。这是一种额外的压抑。这种额外的压抑是为了统治的需要加在人的身上的。(2)人的需要在他看来,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并且使人的劳动逐步减轻,那么在这个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各种需要都真实需要。如果为了满足需要,人类的劳动不能减轻,那么这种需要就是虚假的需要。(3)虚假需求被制造的秘密在马尔库塞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但是它还在不断地制造新2的需求,目的是使生存斗争成为人类社会的必要模式,从而使统治永恒化,使权力永恒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长期存在的秘密就是它不断地创造这种需求,不断地使人们把无用的东西当作生活之必须,把浪费当作必要,把奢侈当作地位的基础,把“面子”当作“里子”。人要不断地为奢侈、浪费、面子、废物而艰苦劳作。“我们又一次面对发达工业文明的一个最令人烦恼的方面,即它的不合理中的合理性。它的生产力和效能,它的增长和扩大舒适生活的潜力,它的把浪费变为需要、把破坏变为建设的能力,这都表明现代文明使客观世界转变为人的精神和肉体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异化概念本身因而成了问题。”(4)生存斗争使压抑合理化:额外压抑获得了必要压抑的形式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人类就必须不断地为了生存而斗争。只要生存斗争的模式存在着,社会压制就不可避免。或者说,在生存斗争的模式里,压抑常常被看作是必要的压抑。在这里社会压抑就变成合理的了,必要的了。似乎当代社会中所存在着的压抑是生存斗争所要求的。(5)生存斗争的方式日益技术化为了生存斗争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必须不断地改进劳动的管理方法。这种新的统治和管理方法就是技术的方法。马尔库塞所提出那种社会控制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指生产和社会管理中的理性化的方法。比如他强调,这种理性化的管理方法使人屈从于既定的工作程序和社会的秩序,甚至使私人空间被技术所侵占,人在社会中所学会的是机械化的反应.(二)技术理性的功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为什么不提出挑战呢?而在马尔库塞看来,这是因为,这个社会失去了否定的向度,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1、“同化”反对派:阶级概念消失。或者说,在这个社会里,无产阶级已经失去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精神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改变劳动阶级的工作、生活甚至思想意识状况,无产阶级被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所同化了,劳动者和统治者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达到一种外在的“同一”: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减少了劳动者体力支出的数量和强度,使劳动者逐渐脑力化,从而在工作上与老板同一;补偿分配和消费主义的推行缩小了劳动者与统治者在生活外观即物质层面上的差别,使劳动者在生活上与老板同一,阶级差别平等化了。原来的蓝领工人向着白领工人转化,非生产性的个人的队伍增加了,工人阶级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社会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工人阶级是社会的对立面,现在,虽然技术性的失业加快,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但是工人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与工厂之间的紧密的依存关系。2、思想“单向化”:“内心自由”丧失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由于技术理性成为意识形态并对人进行全面的操纵和控制,借助最新的“文化工业”手段----无线电、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加强对人们心理的控制,人的“内心向度”即借以变成和保存“他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复存3在了,完全“被技术现实所侵占和削弱”人便丧失了“内心自由”,人的思想成为了单向度的思想。随着“直接的、自动化的一致化过程”的推进,“反对现状的思想能够根植于其中的‘内心’向度被削弱了。这种内心向度本是否定性思考的力量也即理性的批判力量的家园,它的丧失是发达工业社会压制和调和对立面的物质过程在思想意识上的反映。”单向度的思想往往把受操纵的生活当作舒适的生活来接受,把虚假的、压抑性的社会需要当作个人需要,把虚假的自由平等当作自由的现实,其实质上是一种肯定性思维。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还是日常语言,不是公开充当维护现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秩序的“喉舌”,就是以“中立”为幌子,只描述“事实”不分析“事因”,在这里,形而上学的向度没有了,理性的超越没有了,有的只是对现实的论证和维护,对超越的“憎恶”,理论沦为了实践(现实)的工具。3、统治“合理化”:统治转化为管理通过科学技术在管理中的运用,简化了管理程序,更新了管理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使统治和管理获得了“合理性”的外观。因为科学技术是合理的、正确的,因而运用科学技术的统治和管理也是合理的,谁反对现行的统治,谁就是在反对科学技术,因而谁就是不合理的。而且,由于科学技术披着“中立”的外衣,是一种本身不带任何价值倾向的“工具”,这就把统治与被统治、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转化成了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与人的政治统治关系就变成了人与物的管理关系,于是原来作为统治者的人就以“机器”的身份参与到统治和管理之中,仿佛被管理者倒成了主体,而管理者却成了对象,这就颠倒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统治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管理关系。统治被技术性的管理所取代,“统治转化为管理”。(三)作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技术理性”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关于“逻各斯”(Logos)与“厄洛斯”(Eros)分裂的思想。到了近代,技术理性不断膨胀,逐渐取代经济政治控制而成为发达工业社会新的统治形式,“科学-技术理性和操纵一起被熔接成一种新型的社会控制形式”,一种比传统统治形式更具欺骗性和控制力的形式。1、理性的演进与技术理性的形成马尔库塞认为,欧洲思想有着一种理性的传统,理性观念的产生源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抗,而理性的演进又加深了这种对抗,最终在作为社会控制的新形式—技术理性的统治下达到对抗的极端。(1)客观理性变成主观理性尽管古希腊哲学没有理性(Reason)概念,但却有体现理性概念的“逻各斯”(Logos)和“努斯”(Nous)。Logos是赫拉克利特提出的哲学概念,含有“尺度”、“普遍规律”之意,主要是指一种“客观必然性”,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把Logos解释为理性的规律。Nous是阿拉克萨戈拉提出的哲学概念,含有“精神”、“动因”之意,主要指一种神秘的决定力4量。柏拉图强调“努斯”,并把它视为创造世界的神;亚里士多德强调“逻各斯”,认为它是人所具有的理性能力。总的来说,在古希腊哲人那里,“逻各斯”和“努斯”既是宇宙运动的原则,又是人们思维的原则,是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的统一。但自近代哲学“笛卡尔转向”之后,理性被加以主观化。在康德那里,理性被分裂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最终完全变成了主观理性。主观理性,按霍克海默尔的界定,是指以工具的、主观的意识来理解的理性,它关心的是手段的“适用性”,很少关心目的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这就是说,主观理性是一种限于工具而非目的的理性,它追求的是工具的效率和行动方案的正确性,而科学技术最能满足人们对效率的追求,这样,主观理性就与技术结缘,技术理性成为主观理性的最集中表现。(2)“逻各斯”表现为“统治的逻辑”代表理性的“逻各斯”与代表生命情感的“厄洛斯”(即爱欲)体现着两种思维方式:逻辑认识和性爱认识,它们的结合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使存在真正成为充满诗性和愉悦的存在。“逻各斯”和“厄洛斯”内在地是肯定与否定、创造与破坏、理性与自由的统一体。柏拉图强调“逻各斯”与“厄洛斯”的统一,但也赋予了“逻各斯”以至高无上性,理念世界是摹本,现实世界是影子,不过,在柏拉图那里“逻各斯”还没有从现实中独立出来成为统治者、奴役者,而是以一种永恒循环消除了“是”与“应该”的张力,实现了“逻各斯”与“厄洛斯”的和谐。而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逻各斯”与“厄洛斯”的统一就出现了分裂:实在的东西是可以抽象概括、可以演算和符号化的东西,因而也是可以控制和操纵的东西。由此,他得出了“逻各斯表现为统治的逻辑”的结论,随着思维规律的技术化,其操作性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最终成为一种统治力量。“当哲学把逻各斯看作存在的本质时,这种逻各斯就已经是统治的逻各斯了,已经是人和自然必须服从的理性,这种逻各斯不仅发号施令、为所欲为而且还确定方向”。(3)技术理性的特征一是以技术、理性、逻辑为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二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衡量知识,把定量化、形式化作为知识标准;三是把一切理解为工具,关心其实用价值,陷入“工具主义”;四是严格区分事实和价值,制造虚假的“技术中立”;五是对现实持肯定态度,是一种肯定性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2、技术理性的实质韦伯认为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成为控制手段是文明发展的标志,体现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性,而且认为工具理性的胜利是必然的。马尔库塞批评韦伯没有看出技术理性实质上是一种统治的理性,合理化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不合理。“人们可以看到,他(指韦伯—作者注)的分析方法在多大程度上,成了关于技术理性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理性的同一性认识的牺牲品。这种关于同一性的认识,使他难以5看出,不是‘纯粹的’、形式的技术理性,而是统治的理性,建立了‘奴役的外壳’”。马尔库塞还从功能的角度揭示,技术合理性一方面从外部论证了统治的合法性,政府通过成功地动员、组织和利用工业文明的技术、科学、机械生产率来维持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已变成为一种直接统治,充当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技术理性这个概念本身可能是意识形态的。不仅是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有计划的、科学的、可靠的、慎重的控制。”马尔库塞在这里还批判了以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提出的“技术进步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并认为随着富裕社会的来临,极权主义的统治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即技术理性向各领域渗透的方式)开始了对人们身心世界的全面管理与操纵,因此意识形态没有也不可能终结,统治的实质没有也不可能发生改变,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政治的世界”,借助于技术对自然的实验、改造和组织都仅仅作为“统治的材料”。“这样,这种技术理性再生产出奴役。对技术的服从成了对统治本身的服从;形式的技术合理性转变成了物质的政治合理性。”3、技术理性统治的特点(1)传
本文标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4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