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报告
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龙应台安德烈合著我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龙应台作家简介•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中国两岸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至今未毕业,且成绩不佳”——《亲爱的安德烈》与《孩子你慢慢来》、《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2007年9月20日,(母子通信专栏开了3年之后)龙应台这样说安德烈:•安德烈(Andreas·Walther),1985年生于台湾,与首版《野火集》同龄,8个月大后移居瑞士及德国。2006年进入香港大学经济系,认为经济很“好玩”。•2007年8月25日,(母子通信专栏开了3年之后),安德烈这样说妈妈:内容简介•《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这是36封关于母子,关于事业,关于生命,关于成长的家书。两代人进行对话,他们讨论的话题涉及面很广,比如:族群问题和身份认同、政治运动和政治人物、民主自由和个体权利、价值取向和职业规划、流行文化和艺术鉴赏、生活习惯、个性发展、衰老及死亡问题等等,母子俩都在思考、解剖,贯穿其中的是坦诚和爱。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叙述了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片段一•我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十四岁。当我结束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重新有时间过日子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百八十四公分高,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是高校学生了。脸上早没有了可爱的“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你。我极不适应——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我走近他,他退后;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我企求地追问,他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安德烈•我想和他说话,但是一开口,发现,即使他愿意,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什么使他尴尬什么使他狂热,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我一无所知。——龙应台浅谈感悟•很小的时候,孩子的房子是母亲的身躯。•出世后,孩子的房子是母亲提供的一个遮风避雨、温馨惬意的居所。•长大了,孩子的房子是一幢被意气风发的背影甩在身后的建筑,而母亲,正是守着断垣残壁,等到望眼欲穿的守望者。•时间、空间甚至文化差异把两代人变成隔河相望、无法沟通的两岸人,而龙应台和安德烈就是在渐行渐远时,大胆地试图架起沟通桥梁的人。片段二•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你会失望吗?——安德烈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龙应台浅谈感悟•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这是一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龙应台给出的答案是——为了有机会选择一个能带给自己快乐的工作。这也是一个母亲对事业的定义——一个人的事业成就不在于他(她)获得多少荣誉、财富、权利,而在于自己是否快乐,是否享受工作•反观社会上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顶尖中的精英的父母,不断地期许孩子的成就能超越自己的父母,他们是否明白学习与事业的真正内涵?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龙应台Bydutianzi谢谢
本文标题:《亲爱的安德烈》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2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