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一质量分析报告11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一教学质量分析报告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全面结束,现就结合本次考试及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的有关数据,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对教学质量做如下分析:一、成绩分析本本次考试,七年级44人,八年级58人。2017——201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成绩项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排名名次6141014421311排中52.0837.3844.4442.5246.2448.5522.51全县48.2549.3245.4251.1842.9539.4132.90差距3.83-11.94-0.98-8.663.299.14-10.392017——2018第二学期月考一七年级成绩项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53.5531.6533.4939.3823.8748.9036相差1.47-5.73-10.95-3.14-22.370.3513.49七年级:1、语文、地理、生物三科处于正增长趋势,评定分分差为正值;2、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科:七年级语文71.47(总分120分);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上的学科:七年级地理62.24(总分100分)。3、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趋于负增长;其中历史评定分差距最大为22.37分,生物差距为10.95分。2017——201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成绩项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排名名次714151315661415排中55.0338.0525.9136.1346.0149.3949.9040.97全县54.4343.5732.5244.7957.2644.0347.0848.73差距0.6-5.52-6.61-11.25-8.665.362.82-7.762017——2018第二学期月考一八年级成绩项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52.9327.5227.6622.2343.0627.4155.5450.10相差-2.1-10.531.75-13.9-2.95-21.985.649.13八年级:1、英语、地理、生物两科处于上升趋势,评定分分差为正值;2、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科:八年级语文70.40(总分120分);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上的学科:八年级地理、生物(总分100分);3、语文、数学、物理、道德与法治、历史处于下滑趋势,差距在10分以上。其中数学10.53、历史为21.98分。二、存在问题1、质量意识淡薄,管理方法不活。一是工作目标定位不准,随意性大。二是质量意识不强,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安排多,指导少。三是学生管理不严,纪律意识淡薄。教管两张皮,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低效,教学过程组织涣散。2、调查研究不勤、不细、不深,工作创新不足。高效课堂是提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管理人员身先士卒的少,深入教学一线研究教学的不多,情况不熟悉,针对性不强,老路子老方法,经验主义,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教学改革缓慢推进,课堂高效很难实现。3、教学人员热情不高,教学缺乏动力,忙于应付。教师职业倦怠思想严重,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佳,教学只求过得去,不求真、求实,好高骛远,不切实际。4、课堂效果不佳,实效不强。一是高效课堂理念不新,思想固化,边教边改的习惯没有养成;二是高效课堂督导不经常,工作忽冷忽热;三是教学过程不细不实,课堂效率下;四是课堂管理松散,教学效果打了折扣;五是新课改意识不强,个别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缓慢,教学方法仍然传统单一,引导学生、驾驭课堂、处理教材、联系两纲等方面差距很大。5、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创新不足。一是校本研修培训形式单一,方法简单,过程传统。二是教师业务学习管理粗放,效果不好。三是新任教师成长缓慢,骨干教师后备力量不足。四是教师参与研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五校际交流少,走出去、引进来不够,信息闭塞、视野狭窄。6、学生管理不科学,学风不浓,成绩提升不明显。一是对于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意识涣散,学习不思进取的现象,纠正措施不得力;二是学困生转换速率不明显,低分段成绩尾大不掉、学困生过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工作措施(一)继续加强管理,增强质量意识。一是不断完善学校各类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形成合理的学校制度管理体系,明确分工,加强考核,责任到人。二是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推行质量末位淘汰制。三是将过程考核同结果考核有效结合,将教学成绩作为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教职工聘任的重要依据。(二)端正思想态度,调动工作热情一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和改革的热情。二是领导表率,打铁还要自身硬,先正己后化人,要求同志做到的领导要率先垂范。三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三)多方挖掘资源,突破薄弱学科。一是针对我校薄弱科目的情况,跟踪调研,帮助教师分析造成成绩差距的原因,采取走进质量优质校,请进县域学科强手,组织开展薄弱学科点对点交流研讨,尽可能缩减弱学科的差距。二是继续组织教师开展研教材,做考题、学考纲、谈心得系列活动。三是开展择校弱科集中培训活动,让质量后进学科教师择校听课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四)推行课堂改革,促进教师成长。一是继续加强校本研修,组织开展好校内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反思共享、案例评析等活动增强研修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二是继续加强听评课活动,通过校内校际多课型、多形式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不断提升我校教师备课、上课能力和水平。三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市组织的各类研讨会、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确保走出去,带回来,同时扎实开展二次校内培训报告活动,拓展延伸培训效果。(五)分层分类施教,提升合格人数。针对学困生转化,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成功情境,教会学生学习。对学困生要摸清底细,建立档案,降低起点,纠错补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指导学法,自我完善侧重“双基”训练,促使人人过关,。关心信任每一个学困生、帮助每个学困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力求这类学生的成绩能有更大的提升。(六)科学规范管理,形成浓郁学风。一是班主任严格学生管理,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科任教师抓好学困生转化,分解任务,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制度推进,确保效果。三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学校、年级、班级不同层面的家长会,同时做好教师家访工作,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守得住,学得好,成绩快速提升。总之,一学月以来,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和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审视现状,增强信心,创新工作,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彻底改变我校教育教学滞后的被动局面。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一质量分析报告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5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