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九十年代以来华润的改革和发展-研究部0708
华润集团董事办研究部副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工业经济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从事研究工作20年43岁研究工作经历与成果北京国际贸易研究所:外经贸、企业管理研究集团研究部:重要文件起草、内部实践总结调研、集团战略、行业分析、信息分析。--集团领导工作报告、华润集团上报综合性总结材料主要起草人--《华润战略规划》、《华润地产规划》主笔--《华润简史》、《华润观点》主笔--长期跟踪、研究电力、地产、纺织、零售、贸易等行业--众多分析报告和管理文章被外界引用(感兴趣者通过门户网站查寻)爱好读书、写作、电影、美食、乒乓、登山…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办研究部2007年8月九十年代以来华润的改革和发展目录1.转型过程回顾3.做法与体会4.思考与启示2.转型带来的变化5.未来展望华润的历次业务转型第一阶段:代理贸易为主的时期第二阶段:代理贸易向自营贸易转型,并迈向实业化和多元化经营第三阶段: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始)第四阶段:以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发展、专业化管理为目标的转型(90年代中期始)第五阶段: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2000年开始至今)这一时期华润是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总代理应因80年代初中国对外贸体制改革产生的变化部分业务在香港上市,促进经营机制转换力争在主营行业上取得行业领导地位(80年代中~90年代初)初步形成多元化控股公司的经营格局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978,1986,1988,1993,1995,1997,2003,2005新中国成立前的华润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938年:联和行(Liow&Co.)成立定位:我党在港秘密联络机构。任务:联络爱国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接受抗日捐赠,为根据地采购各种急需的物资和药品。1948年:联和行更名为「华润公司」定位:以贸易为掩护,配合我党军事、统战、经贸工作。任务:接送4批爱国民主人士北上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接管我党在港贸易机构,为解放区输送经济干部;策反招商、两航起义;配合三大战役,采购军需物资;进口解放区产品本销及转口。(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计划经济时期的华润(1953-1978)定位:国内各外贸公司对港澳及东南亚出口总代理。任务:保证香港市场供应、扩大对港出口、为国家创汇。重要事件:整合我党在港贸易机构(1952年)、协助筹备广交会(1956)、组织粮食进口(1961)、三趟快车(1962)、向交通部移交华润船队50艘(1971)、缓解香港石油危机(1972)、缓解香港缺粮危机(1973)、首创“三来一补”(1978)。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计划经济时期的华润(1953-1978)经营成效:2.形成总代理贸易模式:协助内地制订对港出口计划,衔接货源,建立销售网络,搞好客户、商品和价格管理1.华润代理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0.4%(1978年)。高峰期代理贸易额35.6亿美元(1986年)。不足与风险:依靠国家政策保护、垄断经营。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改革开放初期的华润(1979-1991)定位:以商品贸易为主的综合性外贸企业。任务:出口创汇;窗口公司。重要事件:对台贸易;境外买单、境内提货;省市联络部;沙田冷仓及货仓;华润大厦、华润加油站和青衣油库;华润超市;华科微电子;精艺皮草厂;华纺20万纱锭项目;无锡钢厂;天水围开发;大老山隧道;公明制衣;组建华润集团、调整经营体制;自行招收大学毕业生;海外贸易公司(20家);内地办事处和中国华润有限公司。业务模式:以自营贸易为基础,建立经营设施、设立国外贸易网络,发展实业项目。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改革开放初期的华润(1979-1991)经营成效:总代理贸易转型为自营贸易,兴办起一批经营设施、实业化项目,为实业化、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不足与风险:自营贸易利润低,货源和销售渠道不稳定;实业化项目风险大;运营机制不灵活。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定位:贸易为主,多元化、实业化、国际化发展的企业任务:巩固贸易业务,寻找新业务增长点。业务模式: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同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市场经济时期的华润(1992-1996)重要事件:永达利更名华润创业;五丰行、北京华润置地、励致上市;雪花啤酒;万众电话;沈阳三洋压缩机;东莞水泥;金玉酒精;北京华润大厦;华润饭店;上海时代广场;泰国长春置地;灏景湾;白洋淀温泉城;华润超市(深圳);ESPRIT连锁店;上水屠房;华夏货轮及石化油轮;入股中国联通、华能、华泰保险、华人银行;参股徐州、衡水电厂;成立中国华润总公司。时多元化、实业化、国际化。(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市场经济时期的华润(1992-1996)经营成效:自营贸易额达历史高峰(1993年,36.3亿美元);不足与风险:贸易“三高一低”;投资项目小、散、乱;交叉经营,主业不清晰;以贸易为核心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员结构、企业文化。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大型实业化项目增多,非贸易利润超过贸易;积累了资本运营和企业上市经验;运营机制迈向市场化;经营规模和实力迈上新台阶。(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安然度过亚洲金融风暴(1997-1998)定位: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业务模式: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发展、专业化管理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任务:清理整顿,关停贸易业务。(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安然度过亚洲金融风暴(1997-1998)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将多年实业化投资形成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上水屠房经营权--ESPRIT在内地独家分销权--对9家纺织生产企业实现控股经营。--注资:香港超市及百货、银行、混凝土、华大机械、HIT等--分拆:五丰行、华人银行。--套现:灏景湾1-3期。重要举措:2.融资:2.5亿美元五年期低息银团贷款。3.整合贸易业务,关闭无盈利前景企业。--收缩贸易业务,重组为5家--撤消二级公司14家,减少3级以下公司近150家--关闭海外机构、国内办事处4.探索贸易转型安然度过亚洲金融风暴(1997-1998)经营成效:投资战线过长;管理幅度大,管理层级多;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业不清晰,优质项目尚待挖掘和培育。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结束传统贸易,制止盲目扩张,成功套现资产,避免止了管理失控、资金链断裂。(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不足与风险: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999-2000)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定位: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业务模式:以上市公司为平台,整合业务,培育产业。任务:挖掘业务亮点,探索新的发展路径。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重要举措:1.清晰主业分销、地产、科技和策略投资四大业务板块2.以上市企业为平台重组业务--石化、轻纺、物流业务注入华润创业,五丰行私有化。--华润创业分拆中国地产和科技业务--将微电子、压缩机、软件开发、办公家具业务注入华润励致。3.探索多元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发6S管理体系--规范、调整一级利润中心序列--建立财务及经营信息上报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4.提高资产素质、挖掘业务亮点水泥、纺织、茶包和皮革制品;仓储和快速消费品物流;Esprit分销。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999-2000)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重要举措:5.理顺重大投资项目的股权关系泰国长春置地、黑龙江金玉、上海时代广场、东莞水泥6.加强不良资产管理,盘活资产,清欠贸易拖欠款7.将中国华润纳入华润集团的管理体系特殊资产管理部接管39亿不良资产--停止高风险贸易业务--调整定位:投融资服务、代持股、后勤保障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999-2000)(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经营成效:业绩开始做实;实业项目拉动增长;新的利润点形成;上市公司发挥融资平台和产业整合的功能日渐突出。6S管理体系开始发挥作用;业务板块初步清晰。传统贸易企业、老国企、香港企业的烙印内地参与度不足整体发展方向未明主业不突出市场地位低,专业能力弱,资产素质不高问题与不足: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999-2000)(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再造新华润(2001-2007)定位:多元化发展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业务模式: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任务:再造新华润,企业实现彻底转型,建立主营行业领导地位,形成多元化企业的发展模式、产业组合、组织架构、管理模式。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重要举措:1.制定实施再造华润发展战略。2.发展主营业务,收缩非核心业务。3.培育有竞争力、具华润特色的业务模式。4.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本放大效应。5.创新管理方法,实现价值创造。6.建立适应企业转型和发展需要的新国企文化。再造新华润(2001-2007)(3)再造新华润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转型成效:由老国企、传统贸易公司发展成为管理科学、治理规范、机制灵活、运营稳健、资本雄厚、整合能力强、发展速度快、整体效益高的新国企。华润集团层面初步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快速整合的能力。各业务单元形成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盈利模式,集团整体竞争优势基本形成。华润影响力和企业价值日益突出。--改造传统国企的价值--规范行业经营秩序,
本文标题:九十年代以来华润的改革和发展-研究部070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