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阶层功能主要体现在分析社会中层结构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两方面,阶层是因资源在社会内部的不均匀分布而形成的团体。阶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特定的劳动分工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作用,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在不同人群中出现了阶层。阶层源自阶级,表现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改革开放前,我国呈现“2+1”的社会结构,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不仅形成了一些新的阶层,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从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中分离出来,而且在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新的阶层。在农民阶级内部,已经形成了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乡镇企业工人、农组干部、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在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公务员、知识分子、蓝领工人、白领工人、退休职工、企业家和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现在国内对于社会结构研究的说法主张搞阶层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的人群已经分化为十个阶层。首先现在我国是工业化、市场化的国家,所以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接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根据这个理论框架我们现在把全国7亿多就业人员作一个分析。第一个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指具有实际行政职权的干部,是实际负责的干部,他们占全国就业人数的2.1%。主要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员。第二个阶层是经理人员,包括国家公有制企业的老总、经理、三资企业的中上层管理干部,私营企业的经理人员。他们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6%,这个队伍还在扩大。第三个阶层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现在私营企业主接近千万户。第四个阶层叫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包括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工程师、医生、律师、文化工作者或者叫白领,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6%。第五个阶层是办事人员阶层,是跟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相对应的,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2%。第六个阶层是个体工商户阶层。我国把雇工7人以下的称为个体工商户。第七个阶层是商业服务人员,实际上也是第三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人员。这个队伍也是在扩大,将来要比第八个阶层大,现在是占11.2%。第八个阶层是产业工人阶层。制造业、建筑业的操作工人,是体力和半体力劳动者,产业工人阶层占21.7%。第九个阶层是农业劳动者阶层。这个数字已经够大,现在社会结构不合理主要在这里。第十个阶层是城乡的失业者和半失业者,这里讲的是城镇的。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看,阶层相对于阶级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可以更精确地描绘社会现实。相对于阶级分析应用于社会政治现实的“质”的把握,阶层分析的基本功能在于对社会关系的“量”的说明,在于对一定框架下具体社会关系理论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具体来说,它包括两大理论优势,一是能够提供比较大的信息量,二是能够深入到阶级内部、阶级之间和阶级之外的“中间地带”,具有分析社会的特定视角。阶层分析法以劳动方式、收入方式、收入水平和社会心态等多元因素为划分尺度,从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面,多方位、多视角地划分阶层,可以较为具体地研究各阶层的特殊利益,分析不同阶层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从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角度看,阶层分析弱化了社会团体间的差异,淡化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歧与矛盾,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扩大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文标题:马克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3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