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城市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空间形态的连续性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月24日《城市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I目录摘要······································Ⅱ关键········································Ⅱ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空间形态连续性在设计上的重要性·················11.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空间认知··························11.2空间形态连续性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重要···················1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空间连续性的运·······················22.1流线空间连续性································22.2开放空间的连续性································23空间连续性的设计方法······························43.1三维形态的设计·································43.2整体设计····································63.3形体环境设计··································6总结········································6参考文献······································7《城市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II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空间形态的连续性摘要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显著的重合,因为两者都关注城市三维的空间形态,两者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所以对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空间连续性的研究对设计师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现在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师们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空间形态连续性的重要性;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对空间形态连续性的运用;以及空间连续性的设计方法等多个方面以实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空间形态连续性的重要性。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空间形态连续性整体设计一般来讲,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因为城市设计以多重的委托人和当地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地反映公众的利益和意志,远远超出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其主要领域是建筑物之间的城市空间,它研究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城市空间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而建筑设计基本上为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所转移。从今天的现状来说,很多的建筑师并没有像城市设计师那样对城市城市整体性的高度自觉。虽然近年来国内外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师们在二者的空间的连续性上也有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和研究。但是,房地产开发的投入产出效益,业主的最高盈利原则往往使建筑单体建设一定程度上脱离城市外部环境的约束而自行其是。毫无疑问,重要的显赫的建筑会对城市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如果建筑师不恰当的地增加容积率和建筑覆盖率,缩小日照间距及减少必要的配套设施等,那这种建筑设计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就是消极的。只有当建筑单体的设计与城市设计整体环境达到良好的的配合契合,该建筑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积极的社会效益。因此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是一种“整体设计”关系,它们共同对城市良好的空间形态创造作出贡献,减少空间变化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最终达到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城市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1流线空间的整体性和有序化。本文着重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空间形态的连续性,并试图将其运用到现实设计中去。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空间形态连续性在设计上的重要性1.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空间认知城市空间是城市中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活动的综合结果,由人们通勤、交往模式等形成的社会生活空间,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形成的城高支撑空间;由行政管理区划形成的职能空间等等。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城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文丘里曾指出,“建筑就产生于功能与空间要求的室内与室外交接之处。”建筑立面是建筑的外壳和表皮,但又是城市空间的“内壁”。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内、外只是相对的。因此,城市空间环境是一个连续统一的空间形体,符合空间连续性的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又称“区域共轭性原则”,是指自然区划所划分出来的必须是具有整体性的、区域上完整的自然区域。空间连续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共同组成自然区划的原则。城市形态学认为,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城市的发展不是机械式的增长,而是像生物一样,它的发展类似于一个生命的生长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1.2空间形态连续性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从古到今,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总是用最能动的方式加以改善更新,使之更加完善。但是建筑形式与风格对此作业甚微,现代主义建筑师那种用“形体规划论”来决定三维空间设计,同建筑师填补局部和细部的办法也似乎成效不大,因为孤立于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很难对环境做出贡献。以纽约城市建设为例,由于1916-1961年分区法的实施,使纽约变成了高楼大厦的天地,如图1.1所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图1.1《城市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2林立,而形体要素的相互关系“非常紊乱”,巴奈特在评论纽约城市建设中说,“无论单体建筑如何精心设计,但城市本身没有得到任何设计。”所以自1959年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空间连续性的重要性。“十次小组”首次提出“形体环境”一词,认为街道或交通体系乃是环境主要的“发生器”,图应恢复街道作为城市生活组织的媒介,图1.2为纽约现在的交通体系图。同时,用一种“中间领域”,使个体与社会、建筑与城市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后来的整体设计的思想。图1.2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空间连续性的运用2.1流线空间连续性城市运作的高效体现在交通的迅捷、安全、方便和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等方面。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流线空间即是其脉络,交通的连续和通畅是保持城市连续性生长的重要基础。现代交通的发展对传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W・鲍尔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指出:“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规划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的统一。把用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两者结合为一个整体,这在规划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有些人认为城市设计只是一个美的控制,主要是建筑的外观,这是一个陈词滥调,它给建筑师带来不好的名声。城市设计是整个规划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规划的整个过程是从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开始,到最后建成环境为止。”现代城市设计是为中心的三维空间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市民创造一个高效益、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流线空间的设计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2开放空间的连续性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它包括绿地、江湖水体、待建与非待建的场地、农林地、滩地、山地、城市的广场和道路等空间。它们担负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重《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3功能,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的多重载体。开放空间包含生态、娱乐、文化、美学或其它各种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使用方式相一致的多重目标。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与城市各项功能体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环境保全、休闲娱乐、城市防灾、景观体系等。这些功能是贯穿在整个城市中的,城市中任何一个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或者被割裂,这些功能的实现就会受到阻碍。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以城市空间体为基础而建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连续性是系统研究的核心。开放空间系统只有保证各个层面上开放空间元素的相互延续和支撑,才能保证其各种功能的完整性。建筑空间也是一个开发系统,动态的建筑空间有着相对稳定有序的结构,其与外界环境也就是城市环境时刻保持高速有效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首先,建筑空间的发展时刻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并与哲学思潮、艺术流派保持同步。从古代的巨柱厅不断对空间跨度、建筑高度提出新的要求,到如今曼哈顿的高层林立;同时建筑高度提出新要求。由妹岛和世玉西泽立卫21世纪美术馆(图2.2.1)位于日本金泽市中心,基地三面临街,周边地块用地性质很多样,城市建筑多以背面面相向。面对这样的城市环境,建图2.2.1筑师并没有根据周边道路的等级或城市轴线来确定建筑形态的主次关系,而是从如何确定处理建筑空间与城市、环境和人的关系入手,在设计开始便选择了直径112.5米、无正面、无侧面的正圆柱体(图2.2.2)作为室内空间的边界并且无主入口设计,大小、高低不同的立方体和圆柱体错落布置其上,美术馆外壁为连续玻璃幕墙。这些看似模糊与轻透的设计,使得美术馆与场地环图2.2.2境、人群、社会之间建立起与以往不同的开发与交互关系。《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43空间连续性的设计方法3.1三维形态的设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和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因此,三维形态设计与表达一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借助于三维形态设计研究和表达,不但可以将一系列城市系统关系可视化,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可视化能够快速向其他人员、普通市民传递城市精神和城市建设艺术信息。而后一种作用在如今的中国反而被绝对化,几乎成了首要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评判标准。很多城市设计工作者为此将设计工作的重点放在寻找形式美构图和三维形态艺术美感上,将重心放在“平面构图”和“三维形态设计”上,甚至为此而忽略、扭曲城市设计应该表达的其他关系。然而,众所公认,城市设计不是建筑设计,不是一次建设的终级蓝图,而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整体设计”和“过程设计”。为此,我们需要厘清城市设计中的“形态设计”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在图3.1.1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后续管理中的作用模式。在柯布西耶1925年为巴黎所做的伏瓦生规划(图3.1.3)中,同样是以高层的矩阵布局将现代性与传统城市割裂开来,并以未来感与英雄性将其影响力持续到现在,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原型。三维形态不仅可以让城市设计者表达城市理想,更是城市设计者研究空间关系、实体-虚体关系、通道和开敞空间关系的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奥地利建筑师卡米诺•西特十分强调空间-形体分析方法,注重城市设计和规划师可以直接驾驭和创造的城市环境里的公共建筑、广场和街道之间的视觉关系……在他看来,整个城市规划应该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达社会抱负的、激情洋溢的艺术家。如今,形态设计和表达还成为参与性规划重要的解释性手段,通过三维的形象、直观表达,向各种类型、各种空间解读和想象能力的人传递设计意图,以使获取有效的参与。《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5在此次的大十字商业中心的设计中,我们也是采用这种三维形态设计的方法(图3.1.2)。用三维模型的方式来研究空间-形体的关系,通过三维的形象、直观表达,向图3.1.2各种类型、各种空间解读和想象能力的人传递设计意图,这更是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空间形态的连续性在设计中运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3.2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意味着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是不可分的,建筑和规划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完整的工作,并在设计过程中予以反映把握。就是说,环境的形态应是整体统一和局部变化的有机结合,“房屋是局部,环境才是整体。”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建筑革命所倡导的设计思想。如今,“整体设计”思想已经传播到许多国家。法国巴黎德方斯规划(图3.2.1),贝律铭设计的美国国立艺术馆东馆等新城市中心也都很好处理了建筑与城市的空间形态连续性,体
本文标题:《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8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