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讲义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讲义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链接旧知,强化积累一、考情分析1.命题形式题型保持稳定,题量没有变化,翻译2小题,10分;选择题3道题,12分,其中选择题主要考查:断句题,文化常识,分析概括文意。2.选材特点稳中求变,选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般是人物传记和散文交替出现,人物传记选文由原来传统的史传作品向名家所写人物传记方向扩展。散文选文由诸子散文向写景、说理散文方向延伸,选文涉及不同时代,内容涵盖政治家的事迹、名人轶事、山水感悟、反思自我等。二、考点精讲(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是指考查在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2、命题规律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偶有考查双音节词,如全国新课标卷Ⅰ就考查了双音节词。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3、知识梳理(1)多义实词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词1.古今词义差异有六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的变化特点。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词义变化特点:词义缩小②秦以虎狼之心,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全中国词义变化特点:词义扩大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词义变化特点:词义转移④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变化特点:词义弱化⑤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古义:遗憾,不满今义:仇恨,怀恨词义变化特点:词义强化⑥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今义:(语言、行为)卑劣;不道德词义变化特点:感情色彩变化2.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尤其碰到与现代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格外留心。少数双音节词的词义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情况下是与今天不同的,即现代是一个词,而古代是两个词,须拆开翻译。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这一特点。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那实际上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③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的行动是??④(吴汉)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亲近信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统过幹(并州刺史高幹,袁绍甥也),幹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上海高考题,有删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博涉书记B.幹善待遇C.访以当时之事D.可以自娱【答案】C【解析】A.书记:同义复词,意为“书籍”,不同于今义。B.待遇:同义复词,意为“对待”,不同于今义。D.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用来”,不同于今义。(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2.名词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就是“用刀杀”的意思。3.名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带领宾语“之”,名词作使动用,意思是“使??为王”。4.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作状语的规律和特点。1.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作状语的规律和特点。(1)东犬西吠________(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_______(5)而相如廷叱之________(6)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________(8)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_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西(2)手(3)席、包(4)朝、夜(5)廷(6)翼(7)隶(8)东、南规律和特点: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作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作状语。2.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和特点。(1)①至于君不君,臣不臣____________②二月草已芽____________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__________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⑤君子不齿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第二个“君”“臣”②芽③第二个“师”④王⑤齿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有副词(“不”“无”“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②会盟而谋弱秦____________③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_______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水②盟③雨④饭⑤十步规律和特点:能愿动词指“能”“会”“得”“欲”等动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3)①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②鹪鹩巢于林____________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④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____________⑤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_____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军②巢③渔樵④道路⑤质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4)①驴不胜其怒,蹄之_________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__________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_________④塞者凿之,陡者级之____________⑤填然鼓之_____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蹄②函③王④级⑤鼓规律和特点:名词后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5)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__________②道海安、如皋____________③大楚兴,陈胜王_________④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⑤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衣、怀②道③王④目⑤籍规律和特点: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6)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____________②缇骑按剑而前____________③客逾庖而宴__________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⑤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_____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墓②前③宴④东⑤梦规律和特点: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动词短语)。或者: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动词(动词短语)+而+活用动词。1.动词用作名词3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对点直练】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①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__________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_________③燕、赵之收藏____________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___________⑤而其见愈奇_____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畜②进退③收藏④谗、讥⑤见规律和特点: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名词。(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就是“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意思。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就是“走到尽头”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对点直练】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词,看看属于哪一类型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并试着找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和特点。①穷山之高而止_________________②不耻相师_________________③始指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④阙秦以利晋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必劳神苦思_____________⑥垣墙周庭____________________⑦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______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穷,活用为一般动词②耻,意动用法③异,意动用法④利,使动用法⑤苦,使动用法⑥周,活用为一般动词⑦齐,意动用法⑧完,活用为一般动词规律和特点: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则活用为动词。4、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
本文标题: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9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