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低碳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汇报
主要内容二、2012年课题目标及成果要求三、2012年开展的工作及计划执行情况一、研究背景和思路四、2013年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主要内容二、2012年课题目标及成果要求三、2012年开展的工作及计划执行情况一、研究背景和思路四、2013年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建筑领域低碳发展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降低碳排放交通工业建筑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建筑能耗问题的日益突出,降低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已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筑能耗刚性增长的重要纲领。我国民用建筑能耗逐年提高,并且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能耗的快速降低,建筑能耗的节能减排工作将大大加重,因此,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同时有利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1.1研究背景应对气候变化,迫切要求中国建筑领域适时进行战略性布局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1年11月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明确了减缓气候变化措施以及“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2050年前是我国建筑领域的转型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十二五”开局之后的10年,即2020年前应是我国实现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的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加速现代化进程,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对中国低碳建筑发展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1.1研究背景1.2中国建筑领域低碳发展战略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二、2012年课题目标及成果要求三、2012年开展的工作及计划执行情况一、研究背景和思路四、2013年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专题一:中国建筑领域低碳排放发展战略目标与路线研究子课题1:建筑领域碳排放分析与核算方法研究(1)针对我国不同气候区域以及不同功能类型建筑,研究影响建筑物碳排放的主导因素。(2)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碳排放核算边界;确定直接或间接导致建筑物产生温室气体的相关技术及设备的碳排放计算方法;(3)构建基于全声明周期的分阶段(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营)碳排放量化核算体系。数据支撑、基准体系,基础保障2.12012年课题研究内容专题一:中国建筑领域低碳排放发展战略目标与路线研究子课题2:建筑领域低碳排放国际经验研究(1)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在建筑领域低碳排放技术效应用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案,为我国建筑领域低碳排放技术路线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启示。(2)研究发达国家建筑领域低碳排放经济激励政策的制定依据、制定思路以及政策实施目标。(3)研究国外建筑领域低碳排放整个生命周期内建筑节能减排的监管实施和创新机制。创新汲取、兼顾国情,中国特色2.12012年课题研究内容2.22012年课题研究目标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通过数据调研,确定影响建筑物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碳排放核算边界;初步研究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分阶段;发达国家低碳发展经验•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经验,借鉴其建筑领域低碳排放经济激励政策的制定,汲取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减排的监管实施机制等,为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领域低碳排放战略研究提供必要条件;碳排放表征和控制方法•提出适用于我国典型气候区、典型功能类型建筑碳排放的多项关键指标及考量标准,研究表征与分析建筑领域碳排放总量的控制方法体系。2.32012年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篇《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低碳发展综合研究报告》《中国建筑领域碳排放分析与核算方法研究报告》形成建筑领域碳排放量化核算方法体系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碳排放核算边界,形成相关技术及设备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主要内容二、2012年课题目标及成果要求三、2012年开展的工作及计划执行情况一、研究背景和思路四、2013年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2012年3月26日,参加2012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低碳绿色建筑专场,加强了中外双方在低碳建筑技术领域的相互了解。•2012年3月31日,参加中欧零能耗建筑技术研讨会,会上对我院正在研发的低碳建筑结构——HQL体系的推广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12年4月8日~18日,我院相关研究人员赴德国慕尼黑、乌尔姆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先后参加了低碳结构体系、自动外遮阳系统、等9项技术交流和项目考察活动,本次考察成果,为我院相关低碳建筑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奠定了基础。3.1积极参加建筑低碳排放相关论坛•2012年6月28日,我院负责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暨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会成功举行。本项目预期将完善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标准与产品体系等。•2012年8月29日,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TEAM-PROJECTGESEUSCHAFT公司签订低碳建筑适用技术研发合作协议。•2012年9月28日,我院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医院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明确了各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2012年10月24日-27日,在北京参加中国首次DGNB(德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官方培训,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2012年11月14日,参加在天津举办的新能源新城市-APEC低碳城镇发展项目。•2012年11月16日,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南德意志集团能效论坛邀请函。3.1积极参加建筑低碳排放相关论坛目录1.碳排放实施目标2.低碳技术应用模式3.标准认证体系4.法律制度体系5.经济激励政策6.低碳发展创新机制英国2050年CO2排放量降低80%2020年的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34%2010年较1990年降低20%CO2排放量2008年到2012年间将降低12.5%CO2排放量美国2020年减排17%2025年减排30%2030年减排42%2050年减排83%日本2007的排放量达到12.142亿吨,居世界第四位。日本减排目标定为在1990年的基础上对温室气体减排25%,到2050年比目前减少60%~80%德国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135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德国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20%以上。同时承诺抬高减排幅度至30%。德国日本通过调研国外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并进行分析,为我国碳排放目标制定指明了实施方向。3.2建筑领域低碳排放国际经验研究目录内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低碳技术应用理念设计阶段整体控制舒适性与低碳节能结合控制整体能耗和碳排放低碳节能与环境共存低碳技术应用特点1、积极开发新技术2、恰当利用已存在技术1、注重高新技术开发2、从建筑热环境模拟的角度考虑节能3注重节能材料及份各开分1、技术体系完备、成熟2、注重新能源利用1、注重节能技术的实际效果2、能源利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主要国家低碳技术应用特点依据减碳约束目标,从宏观角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通过财税政策推进新能源技术研发,通过构建碳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能源技术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尤其在国际贸易中更为重视重视国际合作,集体优化低碳技术的有机组合推进低碳技术应用德国汉堡之家伦敦零碳馆贝丁顿零能源发展社区德国巴斯夫的“三升房”1.碳排放实施目标2.低碳技术应用模式3.标准认证体系4.法律制度体系5.经济激励政策6.低碳发展创新机制3.2建筑领域低碳排放国际经验研究目录1.碳排放实施目标2.低碳技术应用模式3.标准认证体系4.法律制度体系5.经济激励政策6.低碳发展创新机制美国节能减排标准标准分类标准名称特点国家标准MECIECC2000主要针对低层住宅节能ASHRAE90新建筑物设计节能主要针对新建建筑节能新建筑物结构中的节能法规联邦政府能源管理计划(FEMP)主要针对建筑物运行节能管理地方标准各州的节能标准针对各州具体情况指定节能标准行业标准各种示范性标准由全国性组织制定美国各州居民、商用建筑节能标准采用图德国节能标准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特点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建筑材料的制造能耗,二是制订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位的热工指标,三是CO2浓度排放量的指标。序号标准名称特点1《建筑保温规范》“WSchVO”通过最低温隔热指标来进行能耗控制,其控制对象主要是单项外围护结构,比如建筑外墙、屋顶、窗户等。2EnEV2002把节能重点转为控制建筑物整体的实际能耗和单位面积能耗数量。“EnEV2002”新法还规定,新建建筑在开工前必须出具建筑所需的采暖量、建筑物总能耗指标以及建筑物的热损失量,尤其是建筑物外围结构的热损失量必须给出完整的计算结果。只有这些指标全部合格以后才被允许开工。3EnEv2007直接控制建筑能耗的源头——能源外部输入值,即尽量减少对一次性能源的需求量。即指通过整体节能设计措施,一系列计算得出建筑所需能耗值,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各种不同能源之间的转换系数进行推算,由此得出整个建筑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并以此作为建筑的最高能耗约束量,要求其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需求少于此能耗量。德国节能标准中能耗计算方法演变近30年来,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低碳与建筑节能,不断修正建筑标准,成果显著。尤其是1990年以来,为了减排温室气体,要求更高,单位建筑面积的能源消耗量进一步减少,下表为德国、英国历次修订标准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要求的变化情况。建筑部位19521977198419952001屋面0.900.450.300.220.20外墙1.39——0.500.20-0.30地面0.900.900.550.35窗户3.503.503.101.801.50德国住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限值英国住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限值建筑部位19651976198019902002屋面1.420.600.350.250.16外墙1.701.000.600.450.35与地面接触的地板———0.450.25窗户———3.302.003.2建筑领域低碳排放国际经验研究目录1.碳排放实施目标2.低碳技术应用模式3.标准认证体系4.法律制度体系5.经济激励政策6.低碳发展创新机制评估体系制定时间国家评估对象评估内容与碳减排相关的内容BREEAM1990年英国新建建筑、已有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商场、超市)管理、健康与舒适度、能耗、交通、水耗、材料、土地利用、区位的生态价值、污染能耗、材料、污染LEED1995年美国新建或更新的商业建筑、现有建筑运营与管理、学校、零售商店、住宅建筑选址与规划、节水、能源和大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及创新能源和大气、材料和资源GBTool1998年加拿大新建建筑和更新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环境负担、室内环境质量、服务质量、经济管理能源资源消耗、环境负担Ecoprofile1995年挪威已建办公楼、商业建筑、住宅室外环境、资源、室内环境室内环境、资源CASBEE2002年日本新建建筑、已有建筑、短期使用建筑、改修建筑等建筑物的质量(室内环境、服务设施质量、室外环境)、环境负荷(能源、资源与材料)、建筑环境效率环境负荷(能源、资源与材料)NABERS2001年澳大利亚办公建筑、住宅、旅馆、购物中心、学校、医院和运输等不同类型建筑能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利用、废弃物和室内环境能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废弃物和室内环境DGNB2007年德国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教育建筑、城市开发生态质量、经济因素、社会与功能要求、技术质量、过程质量、场地质量生态质量、过程质量、场地质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概况美国LEED评估体系演变日本CASBEE评价体系澳大利亚“绿色之星”评价结果德国DGNB软件所生成的评估图3.2建筑领域低碳排放国际经验研究目录1.碳排放实施目标2.低碳技术应用模式3.标准认证体系4.法律制度体系5.经济激励政策6.低碳发展创新机制法律名称颁布时间
本文标题:低碳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