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易学――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1易学——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李友仁内容简介:本文将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易学的真正源流及其正误得失,说明易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是哲学,是和谐哲学,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就是恢复原始易学的本来面目,恢复史前史﹙有文字记载历史以前的历史﹚的本来面目。一、正名易学非《周易》或《易经》之学。《周易》或《易经》之学,只是易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比较晚出的一个分支。就本质而言,易学是阴阳变化之学,是哲学,是科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而《周易》或《易经》之学,则是占卜预测之学,是迷信,当然也含部分哲学原理和科学道理,但就整体而言,是迷信。这是易学和《周易》或《易经》之学的本质区别,不容混淆。二、述源1、易学起源于中国的远古之末,即中国人传说的上古之初的伏羲氏时期以前的若干千年的那个历史阶段。伏羲氏时期究竟是几百年还是几千年?现在也说不清楚。因为伏羲氏不是一个人名或圣人名,而是一个氏族名。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说伏羲氏活了几千岁﹙见旧本《幼学琼林》卷首﹚,个人或圣人都不可能活几千岁,只有一个氏族才有可能存在几千年以至上万年。因此,可以认定伏羲氏是一个氏族名,并可以认定伏羲氏是一个最先发明豢养牲畜的氏族名。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燧人氏是最先发明用火熟食的氏族。有巢氏是最先发明营巢而居的氏族。女娲氏是女性立石为灶、烧制熟食时,最先烧出金属的氏族。神农氏是最先发明农业生产的氏族。轩辕氏是最先发明车船弓矢的氏族。史称古代氏族林立,远古之末,至少方圆百里之内就可能有一个原始人群。这个原始人群就是一个氏族,这个氏族有什么发明,必然首先兴旺强大,首先以其发明自称某某氏,传至其他氏族,其他氏族也称之为某某氏。其他氏族的首领就会推举这个氏族的首领为共同的首领,称为氏族部落长。氏族部落长统领本部落的氏族一致对付和另外氏族部落发生的战争,处理内部纠纷,促进氏族融合,只要这个氏族不衰落或因有新发明而更兴旺、更强大的氏族出现,这个氏族部落长的继任者,就会还是氏族部落长。随着氏族部落的发展,这个氏族部落和那个氏族部落相遇发生战争,又出现部落联盟,有重大发明更兴旺、更强大的部落首领就会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长。如不衰落或被取代,其继任者仍是部落联盟长。那时的推举不同于现在的选举,各氏族或部落首领认定谁统领的成员多、势力大、武器好,能保护本氏族、本部落,就推举谁为长。只要这种情况不改变,其继任首领也仍是部落长或部落联盟长。伏羲氏发明畜牧业,神农氏发明农业,轩辕氏发明车船、弓矢、衣裳、指南车,都是重大发明,其首领都有可能是部落联盟长。伏羲氏未称什么帝,神农氏称炎帝,轩辕氏称黄帝,那时还没有形成国家帝王的事实和概念,不可能称帝。上古中后期的五行家,认为神农氏是一个圣人,以火徳王,故称炎帝;轩辕氏是一个圣人,以土徳王,故称黄帝。再后来,先民为自己的祖先杜撰神话传说,就把这些氏族名都传说成神圣名,并传说伏羲、女娲是兄妹,共同创造繁衍了我们中国人。后人把神话传说当作历史,就都认为某某氏是个人、圣人之名了。读史者不揆情度理,盲从神话传说,自然会远离唯物史观,陷入唯心史观。如果伏羲氏真的有几千岁,那么,伏羲氏时期也就有几千年了。有资料说伏羲氏距今约七千年,是西北氏族,由于最先发明畜牧业,有牛、马、骆驼作迁徙工具,传说他们从西北迁徙到安徽淮河流域,至今淮河流域还留有伏羲氏的遗迹和传说。有资料说神农氏也是西北氏族,在伏羲氏之后,距今约六千年,他们发明了农业生产﹙应当是在畜牧业的基础上利用牛马耕地种植,发明了农业生产﹚,传说他们迁徙到湖北汉水流域,至今汉水流域还留有神农架地名和传说。有资料说轩辕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他们就是东北氏族了。传说他们发明了车船、弓矢、衣裳、指南车等水陆交通工具、战争武器、御寒服装、辨向方法等,因而很兴旺、很强大,其首领约在距今五千年时,成为中原地域的部落联盟长,相当于后来的中国帝王,故上古后期的五行家,据传说称轩辕氏族的首领、中原各部落的部落2联盟长为黄帝。西汉司马迁写《史记•五帝本纪》,不从炎帝神农氏开始,而从黄帝轩辕氏开始,说明他不大相信传说,尤其不相信“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他以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为五帝,故至今大家都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其实是说短了,中国人在中国这块土上生存了几百万年、几十万年、几万年,有考古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可证,不容怀疑。虽然,中国人的文明史,究竟始于何时,我们说不准确。但是,就算伏羲氏时期有三千年,距今约七千年,以伏羲氏时期以前为远古之末,以伏羲氏时期为上古之初,说中国的易学起源于远古之末,形成于上古之初,中国的文明史,就应在万年左右,至少也应在七千年以上。这里首先大致恢复一些史前史的本来面目,下文在历史方面就不再多作解说了。远古时期的中国人和其他人类一样,处于蒙昧时期,虽知日月升降,昼往夜来,冷过热至,暑往寒来,高低上下,前后左右,但不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道理及如何确定相对位置,更没有年月日时,宇宙六合等时空观念。到远古之末,中国人的智力进化了,开始观察自然变化,思考自然变化的因果关系,经过若干代人若干年的观察思考,终于发现地上的一切变化都和天上的太阳光照有关。有太阳光照就是白天,无太阳光照就是黑夜;太阳远光照弱,就寒冷;太阳近光照强,就炎热;于是就有智者堆土立杆观察日影变化过程,又经过若干代人若干年的观察思考,终于明白了太阳和大地相对运动的关系,并掌握了它们相对运动的规律;于是就有智者根据大地的昼夜变化,想象天地是个球形,太阳在天地中围绕地球转﹙远古人的直感如此,实为地球在天空中围绕太阳转﹚,制作出一个模型来,原意是只表示大地的阴阳变化,后来用以表示整个天地宇宙的阴阳变化,名之为太极球。后来又有智者认为整个天地宇宙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旋转运动的,就又制作出一个中心有小孔的似苹果的模型,用以表示整个天地宇宙的阴阳变化,名之为太极圈。后来又有智者认为整个天地宇宙万物是不断可分的,可分至至小;也是不断可合的,可合至至大;就又制作出一个中心有大孔的圆圈形模型,可以套在太极球、太极圈之外,用以表示整个天地宇宙万物的阴阳变化及分合大小,名之为乾坤圈。为了说明整个天地宇宙万物分合大小变化之理,智者还发明了太极圈变乾坤圈的演示法,流传下来的说法是:“正反相接左右相交归于一,整体统一系统分合永不离”。这个说法,我不理解,问过许多人,都说不理解。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一种智力测试游戏,他拿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告诉你:这张纸条有两个面四个边,你如何将它变成一个面一个边?把它一分为二就变成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不断一分为二,就变成很多套在一起的纸圈?把大家都难住了。最后他演示給大家看,看了演示,大家都明白了。我突然醒悟,这不就是:“正反相接左右相交归于一,整体统一系统分合永不离”了么!高兴得不得了。就知道它是远古人的太极圈变乾坤圈演示法了。这个演示法,后来在数术学们传承下来的资料中,发现一个叫“多功能纤维束”的演示法,其说明也是“正反相接左右相交归于一,整体统一系统分合永不离”,就证明了它是古已有之的太极圈变乾坤圈演示法。数术学家们为什么叫“多功能纤维束”呢?因为它能表示许多自然现象和哲学原理,但他们不知道它是太极圈变乾坤圈演示法,也就是在流传中早已失其本源。远古之末的中国人,能堆土立杆观察日影,能制作出太极球、太极圈、乾坤圈系统模型,能发明太极圈变乾坤圈演示法,这说明那时的智者已经有很高的智慧了。当然,他们的发明创造是很多人的智慧长期接力的结果,但那也是很了不起的智慧。长期堆土立杆观察日影的新成果,是发明太阳历八分历法。太阳历八分历法是按阴阳变化分的,太极球、太极圈、乾坤圈系统模型也是按阴阳变化制作的,由于它们的阴阳变化完全一致,可以用系统模型中的任何一个模型表示八分历法,也可以用太极球模型表示冷热两半年,用太极圈模型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用乾坤圈模型表示二至二分四立八节。但用模型来表示是多么的笨拙和不方便,于是就有智者将模型及其表示的阴阳变化图形化和符号化,因而有了太极图和两仪、四象、八圭符号。太极图是太极球、太极圈的重合图,乾坤圈一直没有画出图来,因那时的画图能力还较低,不会画。后世人会画,但不知有能表示阴阳变化的乾坤圈,所以乾坤圈一直没有图。现在已经画出乾坤圈图来了,也已经做出太极系统模型来了,可以恢复易学的本来面目了,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远古之末发明的太阳历八分历法,以365日或366日一个回归年,以杆影最长日﹙冬至日﹚为一年之终,次日为一年之始,八节各相隔45日或46日,两节为一季,立春、春分为春季,立夏、夏至为夏季,立秋、秋分为秋季,立冬、冬至为冬季,一季为91日或92日。当时没有月的概念,不分月。这种太阳历八分历法,在远古之末用了多长时间不可考。到了上古前期,曾将一个回归年分为十个时段,一段36天,十段360天。这种分法,后来改而不用了,但被西北边远氏族继承下来,一直用到周初,在中原各氏族部落中也留下了一些痕迹,如36天罡,72地煞、108将、360周天等,都和那时的时段数、时段总数有关。3其中的360周天,后来成为圆周整分度,汉代浑天仪上的圆周分度即如此,中外皆然,是外国人学中国人的?还是外国人的分度与中国人的分度巧合?我说不清楚,请大家研究判断。太阳历八分历法的八节,从古自今,一直未变,只是在神农氏时期增加了十六气,和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太阴历十二月或十三月历法合用,简称阴阳合历,一般人简称为阴历、农历、夏历等。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下面还要说,这里就不多说了。2、远古之末,在有了太极球、太极圈、乾坤圈系统模型和太极图之后不久,又有智者为选择采集渔猎出行方向和预测采集渔猎出行方向的吉凶祸福,发明了天地盘占卜器。其器很简单,下盘为地盘、定位盘,地盘中心设立柱,立柱上端设可以旋转的上盘为天盘、变位盘;用圈点十数分布在天地盘上,表示天地四方五位﹙有中位﹚。其形制如下:天盘上为奇数圈一、三、五、七、九,五为中数,居中位,九南,一北,三东,七西。地盘上为偶数点二、四、六、八、十,六为中数,居中位,二南,十北,八东,四西。天盘上,南北相对数合为十,东西相对数合为十,加中数都合为十五。地盘上,南北相对数合为十二,东西相对数合为十二,加中数都合为十八。天地盘东、西、南、北、中,上下相对数,都合为十一。天地盘占卜器受太极球、太极圈、乾坤圈系统模型及太极图的影响,也讲究阴阳相对相反,象数互变互补,系统平衡,全局和谐。天地盘占卜器,在远古之末,对当时人类的采集渔猎活动起过积极作用。当时人类面对的灾害和危险很多,雷风水火,沼泽山崖,毒蛇猛兽,都能夺去人的生命,但还是比较好应付的;最难应付的是遇到其他氏族的成员,因为那时的一个氏族是在某个地域内的一个人群,这个人群由小到大,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才有可能遇到其他氏族的成员。那时的不同氏族,语言不同,形体相貌也略有差异,遇到一起,互相不以为是人,而以为是兽,也互相捕杀为食。因而引发氏族战争,战争势均力敌,相持不下,才有氏族议和、氏族联盟、氏族通婚、氏族融合之事。几个氏族的联盟与融合就叫部落,才有部落长。部落之间又因同样的原因引发部落战争,又以同样的过程联盟与融合,这时才有部落联盟长。在这些战争中,有些氏族、部落被消灭了,或战败被俘成为代劳待食的奴隶,氏族社会就逐渐发展为奴隶社会了。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从远古之末到上古之中才走完这个过程。故远古之末的各个氏族的人,最难应付的危险,是遇到了其他氏族的也有智力的人。因此,他们在不了解周围情况的前提下,外出采集渔猎,收获有无多少?吉凶祸福如何?是他们极想预知的事情,犹豫不决不行,贸然行动不敢,就要有个解决办法,发明了天地盘占卜器,就有了解决办法了。说它有积极作用,是因为占卜可以快速决断,有利于生产活动;占卜结果被认为是天神的指示,就充满信心和精神,增添勇气和力量,在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好的生产效果。故占卜迷信不能完全否定,作为随机选择、快速决疑、获取精神力量、减少争执纠纷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不能废除的。如分物、分家抓阄,买彩票摇号码,搞赌博掷色子等,都有这种作用,也和占卜的性质相似,至今仍在使用,将来也要使用,永远不会废除。占卜也不是完全没有作
本文标题:易学――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4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