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以人为本关注差异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以人为本关注差异激发潜能促进发展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袁保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一、我们需要什么样教育质量?《发展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教育质量是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本,首先是要关爱学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的教育过程。二是要一视同仁、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三是爱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有度。让学生时时感受爱的的温馨,享受爱的欢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成人、成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要更新教学观念,通过提升学习力的教育,探寻一种“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策略,让学生进入主动、生动、能动学习的积极状态,学会学习,独立思考。要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教育质量应当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追求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这是已经确定的教育方针。但这里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而不是说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必须得到同等程度的提升。强壮的体格,健身的技能,善良的品质,正直的情怀,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襟,雅致的修养,学习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坚韧的意志,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智慧,沟通的本领……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教育追求,也理应是教育质量的内涵,理应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而决不应该被单一的成绩、名次和升学率所冲淡甚至剥夺。3、教育质量要以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为追求目标。由于学生基础水平、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对知识掌握程度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是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倘若忽视他们、漠视他们,就是教师的失职。无视学生差异的“英才教育”、“平均教育”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尊重理解学生,学会赏识,一视同仁,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分层指导,尊重个性,创造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4、教育质量应当以教学质量为主要支撑,课堂应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学校不讲教学成绩,不追求升学率,那它就是对学生不负责的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开展探究式教学,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交流,兵教兵,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维的参与上,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等因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得到和谐地发展。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享受“快乐”,不仅要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一所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学校,应该是既要满足学生中考或高考的需要,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幸福和发展!5、教育质量要以学生的快乐幸福为理想境界,教育要追求方法、过程、结果的和谐统一。二、关注学困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该法案以提高所有学生学习成绩,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和非劣势群体之间学业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为宗旨。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的一个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存在着学习障碍,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忽视他们漠视他们,就是一个教育者的失职,就是在制造教育的的不公平。一个负责任的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关注他们,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寻找对策,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案例一:得天下“差生”而教之王老师,谢谢您!我们的考卷都还留着。xx年放牛班所有同学放牛班学生为什么如此怀念王老师?说穿了,道理很简单,王老师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快乐,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建立了他们的自尊心。正如那位校长所讲的,他当年何其幸运,被分到了放牛班。很多人痛恨放牛班,其实如果放牛班有王老师,学生才真是有福了。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放牛班,而在于放牛班有没有王老师。教育心态:“得天下‘差生’而教之,不亦乐乎。”批阅作业:毫不吝啬勉励性批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数学教学:个性化的辅导使学生数学成绩得到进步。案例二:全班倒数第一的“差学生”约翰·格登,得了2012年诺贝尔奖。英国生育生物学家,牛津大学生物学博士,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被誉为动物细胞全能型研究的先驱,“克隆之父”。1949年的夏季学期生物学考试,550分的满分,格登只得到231分,相当于百分制里的42分。而他的名次,在全班18名学生中,排名倒数第一。并且被授课老师评价为“非常愚蠢”。老师评语:“我相信他(格登)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从他的表现来看,这个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他连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都学不会,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完全不可能。”在博士后的研究中,他完成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只成年青蛙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只青蛙的卵细胞里。这个全新的细胞,经过孵化、发育,最终变成一只完整的、发育完全的青蛙。这一实验震惊了整个生物界,也“颠覆了人们对细胞发育的传统教条认知”。这一成果为之后的细胞编程研究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1996年,著名的克隆羊“多利”得以诞生。在世界上“差生”获诺贝尔奖的比比皆是——2008年,摘得本年物理奖桂冠的日本物理学家——益川敏英,获奖后,他宁愿放弃去领奖的机会,也不愿意用英语来谈获奖感言。为什么?因为他对是个英语一窍不通的“差生”物理学家。2002年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个“差生”。在他获奖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小柴昌俊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大学成绩单。16个科目中,拿优的只有2项,而且还是那种只要去上课就能拿到“优”的实验科目。1987年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的唐纳德·克拉姆是个倒数第一名的“差生”;1981年度的化学奖被日本的福井谦一获得,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籍科学家,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但是他却是一个化学不及格的“差生”;1910年奥托·瓦拉赫是化学奖获得者。读中学时,几乎门门功课不及格,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的评语是:“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由此可见,国外的“差生”的的确确能够成为世界级科学巨人,可是中国的高考状元缘何难以成“大器”?在这场成功的“差生逆袭”之后,我们的确应该反思当下的教育。学校本应为学生可能的成就而自豪,但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因此被磨灭了学习的热情。当下中国教育的问题更加严峻,没有人能回答“钱学森之问”,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拼命抢生源,在掐尖。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案例三: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功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想要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对事不对人,设喻服其心。平心静气,换位思考,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案例四:最好的老师问题的所在——一年级老师这样写道:“特德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而优美,很有礼貌……总是给大家带来欢乐。”二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很优秀,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但这孩子很不幸,他母亲的病已到了晚期。家庭生活的变故对他而言,将是一场考验。”三年级的老师写道:“母亲的死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虽然他试着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会毁了他的。”四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有时还在课堂上睡大觉……”汤普生夫人含着泪花,对着特德说道:“你错了,特德,正是你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教师重要性。在遇到你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自己的学生。”我想,汤普生夫人之所以能使特德又重新恢复了进取心,继而发奋努力成了一名对社会贡献卓著的优秀人才,期间那种特别关怀弱者的“爱心”的理性释放,就是教育。启示:学困生矫治需带三面镜子没有学困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却不是真实的教育,真实的教育一定存在着学困生。好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差异。学困生同样是我们的学生,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涯有时会因为学困生而精彩。学困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百倍的爱心、千倍的信心和万倍的耐心以及科学加艺术的教育智慧才有可能产生效果。要用显微镜来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在责备中成长的孩子自卑,在激励中成长的孩子自信”。用平面镜来看待学困生的小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平等的态度,才能被学困生接受。用老花镜来看待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用“老花镜”不是“老糊涂”,而是“难得糊涂”,看重的是学困生学习的过程,只要努力了,就要肯定和表扬。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感到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布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相信您的学生或孩子的巨大学习潜力,创造条件,创造机会,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不断提高。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一)学困生的界定和类型学习困难:也称学习失能或学习不良,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学困生指那些智力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在认识、能力、品质、方法、技能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导致学科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的水平,欲达到学科课程标准的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困生的界定如何界定?根据杜玉祥教授对
本文标题:以人为本关注差异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