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义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1义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义马市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按照“政府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校域联动、促进均衡”的整体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资源整合,深入开展“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在全市各学校继续深化以规范学校管理和创建各级示范性学校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上等级、环境建设上档次、队伍建设争一流、学生管理出特色、平安稳定促和谐”五个主题,实行精细管理、规范管理。二是对已获得各级示范性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称号的单位实行届满制管理,激活管理机制,我市地市级以上示范性学校达到了10所。三是注重教育环境治理,多次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发展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四是坚持走科研兴教路子,以课堂教学上等级活动为载体,强力抓高中、带初中、促小学。在各中小学推行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五是实行教师课堂教学等级制,2个课题列入国家级课题,14个课题列入2省、三门峡市课题。(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近年来,义马市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均衡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开足开全课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创新德育载体,鼓励各校立足实际,自创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如义马市一中的德育导师制,推行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建立校际教研协作体,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组织各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和学科教师分别赴洋思、杜郎口等先进学校学习教学模式。在各学校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其中义马市一中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三门峡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予以推广。(三)做好控辍、保学,依法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多年来教育部、教育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基层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抓住了几方面政策的执行:首先,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制定下发了《义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对中小学生的转学、留级、升学、休学、复学等制定了具体措施。教体局和各学校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学籍,档3案资料齐全,全市6—17岁的儿童均建立了文化户口册,确保了学龄儿童全部入学2008—2009学年,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人口入学率达16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74%,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2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其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取消了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为保证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我们从严格学籍管理入手,认真审核。每年均对全市学校招生区域进行调整划分,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于06年取消了小学阶段借读费,08年取消了初中阶段借读费,督促各学校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一些学校的收入,但却维护了教育的良好秩序和形象,意义重大。其三,严格执行省厅规定的示范性高中部分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把高中阶段招生指标比例划分纳入我市两所高中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2009年分配指标已达高中计划招生数的50%,使得一些地处偏远的初中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升入示范性高中。其四,加大贫困生救助力度。市政府出台了《义马市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实施方案》,对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分重点、本科、专科等实行相应数额的救助,确保考上的大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近三年年共资助贫困大学生150余人。“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每年财政均投入近900万元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免除了课本费、杂费,为近400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府拨款近104万元,为全市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保险。(四)大力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是促进义马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义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全市学校布局进行建设、调整。2005年以来,以接收义煤集团学校为契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统筹规划,精心安排,逐步过渡,分步推进,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05年8月,将原义煤集团三中的高中部与初中部分离,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新组建了义马市一高。2005年10月将位于市区内的千秋镇中、千秋职中两所学校撤销并入原义煤三中,新组建了市一中。同时,撤并了常村镇的湾子小学。2006年8月,又将常村镇中、常村村初中分别撤并入原义煤初中和常村矿中,新组建了市二中、市三中。同时,将常村镇各农村小学的五六年级全部撤销,在原常村镇中校址上新组建了东区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2007年撤销了千秋镇的卅铺小学和常村镇的下么小学,分别并入了市一小和市四中。将东区各村校四年级以上学生全部集中到东区中心小学就读,并撤销了义马村小学并入市四中。2009年撤销了常村小学,并入了市三小,使全市学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截止目前,全市共撤销学校8所,新建或者组建学校9所,有力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规模适度、均衡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寄宿制学校3所(初中2所,小学1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4%,初中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约5为1100元左右,小学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约为1000元左右。2008年以来义马市各学校对寄宿学生全部予以免收住宿费,并为部分学生补助了生活费。2009年下半年,义马市为325名初中寄宿生每人补助了375元,为45名小学寄宿生每人补助了250元。(五)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为契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是大力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先后投资或争取上级资金近4000余万元,新建或改造了义马市外国语小学、义马市实验中学、义马市实验小学以及义马市新区的裴村、马岭、廿铺、礼召、千秋和义马市东区的石佛、苗元、程村、东区中心小学等10余所农村小学,基本上对全市农村小学改造实行了全覆盖。2006年率先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并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2009年,市政府将扩建义马市外国语小学列为全市十件实事之一,总投资2000余万元,已于2009年8月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26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义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200万元,建成了义马市外国语小学200m塑胶田径场,还分别投入15万元和17万元对义马市一中、义马市二高的运动场进行了改造。2010年,市委、市政府又将建成东区中心小学和改扩建工程列入全市十件实事,总投资将达4000余万元。目前,东区中心小学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8月份将建成投入使用。市一小改扩建工程正在规划设计。今年我们还将投入200余万元为东区中心小学建设一个200m标准塑胶田径场。二是大力加强学校办学设施改善,并且大部分改善项目都放在了农村和薄弱学校。6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将全市农村学校课桌凳全部更换,对各学校进行了绿化、美化,建设了校园文化墙、文化长廊,为全市各学校配备循环图书消毒设备13个、图书柜(架)140个、图书5.6万册、教学实验仪器3万余件、体音美器材6000余件,新建成实验室、仪器室20个,图书、体育、音乐、美术及教学实验器材基本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全市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三是大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把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0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为全市所有中小学均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和光盘播放设备,市直各学校全部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为学生规模在150人以上的6所农村小学建起了计算机教室、3所农村小学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21所学校接入市政务内网,建成了全市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和教育资源库,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义马市新区中心学校、市四小、市五小、千秋小学、狂口小学、常村小学、石佛小学等7所农村学校被三门峡市教育局命名为远程教育示范校,市实验小学等学校被命名为全省校园网示范校;2009年,义马市第四小学被命名为全省远程教育示范校,市教体局分别被省电教馆和三门峡市教育局命名为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六)积极推行“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政策。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按照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区域,对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和同辖区居民子女同样待遇,全部免除7其书费、杂费并补助贫困人员的生活费,确保了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现象。(七)建立师训、干训、补充交流机制,为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五大机制,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一是建立规范的岗位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围绕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改革目标,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教师编制核定标准,科学核编定岗,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教体局聘任校长、校长聘任教师,所有聘任人员都与学校签订了聘书,确保了全市各中小学校配齐配全了合格教师。二是建立了教师补充交流机制。06年至今共引进优秀师范本科生65名。狠抓教师转岗培训,对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有计划地开展转岗培训,以弥补农村学校体育、历史、地理、英语等薄弱学科的师资不足。另外,从2005年起,义马市明文规定,凡需晋职晋级的教师,特别是要申请评定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按照这一规定,每年我市均有40—50名城区学校优秀教师进行下乡支教,有效地缓解了农村教师师资力量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农村学校全部开足开全课程,在两个中心校实行教师走教的方式,即针对农村学校英语、计算机、体、音、美等专任教师较少的实际问题,由中心校协调,对全区这几8科的专任教师实行中心校和所在学校双重管理,由中心校结合全区各个村校的实际,安排出课程表,由这部分教师每周轮流到各个村校上课,以确保所有学校全部开足开全课程,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健全校长选聘培养机制。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领导竞争上岗。2006年以来,分别在市一高、二高、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外小、三小、五小、东区中心小学等学校对部分领导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30余名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同时,充分发挥“名校”拉动效应,将一所“名校”与区片内相对薄弱学校结成“传帮带对学校”,实行统一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近三年,全市10所省、市级示范性学校全部与边远或农村学校实施“结对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08年又选派了3名省、地级示范学校的优秀中层管理干部到边远或薄弱学校任挂职副校长,有效地带动了薄弱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教师工资发放方面,我市自97年起就一直坚持“年初预算,财政拨付,教师开户,银行代发”的工资发放办法,确保了全市同等条件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同,全市教师年平均工资不低于全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从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八)建立完善的督导评估制度。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快速发展,近年来,义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科教兴市战略,并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9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1—2次教育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各联系一所薄弱学校,市政府每年为教育办1—2件实事,市委书记水选民、市长张松林等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多次带领财政、人事、建设等部门到教育系统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制定了义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文标题:义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