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火电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1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集团公司绿色火电站建设指导意见》,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特制定《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提出了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的目标、措施,以及检验、验收、签证等环节的要求。第三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控股建设的所有火电工程项目。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集团公司负责《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工作,并监督、检查《指导意见》的执行情况。第五条分(子)公司负责督促、检查项目公司落实《指导意见》,并对工程调试质量进行检查,对最终质量结果提出考核意见。第六条项目公司应负责成立调试组织机构,制定调试管理制度,组织项目调试单位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精细化调试内容,并对精细化调试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第三章控制目标及主要环节2第七条机组精细化调试的目标:机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值。精细化调试的主要内容:1.检查、测试全厂热力系统状况,结合机组运行方式,分析、评估系统运行情况,提出各系统对经济指标(汽机热耗、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的影响和改善建议;2.对于与设计值存在偏差的,要认真查实原因,会同制造、设计等单位确定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完善;3.了解机组在偏离设计工况的运行条件下的各项性能指标和适应能力,深入发掘机组节能潜力,分析及指出系统运行方式或整改方向,确保机组在各负荷工况达到安全和经济运行最优化。第八条精细化调试控制的关键指标:供电煤耗、厂用电率、汽轮机热耗、汽轮机真空严密性、发电机漏氢量、热控保护及自动投入率和正确动作率、电气保护及自动投入率和正确动作率等。第九条精细化调试控制的主要环节:调试准备、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整套启动试运、性能试验、总结评价。第四章控制措施第十条调试准备阶段(一)项目公司的主要工作31.项目公司应组织各参建单位成立工程项目精细化调试组织机构,统筹策划项目的精细化调试工作,明确各成员的工作分工和职责,制定本项目的精细化调试实施细则。2.项目公司应针对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调试单位招标时间,择优确定调试单位,原则上与主体施工单位同步招标,使调试人员尽早介入工程建设的各阶段。3.确定相对合理的调试工期,要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全部内容的调试工作,原则上从机组整体启动至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完成,不少于1个月,以保证机组调试的质量。4.适时组建生产准备机构,配置生产运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参与工程建设与调试过程。5.在调试招标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调试项目经理的评价,调试项目经理必须成功担任过相关类似项目的调总,专业知识全面、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组织能力,适应工程调试需要。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常规调试精细化和专项调试内容,提出通过精细化调试后机组需达到的性能指标要求,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奖罚条款。(二)调试单位的主要工作1.调试单位应依据合同、设计文件和设备厂家性能保证等文件,编制调试大纲。调试大纲中应包括保证机组性能指标的控制措施,项目公司应组织审查并提出意见。在编制调试计划时,应合理穿插相关性能试验项目,并协调解决调4试与安装及调试中各节点之间的顺序安排。2.调试单位应按照批准的调试大纲编制各专业和专项调试作业指导书,经监理单位和项目公司审查批准。作业指导书中必须明确保证精细化调试的标准和控制措施。3.为保证精细化调试质量,调试单位需编制精细化调试质量计划,设置质量控制点(详见附录一)。监理单位和项目公司应对计划进行审查并批准。4.调试人员应参加工程设计联络会、设计审查和施工图会审,协助确定性能试验测点布置;对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工艺流程提出意见和建议。5.调试人员应参加DCS出厂前的组态学习;参加DCS出厂验收工作;参加DCS系统的保护、联锁逻辑和热控定值的审核及修订;根据最终确定的联锁保护逻辑和定值,编制机组联锁保护试验传动表。6.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调试专业人员应深入现场,熟悉系统和设备,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提交监理单位和项目公司,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第十一条单体调试1.单体调试由安装施工单位负责组织进行,在进行调试前,各项验收签证资料应完整、齐全,条件不具备的,不得进行调试。2.单体调试质量验收由施工单位组织,建设单位、生5产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厂家、调试单位等共同参加,验收合格后,办理多方联合验收签证单。3.单体调试质量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程规范和设备厂家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对比,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如不能完成相应整改工作,不得进入分系统调试工作。第十二条分系统调试1.分系统试运要以单体调试达到设备技术参数标准为基本条件,分系统调试单位应参加单体试运的验收,对单体调试结果共同进行验收签证。2.分系统调试前,应认真检查系统的完整性,所试运系统的各项验收签证资料应完整、齐全,条件不具备的,不得进入调试。3.分系统调试质量验收由调试单位组织,建设单位、生产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厂家、施工单位等共同参加,验收合格后,办理多方联合验收签证单。并同时移交生产单位进行系统代管理。4.项目公司应协调解决工程节点及各系统试运之间的先后顺序,具体内容如下:1)机组化学清洗开始前,应完成锅炉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且锅炉应具备预点火条件;2)锅炉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前,脱硫系统应具备6冷态通风试验条件;3)锅炉点火吹管前,应具备锅炉投粉燃烧和除灰、除渣系统投入条件;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及顶轴、盘车装置具备连续投用条件;4)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在机组吹管前具备投入条件;5)无旁路设计的脱硫系统,应在锅炉点火吹管前具备投运条件;6)机组整套启动前,脱硫系统、脱硝系统(SCR)具备投运条件;锅炉电梯、消防设施、废水处理系统已投运。第十三条整套启动试运1.机组必须完成整套启动试运前质量监督检查,方可进行整套启动。2.机组进入整套启动前,项目公司应组织调试单位、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应具备的技术条件和安全条件进行检查,详细确认和落实精细化调试的实施计划,评估各精细化调试项目的重点和难点,落实相关措施。3.调试单位应严格按照DL/T657-2006《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的要求完成自动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负荷变动试验等,满足电网的相关要求。并做好试验数据、画面和原始曲线等记录文件的留存,整理文件以备验收和检查。4.为达到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目标,7应在整套启动试运期间完成下列主要试验项目或性能试验准备工作:1)锅炉断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达到设备制造厂保证值);2)机组轴系振动试验(包括变油温、变排汽温度等各种工况的振动检测);3)机组RB试验;4)机组最大出力试验;5)电除尘效率试验;6)机组滑压运行曲线初步修正和优化;7)完成涉网试验。5.机组试运过程中,运行单位应按时统计机组除盐水消耗量、燃煤消耗量、燃油消耗量、机组发电量、厂用电量等重要能耗指标。调试单位按照性能试验标准进行机组锅炉效率、发电煤耗、厂用电率、供电煤耗等重要指标的初步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机组各项设计值进行比对,查找影响机组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现场整改或提供整改的技术依据和建议措施。6.机组进入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前,项目公司向分(子)公司详细汇报精细化调试的工作项目和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完善工作的计划。由分子公司确认机组进入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时间。8第十四条精细化调试的主要项目1.结合机组50%、75%和100%负荷等负荷区段调试,加强机组优化运行的调整试验工作,通过燃烧调整掌握不同煤质、不同负荷对机组运行适应性和技术指标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细化调试。并及时编制试验分析报告,提出设备、设计等方面需要完善的内容,初步提出最佳的运行推荐方式。2.在机组调整试验期间,依据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其配套系统的设备制造、设计标准,针对机组所在电网负荷状况和煤炭等主要原料供应情况,通过深化调试,使机组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模式达最佳状态。重点内容包括:1)机组长时间运行负荷区间及低负荷区间的经济运行方式调整试验,为生产运营提供依据,提高机组在长期运行负荷区间和低负荷运行工况的经济性;2)根据实际燃煤的情况,进行燃烧调整,摸索其最佳燃烧调整方式。通过变换煤种燃烧调整,适应来煤煤质不稳定的现实情况,指导生产运行人员能充分掌握制粉系统运行特性、出力能力和控制特性,及时调整锅炉的配风,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煤质变差的情况下,应能保证锅炉正常的燃烧,减少燃烧不稳造成的锅炉灭火事故的发生。3)配置等离子体点火装置的锅炉,在调试过程中应尽可能少投燃油或不投运燃油,降低调试成本,同时为今后机9组正式投运后,在机组启动或低负荷运行时不投燃油系统提供技术指导。4.为减小空预器漏风系数,提高换热效率,达到合同保证值。在空预器经过热态运行冷却后,对轴向、径向、环向密封进行实测,与安装时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对有变化的密封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为进一步提高锅炉效率,使锅炉燃烧调整到最佳。在机组热态运行后,组织进行烟风系统挡板严密性检查;炉膛内部结焦、积灰检查;燃烧器、内、外二次风、中心风系统检查;磨煤机内部检查及系统消缺等工作。6.为保证除尘效率达到和优于合同值,在机组热态运行停机后,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除尘器内部积灰检查、清理;对系统进行检查、消缺后再一次进行冷态升压试验。7.在不同负荷段进行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合理配风,调整各制粉系统阻力及各输粉管阻力调平。通过变煤粉细度试验、锅炉燃烧配风的调整试验、锅炉氧量的调整试验、汽温特性的调整试验、变一次风压试验等,提出锅炉最佳运行模式。8.根据不同负荷、不同煤种情况下产生的灰量,进行锅炉吹灰系统运行方式优化调整试验,在保证锅炉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摸索总结出一套按需吹灰的程控运行方式,提高受热面换热效率,减小蒸汽热损失。109.进行磨煤机运行优化调整试验,定合理的磨煤机风煤比曲线,对各磨煤机出口的一次风速均匀性进行测量和热态调平试验。找出磨煤机最佳运行方式,准确控制磨煤机风煤比,满足锅炉燃烧的需要。10.对于空冷机组,冬季运行时进行防冻性能优化,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对空冷岛的防冻逻辑和控制方式进行优化,满足现场实际防冻要求。11.对于空冷机组,针对机组的背压受各种因素影响变化比较频繁,进行机组空冷系统变背压试验,通过该项试验准确把握不同负荷工况下机组背压变化对主机热耗的影响程度,同时校验厂家提供的“背压变化对主机热耗的修正曲线”的准确性,为机组能耗诊断后期数据的修正提供可靠依据。12.对于供热机组,应针对机组供热工况下的负荷调节品质,进行优化调整。13.完善凝结水系统控制逻辑,进行凝泵工/工频、工/变频事故互联试验;手动切换试验,进行凝泵带负荷状态下的工/工频、工/变频手动切换试验;凝泵密封水优化,调整密封水量使其最小化,设计有自密封系统的实现自密封。14.给水系统进行汽动给水泵汽源切换试验,机组带负荷试运期间,进行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确保给水泵汽轮机转速不波动且能够适应甩负荷等恶劣工况;无电泵启动试验,电动泵与汽动泵并存的机组,启动过程中不启动电动给11水泵,使用汽动给水泵上水;给水泵运行方式优化,确定给水泵并泵和退泵时机组负荷,备用泵停运备用,尽量降低厂用电;给水泵事故互联试验,最大出力试验。15.进行汽水系统阀门严密性检查,测试阀门内漏情况,减少系统内漏,提高机组整体热效率。为保证阀门在各种运行工况外漏及内漏为零,减少系统汽、水损失,保证机组热经济性和用水指标。在机组调试期间,针对机组不同负荷时进行检查、测试各阀门的内、外漏情况作好记录,在机组停运期间组织施工单位设备厂家及时消缺。16.加强化学监督,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汽、水、油品质,保证各系统及主、辅设备的安全运行;在机组调试期间,汽、水、油等品质不合格,严禁进行相关调试工作。17.对现场在装的热控仪表扩大抽检力度,确保对现场所有热控测量元件进行100%校验,并提供校验报告。对于随设备不能拆卸的元件,必须要求厂家提供检验报告。18.根据各系统调试情况,分析各项保护逻辑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保证各项保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本文标题:火电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6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