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张友群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总之,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否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非公有制经济•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非公经济的作用:•第一,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集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我们有着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能够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进行大的结构调整、开展公开竞争、搞好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以及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有着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的优越性。(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第二,非公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形式。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第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第三,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先富”和“共富”的统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第二,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拉开个人收入差距,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效率。然而收入差距过大,也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甚至引发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构架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最鲜明的特点:第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第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主要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来管理国家。第四,这种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一,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第三,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便于协调各方,促进社会和谐。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它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而建立的。•第二,凡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第三,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第四,作为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五,遵守宪法,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令。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具有民主性、群众性和社会性。•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城市,主要实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内涵: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第三,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依法治权。第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2、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第二,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第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立法精细化。•第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总体要求:•第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进行。•第三,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基本原则:•第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第二,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第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2、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第二,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第三,发展基层民主。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第一,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第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文化,即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中反映。•第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新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四)发展教育和科学•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当代,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点任务:•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第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第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总体要求:•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关键之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当下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要优化教育结构,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2、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统筹城城乡,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3、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要应保尽保。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健全廉租房制度。4、建立基本医疗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8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