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适应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的文化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由于地处高寒,因此就人类生存环境而言,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其基本特点是阳光辐射强、气压低、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氧量低、气温低、温差大,气候干燥,天气变化快。大多数地区为荒山荒原,生态环境脆弱,基本上没有纯粹的农业区,交通极其不便。在吐蕃王朝初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是本教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神权思想。到吐蕃王朝中期,佛教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神权思想开始居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十一世纪以后,藏传佛教各教派逐渐占据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十七世纪以后,随着格鲁派领主对西藏政权的掌握,格鲁派在蒙藏地区的广泛传播,其世界观和神权思想也占据了藏族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这种状况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后才开始改变。各种文明融合渗透萌发的文化藏族文化是各种文化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结果。横亘亚欧大陆中部的青藏高原,既将古老的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亚与西方文明加以隔离,也成为这几大文明汇聚的焦点。青藏高原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多元文明的汇聚地。六世纪吐蕃王朝初期形成的藏族文化至少有这样几个来源:一是西藏西部被称为象雄地区(唐代称为羊同)的文化,这一文化含有大量西亚,尤其是古波斯文化成分;二是游牧于青藏高原北部的羌族的文化;三是起源于藏东南森林地区,进而流传到拉萨河谷地区并日渐兴盛的雅砻文化。在吐蕃时期,藏族文化形成以后,受到了以佛教为标志的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巨大影响。一种新的以佛教和本教融合而成的藏传佛教文化为核心的藏族文化初现端倪。八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迅速东渐。十一世纪前后,印度文化受到伊斯兰文化的挤压,向北越过喜马拉雅山,大量进入西藏和其他藏区。这时中国内地适逢唐朝大一统局面结束,进入了五代十国以及辽宋金西夏等数百年的分裂时期,中原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大为衰落,因此,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藏族文化在佛本融合的同时吸收了大量印度文化成分,形成了以藏传佛教各教派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凭借各地方割据政治势力的支持,在广大藏区传播,影响着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并逐步渗透到了藏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十三世纪,元朝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以后,内地文化加强了对藏族文化的影响,使藏传佛教世界观与神权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藏族文化在明朝中叶西藏地方帕竹时期达到了顶峰。十五世纪以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兴起,使神权意识为主导的藏族文化发展到了极致,也使这种藏族文化走向衰落。在封闭、保守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的藏族社会走向垂死的同时,以藏传佛教世界观和神权思想占主导地位的藏族文化也逐步失去了鲜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日益趋向保守和僵化,不断扼杀藏族社会在精神世界的创造性。二十世纪上半叶,这种保守和僵化趋于极致,代表这种文化的僧侣们摧残着一切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新文化的萌芽。《布达拉宫》画册《大昭寺》、《罗布林卡》、《古格王国遗址>>①收分:传统藏式建筑墙体处理上,下宽上窄的收类式设计手法。②“阿嘎”土:建筑用土,主要用于藏式传统建筑的房顶防水材料和铺地材料,质地坚硬,防水防潮效果极佳。③钦莫:旧西藏对手工艺人高职称的统称,具体职称分类是(1)崃参巴(相当于教授,六品官吏)(2)仲朵(相当于副教授)(3)吴钦(相当于讲师)(4)吴琼(相当于助教)(5)景西(相当教师)(6)学徒(相当于学生)觉域派是公元11世纪产生于西藏的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该宗派源于南印度著名僧人帕丹巴桑杰,由藏族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所创立,是藏传佛教史上唯一由女性创立的一个宗派,这在人类宗教史上尚属罕见。觉域派的教法,主要是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宗义,结合大手印觉法修持的一种法门,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故觉域派的教法,又称般若波罗蜜多之觉域法或大手印觉法。独特的教法义理和别具风格的修持方法,使之成为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宗派,觉域派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过深刻影响,而且曾几度风靡整个藏区,在藏族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一、觉域派的历史渊源觉域派,其宗派之名是依觉域派教法之义而得的。说该宗派以慈悲菩提之心断自利意念,以空性见断轮回流转之根源,此二和合共同断除“四魔”,即“我执”,故而立此名。“觉域”在藏文中有两种书写方法,即gcod-yulh和spyod-yul,其中“gcod”,藏文字意为“断”或“断灭”;“gcod”即“境”,觉域(gcod-yulh)意即“断境”,说该宗派教义能够断灭或断除人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源;后一种写法“spyod”,字义为’行”;“域”(yul),字义同上,“spyod-yul”即行菩萨所行持的方便智慧之道,以心识体悟一切皆空之万物本性,从而达到涅般境界,故而又得此名。觉域派虽然有两种书写方法,但是其意基本一致,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觉域派,最早源于南印度僧人帕丹巴桑杰(?—1117年),故此,也有一些藏文史籍将这一宗派作为息解派的一个分支或支派。根据《丹巴桑杰传》记载,帕丹巴桑要第四次进藏(也有史籍记载第三次入藏)时,途中与从印度学法返回的雅隆玛热赛波相遇,将觉域即能断教法,诸如《大乘能断小经义导释》,《能断泄障六部》、《教诫亲训十一》及《虚空启门心识》等,传给雅隆芒卓地方的玛热赛波和享有宁玛派密宗大成就之称的交释迦益希、宁堆的藏巴札钦和札琼二少年等师徒三人。其中《能断泄障六部》书于文字,《教诫亲训十一》被授密训。二少年依这些教法修持,获得验证,成为二成就瑜伽士。这是觉域派教法最初传入藏地的情景由于帕丹巴桑杰授密训,觉域教法一时只是在其弟子中单传或密传。最早从帕丹巴桑杰受授觉域教法的雅隆玛热赛波在他的晚年时,把觉域教法单传予其近侍宁巴贝热。帕丹巴桑杰的另一位弟子觉释迦益希,又将此教法传授予其侄子觉索南喇嘛。从此,觉域的教法开始在藏区传播。因这一传承的相承者多为男性,故又称做“男传觉域派系”。男传觉域派系的教授,主要以修持断除疾病等诸烦恼为宗义,教法类别不多,传播范围不广,故在当时未产生大的影响。二、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与觉域派的形成玛久拉仲(公元1049—1144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出现的一位杰出的女密宗大师,出生在西藏山南的措美地方。由于家庭熏陶,玛久拉仲三岁时能念诵六字真言和圣救度母经咒等。五岁识字和学习语法,八岁时谙熟书中的文字和字义,一日内可诵读《般若八千颂》二遍,其神速和对般若经义不同寻常的理解天才,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故誉称她为“希热仲美”,即“智慧明炬”。她的名字由原来的仁钦仲美,传称为拉吉仲美,即拉西地方的智慧明炬、“玛久”为尊称,意即“唯一母亲”或“独尊母亲”。她十三岁时母亲去世,随姐姐东措仁钦本在格西阿东座前修习《般若六波罗蜜多》。十六岁时,在格西札巴座前修习广、中、略三品《般若波罗蜜多》。二十岁时,她遇见以获得新旧密宗大成就著称的交顿巴索南喇嘛,在他座前授受“甚深三昧四灌顶”、“大加持灌顶”和“幻化灌顶”等。其后,玛久拉仲从夏玛尔巴修习了《慈氏五论》;从喇嘛白顿巴修习了《大圆满法》;从喇嘛亚塘巴修习了《大手印法》、《那若六法》、《圣救度母》、《时轮》、《三歌》和密乘四续部《事部》等深奥教法。此时,玛久拉仲与聂堆的玛觉绛曲、后藏的香姆嘉塘、拉萨的聂玛同称为觉域派之四空行母。其后玛久拉仲在札塘喇嘛格西札巴座前学法时,与帕丹巴桑杰相遇,帕丹巴桑杰称赞玛久拉仲曰:“身具四种大智慧,佛母空行之化身,启开三摩地之门,降伏众空启门心识》、《三摩地四灌顶》、《定见亲训》、《能断泄障六部》、《幻化能断密训》等觉域派教授。二十三岁时,在大成就顿巴希热本座前,玛久拉仲修习了十二因缘之流转,还灭等教授。与印度班智达陀巴扎亚相遇结为夫妻,生有二子一女(有说三子二女等),次子托宁桑珠是玛久拉仲教法的主要继承者和宏扬者。三十四岁后,玛久拉仲离开家庭,再次剃度出家,削发为尼,并拜谒其尊师索南喇嘛和喇嘛扎巴,从索南喇嘛受授“帕姆成就五神灌顶”。其后,赴定日再度拜见帕丹巴桑杰,受授灌顶和多种深湛秘诀与修持法。并依帕丹巴桑杰授记,游历一百零八座雪山、“年”地(藏族原始神祗之一),苦行修持,获得大成就,成为藏地著名的女密宗大师。三十七岁时,玛久拉仲以桑日卡玛尔(zangs-ri-skhar-dmar)的修行洞为根本道场,广收门徒,传授自己独辟溪径体悟到的佛教学说和别具特色的密宗修炼方法,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觉域派,又称女传觉域派。玛久拉仲在雪域庞大的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女大成就者和密宗大师而名震四方。其教法亦不径而走,播及整个藏区乃至印度、尼泊尔等国,产生巨大影响。觉域派在当时是唯一从藏地传入印度、尼泊尔的藏传佛教宗派。玛久拉仲著述立说,撰写了《般若波罗蜜多觉域派教法理义和秘诀精髓奥义心要》、《般若波罗密多秘诀觉域派教理佛经大品》、《精髓品》、《心要品》等许多觉域派重要论典法本,使其教理更加完善和体系化。玛久拉仲一生中培养了无数弟子,她的弟子遍及整个藏区,特别是她培养了大批尼僧。玛久拉仲这位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尊母”或“伟大母亲”的藏族出家女性的优秀代表,藏传佛教的一代女领袖,于公元1144年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五岁。玛久拉仲被后人奉为智慧空行母的化身加以崇拜,迄今在藏区的一些寺庙中,仍可亲眼目睹为这位杰出女性供奉的塑像、唐卡等,她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说明的是,藏传佛教觉域派从公元11世纪末形成以后,出现许多传承,并在广大藏区兴盛流传,构成觉域派历史上的“前弘”。但由于此派不注重建寺造庙,不依赖地方势力,也没有严密的组织与制度,特别是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觉域派的寿命也与息解派一样,极其短暂,到16世纪末,觉域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已不复存在。然而她的教义仪轨则被藏传佛教的其他宗派所吸收,不仅融入各宗派的教理之中,并宏传于其他宗派之众信徒中,如在势力最强的格鲁派中,形成“耳传觉域派传承”,还形成了贡日卡卓玛女活佛传承体系,迄今相沿不断。在本世纪初,觉域派教法又一次风靡雪域高原,被广大僧俗崇奉信仰,形成觉域派史上的“后弘”。三、觉域派教法的主要内容觉域派的教法,主要是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宗义,结合大手印觉法修持的一种法门。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人世间一切苦恼的根源。故觉域派的教法,又称般若波罗蜜之觉域法或大手印觉法。觉域派的教法,据藏文典籍《宗教源流史》记载:“觉域派教授之实质,乃以般若波罗蜜多随顺密教而修行,此教授源于广、中、略三品《般若经》,特别是《集经》。其符合众先贤之观点。《集经》云:‘四因成就菩萨力,四魔难胜亦难动,安住空性不舍众,依教奉行佛加1、安住空性;2、不舍众;3、依教奉行;4、如来加持。四因是觉域派教法的四个要点。1、安住空性,是指修空性见;2、不舍众,是指修慈悲菩提心;3、依教奉行,是指道之根本要依止善知识;4、如来加持,是指皈依三宝、观资粮田、行七支曼陀罗供养等。四因中,修空性见,修慈悲菩提心,此二为觉域派修持之正行;依止善知识、皈依三宝、观资粮田、行七支曼陀罗供养等为觉域派修持之加行或前行。四魔难胜,即获得究竟之决量和具足菩提萨垂善巧之力。就是说此教授具有菩提萨垂善巧方便修持之摧毁有寂之一切坏损之力,此乃觉域派之究竟果位。以上是觉域派教法的基本要义,也是觉域派僧尼修持的基本要义。可以说觉域派以广、中、略三品《般若经》的甚深空性大手印与《喜金刚第二品》等密教相随顺而修持,形成了自己别具风格的教法理论体系和修持方法。下面对觉域派的“大手印觉法”和“四魔觉域法”略作阐述。(一)大手印觉法大手印觉法,专指觉域派修持的一种教法,是觉域派的基本教法。它不同于藏传佛教其他诸宗派,诸如噶举派等修持的“大手印”。玛从拉仲将一般意义上讲的“大手印法”分为:正法大手印、业之大手印、三昧耶大手印、乐空大手印和明空大手印等。具体而言,由情器世间所摄的诸法,就其本体或元始而言,皆无自性,即自性空,因此其自性为空性者便称作正法大手印或法印。如果瑜伽行者能
本文标题:藏族。藏传佛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7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