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康有为与维新运动-(详细版)
康有为与维新运动制作:周雪莹杨春连演讲:许子轩洪奕丹“康梁等一班爱国书生初涉政治舞台所抖出的豪情万丈连同其与幼稚不仅属于他们个人,而且属于一个时代甚至属于一个可望连绵的社会群体。”——郭世佑维新运动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历史背景主要过程结果主要影响“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历史背景国内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德、俄、奥、意、日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开设工厂银行政治上:直接割地掀起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帝国主义的入侵所带来的刺激。二、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刺激作用。三、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一、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二、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三、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3、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4、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5、德国强占胶州湾,俄、法、英不甘落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经过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公车上书1895年8月十七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1897年冬,维新变法运动高涨。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4月,康有为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光绪帝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改订律例。2.裁撤冗员。3.澄清吏治。经济方面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教方面1.遍设中小学堂,设京师大学堂。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淘汰旧军。变法内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教育近代化军队近代化转折1898年6月16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1898年7月30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1898年9月13日,光绪帝拟开懋勤殿,设顾问官1898年9月14日,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抵北京。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经天津抵京。1898年9月16日,光绪召见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1898年9月17日,光绪帝再召见袁世凯,光绪命康有为即离京赴上海督办官报局,通过杨锐带给康有为密诏。1898年9月11日,光绪帝召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来京陛见。1898年9月19日,光绪帝迁居瀛台。1898年9月20日,光绪皇帝第三次召见袁世凯。光绪皇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亲密交谈。太后垂帘旁听,极为不满,当天深夜又接到荣禄密报,说光绪帝欲软禁太后。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慈禧1898年9月24日,杨锐、林旭被捕。刘光第投案自首。1898年9月25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戊戌六君子被害图1、兴起:《马关条约》签订后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变法思潮演变为爱国的政治运动。2、发展:维新派在京沪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鼓吹变法,得到爱国知识分子、开明士绅、民族资产阶级和光绪皇帝的支持。3、高潮:百日维新(一)施政纲领:(一)开始标志:(二)内容及其影响:(四)特点:(五)结局:失败(戊戌政变)二、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内容《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政治、经济、文教、军事颁布新法,改革旧制,举步维艰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主观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而坎坷。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梁启超康有为人物介绍康有为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康有为●康有为:托古改制①托古改制宣扬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特试行有序,始于粗粝而后精华。(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时代)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过程:1888年北京第一次上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1895年公车上书创办报刊:《中外纪闻》组织团体:强学会公车上书主张: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政治学说相结合,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评价: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1)兴民权是变法根本,是强国保证。2)在兴民权基础上提出了“新民”思想3)“新民”定义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4)新民意义:是提高国民素质,走向民主政治的第一步。●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梁启超《新民说》中提出:只有有自治能力的国民才能实现民主共和,而国民自治能力必须长期的培养。为开民智要注重兴学校,办学会。这其实是一种民主启蒙运动。起到了传播民主思想的积极作用。是在保留君权前提下给予人民一定的参政权利,维新派不主张废除君主制,其理由是“民智未开”。(1)翻译西学著作《天演论》赫胥黎生物进化论《原富》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法意》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政治理论(2)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说自由——目的、价值——体民主——手段、保障——用(3)温和的实现政治主张,主张用教育“开启民智”严复(1853——1921)●严复:(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活动地点主要著述刊物主要思想梁启超上海《变法通议》《时务报》变法图强;学习西方政治、文教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湖南《仁学》《湘报》主张变法;批判封建政治制度和伦理观念;体现民主革命思想。严复天津《天演论》《国闻报》主张变法;批判封建政治制度和传统观念;借进化论阐明变法主张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2、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符合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3、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梁启超谢谢
本文标题:康有为与维新运动-(详细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6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