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开学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实施计划
1开学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实施计划为了做好小学开学复课之初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确保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尝试制定了开学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的工作计划。一开学复课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1.优化线上教学策。认真总结延期开学以来“互联网+教育”实施经验,继续做好线上教学资源开发和平台运行维护,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学模式。要深入实践教育信息化2.0行动,着力搭建常态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五育并举,加强线上多样化课程资源供给,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学生线上体育、社团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2.全面摸排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学生开学复课前一周,我准备以班级和学科为单位梳理学生网络学习上线情况、学习状态及作业完成情况,同时通过网络调查问卷、个别沟通或意见收集等形式,了解学生前段时间网络学习相关内容掌握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和想法。3.系统梳理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开学复课前一周,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回顾梳理前段时间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作业训练试题,针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分析学科关键知识点和能力点有无疏漏之处。4.科学命制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开学复课前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前段时间线上教学内容,命制学习质量检测试题,用以开学复课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试题既要增大覆盖面,又要突出主干知识;既要检测必备知识、基本技能,又要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既要考虑命题的检测功能,又要根据网络教学实际情况适当控制试题难度。5.准备充足教学用品,开学即上课。学校在全面落实防疫物资储备的同时,重点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尤其要重视电子教学设备的全面检修和实验仪器的充分准备。开学前,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保证每一所学校教师开学即能上课,学生进班即可听课。6.学校要指导家长积极关注政府部门关于学生开学返校的信息,及时做好开学初的安排。督促孩子收拾好行囊,储备好开学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整理好寒假作业,线上学习的笔记、作业等,以备开学返校后给老师检查。对于线上学习期间常备的电子产品,开学后各校要严格控制使用,防止学生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影响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要适当增加纸质的练习、作业和教辅材料的使用,逐步消除学生因长期使用电子屏幕形成的视觉倦怠。二开学复课之初,做好教学衔接工作1.及时召开教师收心和开学复课动员会。开学复课后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学生管理与前段时间的网上教学有很大区别,各学校应在开学之初及时召开全体教师收心和正式开学复课动员会,让全体教师从思想到行动都尽快收归校园,为学生返校后,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教学做好充分准备。2.上好开学复课第一课。开学复课的第一天,各学校各学科教师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上好开学复课第一课。在“第一课”上,注意疏导学生不良情绪,减轻疫情影响。重建班级文化,强调纪律观念,重整精神风貌,优化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摆脱线上学习期间产生的对手机、电脑、平板等学习工具的依赖,建构日常学习行为规则。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了解学习2进度,清楚模拟考试、期末考试等时间节点,制定学习计划,行止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抗疫素材,把握防疫关键点,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奋斗精神。建议在复学之初要上好三堂课:第一堂是面向身体健康教育的防疫指导课,第二堂是面向心理健康的心理辅导课,第三堂是面向家国情怀正能量的爱国引导课。3.做好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掌握学情。学生返校复学后,各学校应尽快组织进行各学科线上学习质量检测,准确了解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实际情况。各学校要根据检测情况,借助相关数据,做好学情分析,找准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实际落点和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既要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分析,又要以学科为单位分析;既要针对学生整体进行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又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分析,明确个性问题;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既要找出问题所在,又要挖出问题根源;既要做到教师清楚,又要做到让学生和家长也清楚。三开学复课之后,做好教学调整工作1.恰当选用教学方式。开学复课后的首要任务是针对前段时间的网络教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查漏补缺不等于重新学习,不主张开学复课后,老师们对前段时间线上教学的内容从头再讲一遍。一来本学期时间不允许,二来不加选择地重讲,不管是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是事倍功半的事情。复课后,建议各科教师把疫情期间所讲内容进行归类整合,课堂上以单元小结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回顾,运用小专题讲解的方式训练提升,强化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可运用混合教学模式,继续利用已经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将网上的课件、学案、微课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络平台上,方便学生在课后弥补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对线下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对于前段时间线上学习遗存的缺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弥补:(1)集中突破。对于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教师可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2)平时课前补充。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较强的新课内容,可在新课学习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前后知识勾连复习,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衔接上实现无缝对接。(3)对于中等生和基础薄弱的后进生,学校可以根据网课学习效果检测情况,适当打乱班级,进行合班分层,利用下午自习课安排学科教师集中辅导。(4)对于存在个性化问题的个别学生,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另一方面可安排帮扶教师,遵循低起步、耐心教、补台阶的原则,进行针对性辅导,争取做到全体学生“不同起点,相同终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5)建立学习小组,发挥帮带作用。开学复课后,教师的工作多头并进,会非常紧张和忙碌,为了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快、更好地完成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建立学生学习小组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手段。老师们可结合班级原有的学习小组稍作调整,根据学生层次和能力差异建立新的学习小组,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解决学习基础薄弱学生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总之,开学复课后,各学校要依据校情学情,科学而又有创造性地选用教学方式,做到科学过渡,无缝衔接,确保在每个学生都较好掌握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教学。2.科学调整教学计划。本学期开学复课后的教学时间总体上分为线上教学查漏补缺和讲授新课两个阶段。各学校应根据本校各年级各学科课程内容总量、学3生线上学习情况、本学期教学时长、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及效果,科学调整教学计划,保障国家规定的课程开齐开好,落实到位。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避免因片面追赶教学进度而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筹和合理压缩。对于第一阶段教学,建议各学校针对本校各年级学生前段时间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情,进行2—3周的查漏补缺,之后适时安排进行期中考试,对补习效果进行再检测。对于第二阶段的教学,建议在提前摸清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根据各学科线上教学查漏补缺实际确定工作节点和本学期剩余教学时间,精细编排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提前开展单元化的在线教学设计,以单元为力度来扩大教学设计的空间(语文学科单元备课可参考“宁川小语”微信公众号资源),确保有序高质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3.合理控制教学容量。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优化教学设计,适当整合教学内容。对毕业班教学,要着重夯实学科基础,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避免重复讲解,要依据考点复习。在知识梳理时,可采用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工具,整体呈现章节知识结构,让学生整体性建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四加强调适学生心理,减轻学习压力1.“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督促,线上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下列心理现象:因担心假期线上学习效果不扎实的焦虑不安的心理;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线上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心理;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传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的心理等。2.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复学的前两周,要通过年级视频分享会、班级班会、心理辅导课、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减轻学生焦虑情绪。同时加强学生生命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的知识,加强防护个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3.平衡各科作业时量。在不加重学习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学校教务处与年级组要对各个学科的作业种类、质量与时间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与督查,以平衡各学科作业时量,要让学生乐于做、做得完、有收获,要求教师必须布置多少就批阅多少,讲评多少,确保作业起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拓展素养的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与复习效率提升。五教研引领教学,提供专业支持1.整理好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教研组要把对“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思考和策略作为近期教研活动的重点,发现和鼓励学校老师整理好个人教育教学的优秀案例并交流学习,鼓励全体老师对于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进行思考。2.及时搜集整理信息助力复学后教学。各教研组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好来自各方面的学科教学信息和资源,指导好复课后的衔接和安排。
本文标题:开学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实施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9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