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珍贵整理)
1.XX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实验法。2.XX的研究设计的几种类型:横向研究;纵向研究;3.XX对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b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4.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质的特征,就是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特点:稳定性和可变性。启示:a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训内容b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c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5.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遗传素质和心理成熟时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通过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内部矛盾——内因,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6.华生:教育决定论(教育和环境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7.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本能论(将人体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阶段)其心理发展阶段论:A1-2岁口唇期1-3岁肛门期3-6岁性器期6-11岁潜伏期11岁后生殖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一:0-1岁信任怀疑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二1-3岁自主对羞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三3-6岁主动对内疚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四6-12岁勤奋对自卑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五12-20岁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六20-40岁亲密对孤独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七40-65岁繁殖对迟滞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八65岁之后自我完善对绝望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体验智慧的实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0-2岁感知运动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11岁之后形式运算阶段8.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9.感觉:指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适应:指当刺激物对感受器的刺激时间过长就会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0.注意: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广度:即注意的范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范围很窄。注意稳定性:指注意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所持续时间的长短.儿童的注意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幼儿。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转移:根据一定的目的,将注意主动从一种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种对象或活动上。11.儿童注意力的培养:A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B丰富教学活动形式C培养儿童集中注意的能力D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2.儿童图画认识能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A认识人别对象阶段B认识空间关系阶段C认识因果关系阶段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13.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时间上先快后慢,在数量上先多后少,然后趋于平缓14.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A儿童意义记忆的能力越来越强,逐渐超过了机械记忆B儿童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占优势C具体形象记忆优于词语记忆,词语记忆也在发展。15.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特征: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16.思维的分类: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B经验思维,理论思维C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D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特点:思维的流畅性,交通性,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E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阶段:a准备期b酝酿期c豁朗期d验证器)17.问题解决: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特点:a问题情境性b目的指向性c操作序列性d认知操作性18.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A从具体形象转向抽象逻辑思维有一个过程B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存在一个关键年龄C小学儿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D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小学儿童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特性19.想象:人类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20.社会化:生物个体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的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尊崇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21.情绪的种类:A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B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C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22.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23.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培养:A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B创造情景C提高儿童调控情绪和情感的能力。24.性格的特征:A认知特征(理智特征)B情感特征C意志特征D态度特征25.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区别: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主要表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反映了人的社会性。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从性质上看:气质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联系:A气质会对性格产生影响:a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或改造的速度。C气质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B性格会对气质产生影响: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造某些气质特征,起码可以起到掩盖作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26.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实质是教师在于那些“很有潜力”的学生互动时,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对他们抱有更高的期望,给予了更多的信任和鼓励,最后才导致了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27.同伴关系:五个阶段:A不稳定阶段3-7岁B单向帮助阶段4-9岁C双向帮助阶段6-12岁D亲密共享阶段9-15岁E友谊阶段12岁以后28.儿童择友特点:A同质性B趋上性29.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认知成分)自我体验(情感成分)自我调控(意志成分)30.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方面:A自我评价独立性(B稳定性;C全面性)的发展。31.品德:个体根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候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32.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A前道德阶段2-5岁B他律道德阶段6-8岁C自律道德阶段/道德相对主义阶段9岁以后33.儿童品德的发展包括:A道德认识的发展B道德情感的发展C道德意志的发展D道德行为的发展.。34.儿童品德的培养:A应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道德规则B给儿童提供正面的榜样C恰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D积极引导儿童开展道德实践。35.学习相关概念:学习是以外显的行为改变或内隐的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人类有学习,动物也有学习。36.学习的分类:A奥苏泊尔:a接受学习个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B加涅:a言语学习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e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行为选择的反应倾向。37.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A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38.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提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学习39.奥苏泊尔主张意义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40.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者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意义的过程。41.奥苏泊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这三个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42.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43.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从低到高是:胜利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4.成败归因理论: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45.学习动机的激发: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措施:A强调学习内容的知识性,探索性和实用性B合理地组织教学: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进行表扬和批评d适当开展竞赛e进行感情交流,增强学习兴趣C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a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b树立理想,把握学习目标c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46.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4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意义同化的三种模式: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48.学习迁徙: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9.促进知识迁徙的措施:A充分了解教材体系,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B突出基本概念,加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C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50.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差异: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映像,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属于观念范畴。因此,心智活动的对象具有观念性。B动作执行的内潜性:心智活动对观念性对象进行的加工改造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的,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活动的存在,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其动作之星具有内潜性C动作结构的简约性:由于心智活动主要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把每个动作成分一一实际做出,也不像言语活动那样,必须把每个动作一一说出,其动作成分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由此,智力活动具有简约性。5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和练习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52.复述过程中使用的具体策略:a排除干扰b避免抑制c及时复习d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e多种形式的复习相结合f多种感官协同记忆g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式记忆h过度学习53.精细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谐音法联想法缩减法歌诀法首字连词法记笔记联系实际利用背景知识54.组织策略:列纲法做示意图利用表格
本文标题: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珍贵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7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