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沁县推进市域城镇化实施方案
沁县推进市域城镇化实施方案市域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生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市域城镇化经济及目标是扩大内需,培训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市民享受舒适的高品质生活,实施市域城镇化是沁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转型跨越、统筹推进的重大举措,为加快推进我县市域城镇化建设步伐,结合沁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为主线,跨越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入实施“四以”战略,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着力抓好项目引进、产业提升、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等工作,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社会事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富裕详和的新沁县。二、基本原则坚持提速与提质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步伐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城镇的内涵式发展和质量品味的提升,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走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市域城镇化道路,实现在发展中提质,在提质中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立足优势,放量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延伸农业、跨越农业,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构建特色工业体系;以旅游开发为龙头,培育壮大以文化产业、商贸流通产业、房地产、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形成互补互促,均衡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推进社会事业全面提质。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打破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有效整合资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开发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坚持效益优先,打造品牌。坚持大产业布局、大思路引领、大项目带动,积极培育本土特色品牌,以大战略、大品牌为支撑,形成递进发展,效益倍增的发展态势。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高起点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环境保护和城镇建设的引导调控作用。坚持强县富民,普惠民生。要把强县富民作为战略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规划的落实,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快速增强,并让老百姓在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把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高碳经济低碳发展,各次产业循环发展,努力探索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无矿产资源地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提供示范作用。三、工作目标沁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42.96%。全县城镇人口达到9万人,中心城区面积由现在的近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省中等水平,教育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路网更趋合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景观风貌得到答复提升,将沁县打造成一座交通便利、居住宽松、八河环绕、五湖围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安全放心的宜居城市。四、主要任务(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功能定位的要求,公路交通要通过延伸、拓展、改造、新建等有效手段,进一步提高路网通达能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与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互通互连,将沁县溶入全省大交通网络,主要建设任务是: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实施县、乡公路的升级改造,使县级公路达到二级以上,乡村道路达到三级以上;二是打通沁县至沁源、平遥、屯留三条出境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三是完成208国道升级改造,达到一级路水平,成为贯穿县境南北,连接长治、太原的交通大动脉;四是争取霍黎高速过境项目,并增设服务区入口。四是彰显水城特色,对县城范围内河流水系进行综合改造,以浊漳河、圪芦河、白玉河等主要河流为脉路,以沿线各大湖泊水库为枢纽,完善水路交通体系。此外,争取国家投资,实现太焦铁路全面提速改造,并开通太原经沁县、长治到焦作的高铁,将沁县溶入太原、长治城市圈。通讯事业要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打造数字沁州为目标,大力发展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实现高速宽带无线网络覆盖全境,县城连接全县所有中心镇、中心村和景区景点要连接光纤网络,实现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和扶持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加快建设电子政务,发展电子商务、智能交通、智能健康医疗及企业生产自动化等重点信息化工程。(二)加快城镇化步伐。把实施“大县城”战略作为推进市域城镇建设的重要载体,力求通过旧城改造、新城扩张和基础配套、产业配置等有效手段提高县城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功能,为建设沁州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实施南进、西延、北扩,拉大县城框架,将建成区面积扩展到72平方公里;二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合理配置资源,按照不同功能定位,对老城区进行逐步改造,要求各组团、片区要各具特色,避免千楼一面、参差不齐;三是完善基础配套,无论新城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要水、电、气、路先行,为今后实施城市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四是体现水城特色,实施引水进城,水系贯通工程,形成“城水一体、小桥流水”的水城风韵;五是完善路网工程,构筑“三纵九横”路网框架;六是完善水城社会化服务功能,合理布局行政办公园区、教育园区、休闲娱乐园区、商贸物流园区、集中住宅小区五大功能区;七是抓好标志性工程建设,彰显沁州品牌和沁州气质;八是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完成县城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扩容、垃圾填埋场新建、县城集中供暖、集中供气等基础工程。(三)推进“151”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形成一个大县城带三个中心镇,每个中心镇重点辐射10个中心村的城乡一体化格局,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辐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良好机遇,多种形式集聚资金,综合应用水利、农机、农技、国土整治、农业开发等多种手段,完成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所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实现稳产高产的能力。(五)实施五大惠民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在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的基础上,用2—3年的时间,完成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农村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五个新的全覆盖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公共事业服务水平,让新农村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六)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着力推进“三化”沁县。一是推进“绿化沁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县城、林业生态大县为方向,继续实施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保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流域综合治理、园林村镇建设工程,见山播绿、见缝插绿,全面完成宜林荒山,沿河、沿路造林任务;把生态建设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集中连片实施核桃、大枣等经济林开发产业,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二是推进“气化沁县”,充分利用过境天然气、煤层气和农村生物质能资源,重点抓好天然气管网进城及向沿线园区、企业和乡村延伸。继续抓好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大中型集中沼气输送工程,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洁净化利用;三是推进“净化沁县”,把好产业准入关口,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在我县开工建设,积极发展低碳、环保、循环产业,实施严格的水源地保护和湿地保护,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实施,实现节能降耗。(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依托科技进步,通过招商引资等有效手段,孵化、培育高科技新型产业,一是依托地道中药材资源,引进省、市知名医药企业在我县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我县建厂生产,使生物制药成为我县的新型产业;二是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东部沿海产业承接转移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来我县兴办信息、软件企业;三是和科研院所、大专院合作,引进人才、技术,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力争大唐国际沁县风力发电项目、辽能集团生物质能源两个项目尽快落地。(八)加强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尽快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努力实现“老有所养”。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县“社会保障一卡通”。继续开发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实施城中村改造、残疾人住房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积极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市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展就业空间。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全面做好各类人员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为创业人员提供指导、培训、咨询等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将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劳务输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实现就业。严格劳动执法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九)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持适度投资增速,优化商品房供给结构,鼓励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大力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满足不同收入家庭需求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廉租住房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问题。引导社会投资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职工公寓、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鼓励企业在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建设集体公寓。要利用号国家、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推进措施,加大改造力度,建立起根据城镇化的年度推进速度来确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并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住房保障机制,确保2011年开工建设套保障性住房。五、主要措施(一)创新户籍管理制度(二)创新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四)创新就业促进制度(五)创新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六)建设一批标志性景观建筑(七)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八)积极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六、组织领导根据长办发(2011)25号文件《关于成立长治市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推进领导组的通知》的要求,成立市域城镇化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市域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工作。市域城镇化成员单位和涉及的各相关部门要依据本方案,结合各自职能,按照职能分工,加强领导,整合力量,抓紧研究出台推进市域城镇化的配套政策,并切实转好落实工作。
本文标题:沁县推进市域城镇化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9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