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产品内分工发展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品内分工发展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姓名:王灶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黄维樑20080401产品内分工发展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作者:王灶金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姚阳国际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对策研究-当代经济2008,(10)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情况,并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首先通过对国际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和加工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然后,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发展现状,针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应对策略,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目的.2.学位论文徐攀峰国际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2006本文研究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问题,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反思,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情况,并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首先通过对国际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分析,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反思,并探讨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和加工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建模,得出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国家可以改善福利、获得利益并且可以促进产业升级的结论。然后,针对中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即:外商投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增值率呈提高趋势、进料加工增长快于来料加工、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改善。接下来,论文对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数量、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定量分析,得出:1983年代以来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处于上升趋势,与世界产品内分工的发展趋势一致,同时,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在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中已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结构分析得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是:大量进口中间投入品并加工装配成最终产品(主要是消费品),然后出口最终产品(主要是消费品),而且这一分工方式具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飞地效应”明显;处在价值链低端环节;贸易摩擦加剧。然后再分析了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劳动力因素、技术进步、产业关联度、外商直接投资、贸易伙伴国的分布。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应对策略,从而达到本文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目的。3.期刊论文何斌.刘春光.杨洁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加工贸易-现代经济信息2010,(12)本文对产品内分工理论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产品内分工的两种类型.回顾了加工贸易的发展沿革,在产品内分工理论框架下对加工贸易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加工贸易是一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重要途径、一国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4.期刊论文李少华我国加工贸易升级探论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经济前沿2008,(1)本文试图在新型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问题.文中提出了产品内分工的概念,指出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指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5.学位论文王维薇产品内分工与我国双顺差问题研究2008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连续高额的双顺差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论文在综合现有双顺差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国际分工研究的新视角一产品内分工。通过对产品内分工理论的梳理以及对产品内分工决定因素的分析,建立起一个分析我国双顺差问题的新的理论框架.在该理论框架下,论文采用垂直专业化评价指标,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了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产品内分工与FDI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加工贸易及FDI与双顺差的关系:加工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贡献巨大;FDI不仅引起了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且更加剧了经常项目的顺差,从而揭示出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加工贸易与FDI的相互影响是我国双顺差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对不同项目顺差的国别来源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该分析表明,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最终产品的出口;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则主要是因为承接了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吸引了大量的FDI。论文进一步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对我国双顺差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认为短期内双顺差的问题将在我国继续存在。因此,论文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我国双顺差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效率;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由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效益型增长转变。6.期刊论文李少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提出产品内分工的概念,指出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指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7.学位论文王延昆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提高价值链分工地位研究2009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的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自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参与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加工贸易,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加工贸易的规模和出口产品结构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价值链角度进行分析会发现,中国在价值链分工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在价值链上的增值能力和获利能力弱。如果不寻求在价值链上的升级,中国的比较优势有被固化在价值链底部的危险,对于本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研究中国在当前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和实现升级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br 本论文包括导论和结论在内共三大部分,第一章是导论,对本文的选题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是产品内分工的相关理论,第三章是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现状和比较优势,通过对现状和比较优势的分析来间接论证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分工地位。第四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因素。通过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图,把影响参与产品内分工地位的政策、要素、相关产业和市场因素作为中间层,计算各个影响因素在层次模型中的权重即重要性,得出结论:相关产业因素的权重是0.317,要素因素的权重是0.317,政策因素的权重是0.151,市场因素的权重是0.107,对措施层的各个因素权重计算后发现,排在前面几位的是后向关联产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生产服务业、产业政策。论文的第五章结合实证计算结果,以提高中国在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为出发点,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中国的分工地位。8.学位论文张俊加工贸易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2006在当今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工贸易作为产品内分工的典型形式,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国内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运用产品内分工理论模型说明了加工贸易对一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同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工贸易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渠道和存在的问题。在综述了加工贸易问题的基础上,依据Feenstra和Hanson(1996)一个产品内分工模型——要素连续统模型(theContinuumofInputsModel),运用经济学中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开放条件下各参加国如何通过加工贸易实现本国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上的提升,从而说明了加工贸易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检验和协整方法,选取中国加工贸易和要素密集度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这种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中国国内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进口方面,出口并不显著。这也反映了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不高、产业链条短的现实状况。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加工贸易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渠道,其中包括:资金供给效应、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出口示范和竞争效应。并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研究了加工贸易在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不高、技术转移效应不明显和产业配套能力不足,这说明了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巨大潜力,其积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最后探讨了加快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9.期刊论文孔翔.杨宏玲.苗长松.KongXiang.YangHongling.MiaoChangsong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6)文章认为,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实质上是参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体现,因而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交易成本的节约对于加工贸易的区位选择具有特殊的意义.未来,为更好地促进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东部沿海省市应积极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以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而中西部省区则应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要素比较优势.10.学位论文林敏华产品内分工对中国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研究2009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显著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产品内分工,即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特定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或生产工序,形成跨国性或跨区性的生产链条或体系,从而将更多国家和地区企业纳入到这一生产链条中。本文在产品内分工与产业升级原理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几条途径:国民收入效应、劳动力质量效应、企业技术水平提升效应以及产业生产率提高效应。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选取中国加工贸易占进口、出口总额的比重和工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工贸易的进口方面,出口方面没有得到实证的检验。这可能是由于国内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短,国内增值率不高。本文还分析了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现状,探讨了产品内分工在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产品内分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政策及建议。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17b4288-b3cc-4b5a-94e4-9e2c00e6b3da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2日
本文标题:产品内分工发展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