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熠熠生辉的安徽古陶瓷器-周京京
春风抚柳,百花盛开,由安徽省文物学会主办、庐庆斋(合肥)古美术陈列馆和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承办的“国魂——中国古代名窑陶瓷展”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该展览展品的时代从商周到明清,揽括全国50余座古代名窑。很多器物是首次展出,质精品优,堪称安徽古陶瓷展览的一次盛宴。由于是安徽主办的陶瓷展,因此对安徽窑口的陶瓷厚爱有加。这次展出的安徽陶瓷窑口达14个之多,完整器物有27件,瓷片标本有12件,占全部展品近四分之一。窑口中有著名的寿州窑、繁昌窑、萧窑,还有不太为人熟知的绩溪霞涧窑、歙县竦口窑、芜湖东门渡窑、宣城山岗窑、小河口窑、泾县琴溪窑、窑头岭窑、铜陵狮山嘴窑、青阳七星桥窑、巢湖窑和阜阳界首窑等。展品造型有壶、罐、瓶、、盒、盘、盏和雕塑等,展品釉色和纹饰有青釉、黑釉、黄釉、窑变釉、酱釉点褐彩、影青釉、青花、三彩、五彩和粉彩等,耀眼夺目,熠熠生辉,为古陶瓷爱好者提供了学习、认识和研究安徽古陶瓷的绝好机会。安徽地处江淮流域,是我国南北方文化交汇之地。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安徽也属于我国南北方陶瓷窑系的过渡区域。淮河以北地区(皖北)的陶瓷器以北方瓷窑的风格为主,如萧窑、宿州窑、阜阳界首窑陶瓷在烧造工艺、造型、釉色等方面与河南、河北地区窑口的产品十分接近,如萧窑白地黑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就归属磁州窑系。长江淮河之间区域(皖中)的陶瓷器兼容了南北方烧造工艺的特征,如淮南寿州窑、霍山下符桥窑、巢湖窑等产品在造型、装饰方法等方面既具有北方陶瓷的特征,又兼有南方陶瓷的特征。长江以南地区(皖南)的陶瓷器则受到浙江越窑、德清窑等窑口的影响,如绩溪的霞涧窑、仁里窑、孔灵窑,歙县的竦口窑以及属于宣州窑的东门渡窑、山岗窑、小河口窑、琴溪窑、窑头岭,还有铜陵的狮山嘴窑、青阳的七星桥窑等,烧造工艺、釉色、器形等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越地窑口的风格,有的甚至可与越窑产品媲美。芜湖繁昌窑受北方白瓷影响,创制了“二元配方”的青白瓷,它与江西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其生产青白釉瓷器的历史早于景德镇,但在陶瓷发展史上却归于景德镇青白瓷窑系。近些年安徽古陶瓷窑口的考古有很多新的重大发现,如宣州窑烧制的青釉点褐彩瓷器、青釉饰粉杠瓷器,以前找不到娘家的,现在都有了归属。萧窑隋代窑址的发现,更新了我们对萧窑烧造上限的认识。这些在本次古陶瓷展览中都有展现。寿州窑始烧于南朝,盛于隋唐,终于北宋早期。窑址分布在淮南市上窑镇、三座窑、徐家圩、费郢孜、凤阳武店一带。上窑镇是寿州窑兴盛时期的中心窑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州窑早期产品以青釉为主,入唐以后,产品以黄釉为主,兼烧黑釉、茶叶末釉、酱红釉等。其以黄釉盛名,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描述“寿州瓷黄”,将其列于唐代六大名窑之周京京-文熠熠生辉的安徽古陶瓷器0132016.05一。常见的黄釉有蜡黄、鳝鱼黄、黄绿等。器物外壁施釉多不及底,口沿处往往出现褐色斑点,釉厚处常发生窑变现象。寿州窑产品造型有壶、杯、罐、注子、枕、碗、盏、盘、玩具和建筑材料等。器物多平底,斜削边角。多角形短流注子和各种造型的枕最具典型的唐代风格。装饰工艺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剪纸贴花等。这次展出的寿州窑展品计11件,其中唐代黑釉三足、黄釉双系罐标本、黄釉剪纸贴花枕最吸人眼球。唐代寿州窑黑釉三足(见图1):造型浑圆丰满,口外卷,束颈,鼓腹,三足外撇。黑釉光润。寿州窑黑釉三足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同样收藏一件,与这次展出的尺寸大小差不多,过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一直不清楚其窑口。前年该院蔡玫芬女士来安徽考察寿州窑看到此件器物,兴奋不已,说终于找到娘家了。唐代寿州窑黄釉剪纸贴花纹枕(见图2):长方形倭角,底面无釉,有一月牙形气孔,近边处刻有一行书“公”字。釉质肥润,釉色青黄,呈亚光,有细碎开片,枕面饰剪纸贴花荷叶纹。过去一般认为瓷器剪纸贴花装饰技术始于南宋,现在唐代寿州窑剪纸贴花产品的发现将这一工艺的应用前提了200多年。该枕耐人寻味的是刻“公”字款,公用?官用?值得探讨。唐代寿州窑黄釉双系罐标本:器形硕大精致,口外卷,直领,耸肩,肩部置俩相向方形板耳,耳下饰三角形仿皮具铆钉装饰。这种装饰在北方窑口产品中常见,但在中部地区则很罕见。釉肥润蜡黄色,釉面光滑纯净。如此精品大件,代表了唐代寿州窑较高的工艺水平,改变了人们通常对寿州窑品质粗糙、胎体杂质较多、施釉不均匀的认识。繁昌窑创烧于五代,衰于北宋中晚期,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并有少量白瓷,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繁昌县文物管理所为配合繁昌窑遗址文化公园建设,对繁昌柯家冲窑址和骆冲窑址开展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柯家冲窑址产品以生活用具为主,釉色均为青白釉,纹饰为少量菊花纹或浮雕莲瓣纹。骆冲窑址产品除生活用品外,还有瓷塑动物、武士俑等。胎质细腻,釉色多偏白,胎釉结合紧密,开片现象少,大部分产品施釉至圈足,少数产品达到满釉,更加精致、美观。由此推论两处窑址市场定位不同,柯家冲窑址的产品主要面向中下层民众,骆冲窑址的产品主要面向上层社会,而且骆冲窑址发现了高等级的房址,推测可能是设官监烧的遗迹。这次展览展出了繁昌窑6件器物。北宋繁昌窑青白釉如意钮盖盒(见图3):盒呈圆形,盒盖似斗笠状,顶平,上置一如意钮,子母口吻合密实,盒下腹内弧收,浅圈足。胎质灰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施釉至足跟,足内无釉。该器线条简洁硬朗,精致美观,当属繁昌窑之上品。图1唐代寿州窑黑釉三足图2唐代寿州窑黄釉剪纸贴花纹枕【资·讯】Vol.84014萧窑位于安徽萧县东南白土镇,又称白土窑,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一般认为萧窑始烧于唐末,是承继寿州窑而发展起来的,到金代成为徐淮地区的一座重要瓷窑。2015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301省道拓宽工程建设,对萧县白土镇欧盘村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窑址2座、房址类遗迹6座和灰坑9座,出土了4000多件隋唐时期遗物,从而确认萧窑的始烧年代为隋代。此次展览展出一件隋代萧窑青釉盘口壶(见图4),胎质较细,釉色青灰,积釉处有窑变现象。由此我们看到萧窑在隋代已烧造出较为成熟的瓷器了。宣州窑古文献对宣州窑曾有过记载,但信息寥寥,且版本不一。加之建国以来对宣州窑考证的局限性,至图3-2北宋繁昌窑青白釉如意钮盖盒图3-1北宋繁昌窑青白釉如意钮盖盒图4隋代萧窑青釉四系盘口壶图5唐代宣州山岗窑青釉点褐彩双系罐残件0152016.05今对宣州窑的定义问题仍是一道热议话题,大致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古宣州境内有两个窑系皆属文献记载的宣州窑,即泾县窑头岭、窑峰,以及繁昌柯家冲、骆冲窑的青白瓷系和东门渡窑与琴溪窑的青瓷系。二是认为宣州窑应是专指东门渡窑和琴溪窑,在这两处曾发现带有“宣州官窑”和“宣”字款的瓷器及窑具。三是近年来在安徽宣城市水阳江河道整治工作中发现大量的五代至唐宋时期的古陶瓷,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广宁先生在宣城水阳镇考察晚唐至五代的山岗窑和小河口窑址,对宣州窑又有了进一步的诠释,即芜湖东门渡窑,泾县琴溪窑、窑头岭窑,宣城山岗窑、小河口窑均属宣州窑。在唐代,这些窑址所在辖区属宣州,五代时宣州属南唐国,与民国黄矞《瓷史》中记载的宣州窑“烧于南唐有国时”大致是吻合的。这次展览展示了很多宣州窑的瓷器与标本。唐代宣州山岗窑青釉点褐彩双系罐残件(见图5):宣城山岗窑与小河口窑相去数公里,也是晚唐五代时期的窑址,主烧青釉瓷、青釉点褐彩瓷及褐釉瓷。灰胎泛红,釉质透明,玻璃光强。器形有执壶、四系罐、双系罐、盘碗等。展出的这件青釉点彩罐是宣州窑代表性器物。安徽省沿长江地区的一些县市级博物馆就经常见到此类藏品,有注壶、罐等,以前都不清楚是何方窑口的产品,现在应当归属宣州窑。五代琴溪窑青釉粉杠执壶残片:琴溪窑位于泾县城东约15公里处,窑址坐落在琴溪镇施窑村的山坳中。地表堆积物绝大多数系晚唐至北宋时的产品。主烧青釉瓷器,釉质匀净,灰胎细腻,制作规范,胎壁普遍较薄,瓷化程度较高。装烧工艺除支钉叠烧、匣钵装烧外,还出现窑柱支烧。器形多见执壶(有盘口、喇叭口)、罐(有瓜棱)、碗、盘等。多为素面,偶见青釉粉杠。展览中的青釉粉杠执壶残片,胎体较薄,釉色淡青匀净,喇叭口,腹部饰白色粉杠呈瓜棱状,应属琴溪窑中的上品。北宋宣州东门渡窑酱釉瓷塑坐狮(见图6):东门渡窑位于芜湖县花桥乡东门渡村,距离县城19.5公里。窑址位于水阳江边,散布在营盘山、康王山、蛤蟆地、小竹园、宝塔山等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根据窑址遗存物分析,该窑始烧于中晚唐,止于南宋。器形有碗、碟、壶、罐、缸以及少量的动物、人物和明器等。该窑瓷器胎体厚重,制作粗糙,胎质中含大小不等的气泡。底足大部分为饼型足,足底内凹,少见圈足器。产品施挂半釉,釉色分酱黑、酱黄二种,脱图8北宋竦口窑青釉瓜棱四系罐图7五代霞间窑青瓷执壶图6北宋宣州东门渡窑酱釉瓷塑坐狮残件【资·讯】Vol.84016釉现象严重。个别尚可见器表施白色化妆土。胎色为灰黑、红褐色。器表装饰目前仅见刻花一种,纹饰有莲瓣纹和花卉等。酱釉坐狮雕塑,臀部落地,昂首前视,双目圆凸,吻部前伸,毛发卷曲自然披于肩部,两前肢虽已残损,但仍感觉是搭于胸前,前胸系一只铃铛,整体形象生动温和稚趣。其胎质粗糙坚硬,红褐色,满身施挂酱黑釉。根据其造型、胎釉特征,该器应为东门渡窑宋代时期的作品。绩溪县霞涧窑霞涧窑位于宣城市绩溪县城西北约2公里的高迁乡霞涧村。1984年由李广宁先生调查发现,199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试掘过。该窑主要烧造越窑系青瓷产品,还有少量酱釉、黑釉瓷器。器形有各式碗、盘、罐、盆、壶等,窑址上还曾采集到酱褐釉拍鼓标本,具有唐代风格。青釉器胎质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光洁滋润。酱釉器胎质粗厚,釉面光洁度较差。多数器物采用支钉叠烧,少数用匣钵装烧。该窑为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窑址。五代间霞窑青瓷执壶(见图7):器形端庄,喇叭口,溜肩鼓腹,下腹内收,肩部置一管状短流,与流对应部位,置一竖杠扁条鋬,浅圈足。灰胎青釉,釉色匀净,有小开片,釉施至足跟,足内无釉,有支钉叠烧痕。其烧造工艺、釉水与浙江越窑青瓷很接近,属越窑系青瓷产品。歙县竦口窑窑址位于黄山市歙县东北约18公里的桂林镇竦口村。始烧于唐代,盛烧于五代到宋代。其唐代产品釉色酱黄,釉面带有细小的黑色斑点。五代到北宋器物制作精细,造型规整,胎质坚硬呈铁灰色。青釉色调纯正,釉面光亮致密,好者可与浙江越窑的釉色比美。器形有碗、盘、盏、执壶、盏托等。北宋竦口窑青釉瓜棱四系罐(见图8):造型规整,线条流畅,胎体薄,满釉,釉面光亮,色调淡雅,青中微闪绿。器形小口内收,溜肩鼓腹,腹做六瓣瓜棱,圈足,肩部置四个条形如意小系,十分拙气。该罐有密集的支钉叠烧痕,在小小的器物肩部竟有七个泥钉叠烧痕,圈足底部有八个泥钉叠烧痕。此罐无论造型还是胎釉都不亚于越窑器。青阳七星桥窑位于青阳县丁桥镇七星桥,21世纪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高速公路文物调查时发现并发掘。这是一座晚唐时期的窑址,主要烧制酱釉瓷器,器形比较硕大,主要有执壶、罐、盘碗等,胎呈酱红色,可能为就地取材。展品唐代池州七星桥窑酱釉执壶瓷片标本(见图9)很具地方特色。铜陵县狮山嘴窑位于铜陵县天门镇西垅村狮山嘴,也是一座晚唐时期的窑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烧青釉瓷图9唐代池州七星桥窑酱釉执壶残片图10唐代铜陵狮山嘴窑青釉点条形褐彩执壶残片0172016.05器,也有点褐彩器。器形制作规整,灰白胎,釉质肥润,展品为唐代铜陵狮山嘴窑青釉点条形褐彩执壶残片(见图10)和青瓷钵标本,与宣州窑产品有相似之处。巢湖窑位于巢湖市北郊,遗址已不存在。20世纪90年代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在堤坝上发现很多窑具和瓷片,请李广宁先生前往认定,结果发现该遗址被取土筑坝损毁了,坝上的瓷片和窑具是从窑址运上去的。根据散存的遗物三叉支钉窑具、瓷片标本分析,这是一座隋代时期的窑址,主烧青釉瓷,灰胎。如今只有展品隋代巢湖窑青釉四系盘口壶残片(见图11)在向我们描述着当年烧造瓷器的辉煌情景。阜阳界首窑界首窑属于釉陶系列,位于阜阳界首市颍河南岸,其始烧年代尚无确切科学认证。根据目前发现的出土文物和民间散存实物分析,界首窑在南宋已有
本文标题:熠熠生辉的安徽古陶瓷器-周京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6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