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921522220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统筹区域发展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在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好”字不断充实内容。从原来的“效益比较好”,相继增加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要求,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奠定了良好基础。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前提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的。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在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条件下,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存在的短缺状况基本改变,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2、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3、解决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的需要。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这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相对说来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要跟上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不断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为经济发展做战略筹划,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型国家的含义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任务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科技强国奠定基础。任务:第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品质,离不开遵循规律、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浮夸。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师昌绪、王振义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弘扬献身祖国的高尚情怀、严谨求实的学术操守和淡泊名利的学者风范,自觉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自觉净化学术空气,维护科学的神圣和尊严。思考为什么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工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一,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论述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答:各国有各国的国情,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进行转变,但经济发展不可能有完全一模一样的道路,我们想要模仿的经济模式当时的发展细节和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路还是要中国自己走。工业化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体和基础,高度民主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粗放型:高高低低集约型:低低高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2.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3.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想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统筹区域发展思考1“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怎样才能做到统筹区域发展?1答: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的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以及改革开放步伐和力度的不同,我国地区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优势和政策的倾斜,发展较早、较快;中西部地区因为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接收较缓等原因,经济仍然比较落后,这种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保持比较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扶持落后地区发展,是国家的既定政策,国家为扶持落后地区发展作出很大努力,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发达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采取西部大开发、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措施,扶持、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全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答: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要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引导成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意义江泽民1999年6月18日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在保持东部经济优势前提下,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西部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摘自中共中央“十五”《建议》)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走成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本文标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9215222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