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1.1项目名称×××人民政府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1.2项目单位及项目法定代表项目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1.3项目建设性质×××人民政府2016-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1.4搬迁规模及安置类型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涉及×××的20个乡镇7340名贫困口人,集中安置在50个集中安置点。1.5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158,294.14万元。1.7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规划实施期3年,即2016—2018年。1.7编制依据1.7.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1〕10号);1.7.2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2001年);1.7.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1.7.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4〕2174号);1.7.5《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7.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1.7.7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1.7.8《四川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指南》;1.7.9×××市委《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1.7.10×××委《关于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1.7.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7.12《×××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11-2020年)》;1.7.13《×××易地扶贫搬迁十年规划(2011-2020年)》。1.7.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7.15《×××生态移民规划》(2008-2015);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2.1×××基本情况2.1.1地理位置×××位于。2.1.2地质地貌×××全境地质属四川东部地台区,县境内地质构造介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和仪陇、×××、×××莲花状构造复合交接部位,山高坡陡,地形零碎,沟谷纵横。县境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分为山原、低中山、低山、深丘、台地、平坝6个基本类型。山脉呈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北至东南走向,略呈向西南方向凸出的弧形,山顶有平坦顶面,最高海拔1338.8米,最低海拔350米,相对高差500米,大多数山高700-1000米,农耕地一般在海拔700米左右;县境丘陵分布在海拔380-480米之间的白衣、岳家、高峰、金龙、元沱等地,面积30万亩,占总面积的9%。地表形态为高丘地貌长条形。2.1.3气候水文×××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区外,都能稳定通过在0℃以上。县境降水,主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县境内属渠江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3公里。河流总长度747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流11条,流域面积2229.12平方公里。河流在洪水期猛涨猛降,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其中巴河,源于南江县玉泉乡分水岭,从巴州区复兴乡进入县境澌岸乡木连溪,经雷山、兰草、白衣等地至元石乡的黄梅溪出境,入达县江陵乡。流域面积17666平方公里,境内主河道长79.3公里。通河,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广家店乡长梁,从通江县爱国乡入境,进入澌滩乡,经云台、元山、江口镇等汇入巴河,境内河道长43.8公里,流域面积8958平方公里。这是一块绿色宝地,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地表水、地下水均没受到污染。2.1.4土壤条件县境内土壤分为4个土类、7个亚类、22个土属、45个土种,68个变种。西南低山、高丘棕紫泥土区土壤类型以棕紫泥为主,红棕、灰棕、黄红等紫泥次之,另有极少冲积土和老冲击黄泥土,土种有大土泥、夹沙泥、石骨子,肥力中等;西北低山黄红紫泥区土壤为黄红紫泥,土种以大土泥、夹沙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糯红泥为主,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肥力中等;东北低山黄红、棕紫泥区土壤类型以黄红紫泥、棕紫泥为主,土种以夹泥居多,土脚浅、后劲差。2.1.4人口经济×××辖43个乡镇(25个镇、18个乡)、3个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549个行政村(居)委会(村521个、居委会28个),39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16万人,农村劳动力48.62万人,耕地62.6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有效灌溉面积23.12万亩,森林覆盖率52%。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0.13亿元,同比增长8.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5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871元,同比增长12.4%。2.2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现状×××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413户共112041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13%。本项目易地扶贫搬迁范围共涉及19个乡镇241个自然村。2.2.1×××片区覆盖×××9个乡镇129个村(居),幅员429.94平方公里,总人口45387户190627人,其中农业人口34832户146293人;有贫困村29个、贫困人口6001户19989人;有耕地149669亩;森林覆盖率49%;境内道路总里程815公里,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比例96%;水利工程常年蓄水量54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620公顷;通自来水行政村54个,用户29113户。×××片区重点解决交通畅通、产业发展问题,着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茶叶、中药材、花卉,为达州、×××主城区提供服务。片区内的贫困人口现状见表2-1:表2-1×××片区贫困人口现状序号片区乡(镇)行政村(个)贫困户数(户)贫困人数(人)1××××××188242771×××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952919653×××1076019784×××759721215×××1159720026×××1645216577×××1057419668×××1248218909×××3611863639小计1296001199892.2.2×××片区覆盖×××5个乡镇57个村(居),幅员254.86平方公里,总人口25556户107335人,其中农业人口23138户97180人;有贫困村17个、贫困人口4251户14937人;有耕地83149亩;森林覆盖率48%;境内道路总里程451公里,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比例97%;水利工程常年蓄水量36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00公顷;通自来水行政村26个,用户6481户。×××片区重点解决库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问题,着力发展旅游、核桃、花椒产业和生态养鱼。片区内的贫困人口现状见表2-2:表2-2×××片区贫困人口现状序号片区乡(镇)行政村(个)贫困户数(户)贫困人数(人)1××××××21110737702×××873927753×××1088032004×××1188328435×××76422349小计574251149372.2.3×××片区覆盖×××5个乡镇55个村(居),幅员241.25平方公里,总人口27952户117399人,其中农业人口19708户82774人;有贫困村17个、贫困人口3823户13250人;有耕地69779亩;森林覆盖率48%;境内道路总里程375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公里,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比例95%;水利工程常年蓄水量12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860公顷;通自来水行政村22个,用户3234户。×××片区重点解决×××等乡镇边远地区交通外环线和产业培育问题,着力发展花椒、茶叶等产业。片区内的贫困人口现状见表2-3:表2-3×××片区贫困人口现状序号片区乡(镇)行政村(个)贫困户数(户)贫困人数(人)1龙岗片区佛楼镇975926432土垭乡1073524283龙岗镇1488929834响滩镇19113941135黑水乡83011083小计603823132502.3贫困现状及贫困类型分析2.3.1贫困现状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按照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推进“1+6”扶贫攻坚行动,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整体贫困没有根本改变,区域贫困更加突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繁重。2.3.1.1是整体贫困没有改变。×××属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不仅贫困程度深,而且贫困面大,不仅农村贫困,而且城镇发展滞后,呈现区域整体贫困的特征,其中县域东北部、西南部部分区域又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大片区。2.3.1.2是扶贫攻坚难度更大。通过几轮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目前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边远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改善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贫困人口分布更加分散,自我发展能力欠缺;因灾、因病、因残等返贫现象严重;贫困代际性传递问题突出,解决起来难度更大。2.3.1.3是致富奔康任务艰巨。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村146个,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2万人,按照市委要求,到2018年全面脱贫,每年要消除贫困村48个,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2.3.2贫困类型分析一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并存,贫富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二是区域贫困与插花贫困并存,扶贫成本仍在继续增加。一方面,一些贫困人口聚集区远离城镇经济社会中心,生产生活条件差,水、电、路、通信和公共服务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脱贫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插花贫困人口居住分散,很容易作为少数人群而被忽视、被边缘化。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灾频发的地方,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遇灾病和市场波动,不少人又会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三是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并存,自我脱贫能力难以提高。贫困人口家庭大多呈现“一多两少两低”的特点,即家庭病号多,劳力少、现金收入少,文化程度低、非农就业比例低,家底薄弱,收入单一,增收渠道窄,维持生计难。同时,这些穷困户素质偏低、缺技术、缺积累、生活负担重、生产生活条件差、可以利用资源少、获取市场信息难,既难以贷款发展生产实现自我脱贫,又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家庭变故风险。第三章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易地扶贫搬迁的必要性3.1.1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贫困问题的现实选择。目前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洪水淹没威胁区内,因受其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期堆积而成的种种社会与经济问题的制约,自我脱贫能力不足,而仅靠开发基本农田、建设经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济林、发展养殖业等常规的扶贫开发措施,财力、物力投入很大,但实际扶贫效果并不理想。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策略,变大量投入、就地扶持开发为易地扶贫搬迁、异地扶持发展,是跨入新世纪扶贫政策、扶贫理念、扶贫方式的现实选择。3.1.1.1贫困人口所处的特殊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其要脱贫先搬迁。(1)缺土少水,这方水土难以养活这方人。×××受地质构造影响,形成的多元化的山地地貌。这种山地地貌,自然灾害多发,水土流失严重;缺水现象严重,人畜饮水较困难;缺少耕地,且无稳产高产农田;农民择土而居,东一户、西两户。这些散居在自然村庄农户多数严重缺水,多数靠天吃饭。⑵生存环境差,生态条件恶劣。乡村公路通而不畅,60%村到社不通公路,距离场镇远,子女上学难,看病就医难,信息不灵,脱贫难,难致富,生活生产条件十分艰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3.1.1.2贫
本文标题: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4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