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1—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具体承载。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品质、全面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XXX县生态资源保存完好,留下了蓝天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是全县发展的最大优势。要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乐居家园,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秀美是美丽乡村的特质,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是前提。本着“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精心做好规划编制,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布局规划、以分类推进为原则的村庄建设规划和以衔接配套为要求的其他相关规划,做好各项规划的有效衔接。规划范围,要跳出村域概念,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考虑与周边村、镇的联动,考虑同县城、集镇和中心村在空间上的呼应与产业上的互补;规划内容,既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包括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人—2—文景观、教育卫生、商贸文化等建设内容;编制手段,既要充分运用好村庄规划编制的成果,又要突出美丽乡村的内涵,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美丽乡村布局规划体系,避免千村一面。富裕是美丽乡村的核心,必须坚持产业驱动、致富群众。“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富裕农民,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突出产业建设、促农增收这一核心。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林果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依托云南青美高原农业产业科技园,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体验采摘、加工销售基地,发展庄园经济,发掘和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光禄古镇为重点,以历史文化为魂,拓展天文科普、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内涵,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型旅游小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非农产业收入。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按照提素质、升技能、拓创业、稳就业的要求,创新培训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鼓励和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力开展土地、林地规模化、规范化流转,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产权价值实现形式,推动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3—增加财产性收入。特色是美丽乡村的魅力,必须坚持突出特色、延续文脉。乡村之美,首要的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生机与活力在于特色之美。XXX县素有“梅葛谷地”、“花灯之乡”、“迤西文献名邦”的美誉,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古树名村遍地,有许多不可复制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不仅要突出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更要善于挖掘整合全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活化、挖掘、开发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魅力,在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的同时,传承绵延的历史文脉。结合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民族民俗传统的发扬,将孝廉、农耕、书画、饮食、休闲、养生等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打造特色文化乡村,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幸福是美丽乡村的支撑,必须坚持完善功能、夯实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以人为本,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进群众的福祉。必须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完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加强城乡供水、供电、道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4—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输送、公共交通向乡村延伸、公共信息向乡村覆盖。要规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要稳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农超对接”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商贸流通网络,繁荣城乡流通消费市场。生态是美丽乡村的名片,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村容整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让美丽“养眼”。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乡村“洁化、绿化、美化”,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快集镇“两污”项目实施,推进乡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抓好饮用水源、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和工程项目实施,提高城乡垃圾与污水处理水平。围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浓浓的乡愁”的要求,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依山就势,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护古树、造新绿,不大拆大建,让建筑回归传统、传承记忆。突出建筑风格,坝区以明清特色为主,山区以彝族特色为主,做到房屋错落有序、美化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怡人,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打造“绿在村中、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乡村生态景观。推进集约发展,以城增村减、移民搬迁和“空心村”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宅基地置换整理、农村旧房改造,培育建设中心村,提升中心镇承载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和—5—人口适度集中居住。和谐是美丽乡村的源泉,必须坚持民主管理、激发活力。乡村是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倡导文明新风尚,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文明公约”、“家庭美德守则”、村规民约等,形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大事项和决策按程序召开不同范围会议,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说话,让集体决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大力实施乡村为民服务站点建设,推行为民代理服务,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抓好“阳光村务”。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本文标题: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9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