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三)文献综述围绕“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这一题目,我采用了看专著、年鉴法、检索法等方法,进行文献收集整理。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文献研究分析,我发现,在关于“深化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研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范先佐、刘欣等为代表,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因、动力、经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未来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代表性的文章有:范先佐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教育与经济》,2006,(1)),范先佐、郭清扬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研究》,2009,(01)),刘欣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与经济》,2006,(1)),等等。第二,各地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经验总结。这方面的文章比较,研究方法多采用个案研究法,例如:陈新阳、王一涛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寄宿制学校分析——以广西荔浦县为案例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毛君甫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川教育》,2007,(11)),等等。第三,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章。这方面的研究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寄宿制建设的新思路,颇具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例如,杨兆山、杨清溪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教育科学》,2007,(12)),等等。第四,有的学者从微观建设的角度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例如,和学新的“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关于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1,(1)),等等。第五,有的学者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角度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从理论战略层面探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义。例如,彭奇、肖俊之的“办好寄宿制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等等。第七,有的学者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对中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了研究。例如,石人炳的“国外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4,(12)),等等。在国外,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和寄宿制建设的研究比较丰富,但由于国情不同、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对其中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一定要批判地加以借鉴。总之,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理论界已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展开,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就成为了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实的新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已经不能满足深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需要,因此,如何针对深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更深、更全的理论维度,探索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之路,确保农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便成为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四)参考文献1、专著[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范先佐著.筹资兴教——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陈谦余主编.学校资产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靳希斌著.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6]娄成武,史万兵编著.教育经济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王善迈著.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8]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9]崔卫国著.教育的经济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0]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编.2008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2]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江文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14]吴峙云.江西省寄宿制乡镇中心小学设计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15]孙忠生,刘明坤,盖宇主编.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杨济英著.走进寄宿教育[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2、论文[1]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2]范先佐,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09,(1).[3]杜育红.农村寄宿制学校:成本构成的变化与相关管理问题[J].人民教育,2006,(23).[4]刘尧等.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5]韩清林.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操作层面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2002,(4)[6]刘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J].教育与经济,2006,(1).[7]梁伟国.办学条件标准化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注点[J].人民教育,2005,(24).[8]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失衡,转型期农村教育的主要危机[J].教育科学,2007,(1).[9]张玉林.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战略与管理,2002,(6).[10]杨延宝.当前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4,(Z1)[11]刘宝超.关于教育资源浪费的思考[J].教育与经济,1997,(3).[12]耿申.学校适宜规模及相关设施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03,(5).[13]毛伟宾.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理论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14]李帆.教育公平需要政府“重点作为”[J].人民教育,2005,(23):5-8.[15]陈新阳、王一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寄宿制学校分析——以广西荔浦县为案例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6]和学新.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关于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1).[17]彭奇,肖俊之.办好寄宿制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18]吴伯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01).[19]杨润勇.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2).[20]沈百福、王红:我国义务教育完成率和经费问题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21]李帆。教育公平需要政府“重点作为”[J].人民教育,2005,(23):5-8.[22]赵枫岳,蒋桂莲,钱同舟.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布局与发展问题[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3]潘涌.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转型[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3).[24]张忠福.稳步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01).[25]曹新.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02).[26]扬承赋,田继承.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J].湖北教育,2006,(12).[27]谢毅,岑顺林.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6.(6).[28]吴伯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01)[29]杨润勇.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2).[30]黄亲国.关于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思考[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3).[31]石人炳.国外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3、报刊[1]本报记者.办学体制如何转变——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1-10-2.[2]本报记者.增加投入就是推进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8-11-12.4、网络[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教育部网.《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3]中新网.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脚步声.[EB/OL].[4]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4号[EB/OL].[5]腾讯新闻.教育部负责人就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答问[EB/OL].
本文标题: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8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