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风险管理修订版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6.章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内容6.1流动性风险识别6.2流动性风险评估6.3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流动性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增加资产的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数量。流动性风险既可能来自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也可能来自市场流动性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负面影响,即由于外部融资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及时以合理价格变现或抵押资产以获得流动性支持。通过对流动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等方面对流动性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的积极作用:(1)增进市场信心,向外界表明银行有能力偿还借款,是值得信赖的:(2)确保银行有能力履行贷款承诺,稳固客户关系;(3)避免银行资产廉价出售,损害股东利益;(4)降低银行借入资金时所需支付的风险溢价。6.1流动性风险识别流动性风险识别必须兼顾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体现在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融资流动性风险两个方面。1.市场流动性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能力。商业银行应当估算所持有的可迅速变现资产量,将其与预期的流动性需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流动性适宜度。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产按流动性高低分为四类:(1)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如现金及在中央银行的市场操作中可用于抵押的政府债券,这类资产可用于从中央银行获得流动性支持,或者在市场上出售、回购或抵押融资;(2)其他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如股票和同业借款,这些证券是可以出售的,但在不利情况下可能会丧失流动性;(3)商业银行可出售的贷款组合,一些贷款组合虽然有可供交易的市场,但在流动性分析的框架内却可能被视为不能出售;(4)流动性最差的资产包括实质上无法进行市场交易的资产,如无法出售的贷款、银行的房产和在子公司的投资、存在严重问题的信贷资产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资产流动性时,抵押给第三方的资产均应从上述各类资产中扣除。2.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的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合理的时间、成本条件下迅速获取资金的能力,应从零售负债和公司/机构负债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零售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利率水平缺乏敏感度(2)公司/机构客户可以便利的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对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利率水平高度敏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要尽可能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稳定性,并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的风险——收益平衡点。6.1.1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定义:是指在未来特定的时段内,到期资产(现金流入)与到期负债(现金流出)的构成状况。理想情况下,到期资产与到期负债的到期日和规模都应当匹配;如果未能匹配,则形成了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并可能因此造成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可根据历史经验形成每个营业日存款净流失额的概率分布,设法在资金的流出和流入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提前做好随时应付现金需求的准备。商业银行为了获取盈利而在正常范围内建立的“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或持有期缺口),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可控性较强的流动性风险。在实践操作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借入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的“最具风险”的方法。因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流动性状况也随之改变。6.1.2资产负债币种结构多币种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复杂程度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外币合计和重要币种分别进行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对其他币种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合并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其国际业务需要及外币流动性管理能力,采用百分比方式或绝对方式来管理外币资产和负债。6.1.3资产负债分布结构商业银行应当严格执行限额管理的相关要求,尽可能降低其资金来源(负债)和使用(资产)的同质性,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分布结构,以获得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最大程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零售性质的资金(如居民储蓄)因为其资金来源更加分散、同质性更低,比批发性质的资金(如同业拆借、公司存款)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以零售资金来源为主的商业银行,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如贷款发放、购买金融产品)同样应当注意交易对象、时间跨度、还款周期等要素的分布结构。虽然流动性风险通常被认为是商业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但实质上,流动性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及战略风险长期积聚、恶化的综合作用结果。如果这些与流动性密切相关的风险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将以流动性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6.2流动性风险评估6.2.1流动性比率/指标法6.2.2现金流分析法6.2.3其他流动性评估方法6.2.1流动性比率/指标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1)同类金融机构之间横向比较各项流动性比率/指标。取行业中具备良好流动性状况的同类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内部纵向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流动性比率/指标。可根据自身业务规模和特色设定多种流动性比率/指标,满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需要对于流动性监管采用四项主要指标,即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净现金流出量×100%,不低于100%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100%,不低于100%存贷比=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不高于75%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不低于25%流动性比率/指标法的优点是简单实用,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当前和过去的流动性状况;缺点是其属于静态评估,无法对未来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规模大小、管理能力、业务专长,以及获取流动性的途径和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一项或几项比率/指标就对不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比较和判断。流动性比率指标法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综合考量各种内外部因素、参考多种比率/指标并辅以其他评估方法,才能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作出客观评价。6.2.2现金流分析法通过对商业银行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资金来源)和现金流出(资金使用)的分析和预测,可以评估商业银行短期内的流动性状况(1)当资金来源大于资金使用时,出现资金“剩余”,表明商业银行拥有一个“流动性缓冲器”,即流动性相对充足。(2)当资金来源小于资金使用时,出现流动性“赤字”,此时必须考虑这种资金匮乏可能造成的支付困难以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为合理预测商业银行在未来不同时段内的流动性需求,商业银行应当尽可能准确预测未来特定时段内(如未来7天、15天、30天)的新贷款净增值(新贷款额-到期贷款-贷款出售)、存款净流量(流入量-流出量),以及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净流量,将上述各项资金净流量加总,再与期初的“剩余”或“赤字”相加,即可获得未来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头寸。在实践操作中,现金流分析法通常和缺口分析等方法一起使用,互为补充。现金流分析有助于预测商业银行未来短期内的流动性状况。但随着所能获得现金流量信息的可能性和准确性降低,流动性评估结果的可信赖度也随之减弱。6.2.3其他流动性评估方法1.缺口分析法缺口分析法针对未来特定时段,计算到期资产(现金流入)和到期负债(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即流动性缺口,以判断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段内的流动性是否充足。通常将特定时段内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平均存款作为核心资金,为贷款提供融资来源。融资缺口=贷款平均额-核心存款平均额如果缺口为正,商业银行通常需要出售流动性资产或在资金市场进行融资,即:融资缺口=-流动性资产+借入资金合并上述两个公式可得:借入资金(流动性需求)=融资缺口+流动性资产=(贷款平均额-核心存款平均额)+流动性资产由此可得,商业银行在特定时段内需要借入的资金规模(流动性需求)是由一定水平的核心存款、发放的贷款,以及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资产决定的。融资缺口扩大可能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增加,贷款因客户增加而上升。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出售所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或转向资金市场借入资金来缓解流动性压力通常,采取积极缺口管理策略的商业银行,其缺口分析的时间序列相对短暂,国际先进银行可以将资产负债缺口分析与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高到每一天。我国商业银行则普遍重视未来4~5个星期时段内的流动性缺口分析与管理。一般而言,活跃在短期货币市场和易于在短期内筹集到资金弥补其资金缺口的商业银行具有较短的流动性管理时间序列;而活跃在长期资产和负债市场的商业银行则需要采用较长的时间序列。2.久期分析法利率波动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化,进而造成流动性状况发生变化。因此,同样可以采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久期分析方法,评估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影响。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久期缺口同样可以用来评估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某个时期的流动性状况的影响:(1)当久期缺口为正值时,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则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大,流动性也随之增强;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则资产价值减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大,流动性也随之减弱。(2)当久期缺口为负值时,如果市场利率下降,流动性也随之减弱;如果市场利率上升,流动性也随之增强。(3)当久期缺口为零时,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没有影响。这种情况极少发生。总之,久期缺口的绝对值越大,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影响越大,对其流动性的影响也越显著。国际商业银行最佳实践表明,应同时采用多种流动性风险评估方法,来综合评价商业银行整体的流动性状况。6.3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6.3.1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6.3.2压力测试6.3.3情景分析6.3.4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6.3.1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应当定期对自身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负债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状况以及市场流动性等方面适时进行分析和监测。应充分认识到单一流动性风险指标或监测工具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多维度的方法和工具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商业银行除了满足外部监管机构对流动性比率/指标的强制要求之外,如果其他重要的财务指标和风险指标超出了预先设定的合理范围,且处置不当,也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恶化,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流动性风险在发生之前,商业银行通常会表现为各种内、外部指标/信号的明显变化,随时关注并监测这些预警指标/信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商业银行及早发现并纠正导致流动性风险的错误行为/交易,适时采取正确的风险控制方法。6.3.2压力测试商业银行应当定期对因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变化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及期限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力图准确判断未来特定时段的资金净需求。商业银行除了监测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资金净需求外,还有必要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根据不同的假设情况(可量化的极端范围)进行流动性测算,以确保商业银行储备足够的流动性来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状况。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和需要,对以下风险因素的变化可能对各类资产、负债,以及表外项目价值造成的影响进行压力测试:(1)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累计上调/下调250个基点;(2)市场收益率提高/降低50%;(3)持有主要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贬值20%;(4)重要行业的原材料/销售价格上下波幅越过50%;(5)GDP、CPI、失业率等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上下波幅超过20%。通过定期压力测试,商业银行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随时做好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应对支付困难的准备。6.3.3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有助于商业银行深刻理解并预测在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其整体流动性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商业银行通常将可能面临的市场条件分为正常、最好和最坏三种情景,尽可能考虑到每种情景下可能出现的有利或不利的重大流动性变化。在流动性风险情景分
本文标题:风险管理修订版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