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上文言文复习》课件
新教材八上文言文复习《三峡》复习课郦道元三峡复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背诵默写课文,并掌握理解性默写。2、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3、把握文章层次结构。4、掌握三峡各个季节景物特点及写景技巧5、专项练习中考习题。第一关:(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填空:1、《三峡》选自于_______,作者_____,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家。2.郦道元撰写的《》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4.长江三峡是峡、峡、峡的总称.北魏地理学水经注地理巨著山水游记瞿塘巫西陵《水经注疏》郦道元第二关:(背诵)第三关:(默写)课文内容理解背诵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三峡两岸的山连绵、多的句子:。2.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3、侧面写三峡两岸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6.总写春冬景物特征的句子:。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8.借猿啼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9.《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10.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11.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四关: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点也不正午半夜太阳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有时即使漫上快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献山下霜的早晨所以、因此接连不断急流冲荡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哀转久绝绝谳多生怪柏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通假字略无阙处哀转久绝“阙”同”缺”,意思是”中断”(“转”通“啭”,婉转)断绝消失极从、在如果第五关: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6、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因为夏水最盛、迅疾,最有特点,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可谓匠心独运。2.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的好处是?借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1、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突出了夏水_______春冬______秋水_____的不同景象。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____的特点。唐代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绵不断高耸峻拔盛大湍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急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澈静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理由1: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理由2: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疾也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考链接齐齐哈尔市(09黑龙江省)(一)阅读《三峡》,(回答1——4题,共10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襄:2.翻译下列语句。(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相同点:不同点:通“缺中断上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都从侧面写水。《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中考链接课后提升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结合课文,请你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相关链接: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正像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素湍绿潭,瀑布飞悬;秋景凄寒,猿鸣哀转。如今走进三峡人家,可以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短文两篇复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2、积累文言词语3、理解作品内容4、体会作者情感5、品味作品特色复习导学一答谢中书书背诵课文理解性背诵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知识梳理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朝代)人。著有《》。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答案: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重点字词解释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5.沉鳞竞跃()6.未复有能与其奇()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6.参与,这里指欣赏。重点句子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2.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4.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通“举”,推荐,选拔古今异义词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内容及写法理解1.总——分——总的结构;2.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视角变化:仰视——俯视;2.调动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3.动静结合:动物和静物的搭配;4.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春夏秋冬;5.色彩配合:青、五色写景方法总结:复习导学二《记承天寺夜游》背诵课文理解性背诵1.文中写作者见“月色入户”,不由得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是:2.文中写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友相知的句子是:3.文中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4.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5.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知识梳理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作者字:号:,朝__家,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列。答案: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宋文学苏洵;苏辙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相与()步中tíng()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yǔ庭zǎoxìnghéngbǎi一、重点字词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只是。罢了。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一词多义答案:1.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通“举”,推荐,选拔词类活用相与步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古今异义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三、句子赏析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四、作者思想感情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被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语。(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见其能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来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
本文标题:《八上文言文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1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