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儿童发展心理学函授考试复习思考
1儿童发展心理学函授考试复习思考1、简要阐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至少三种)2、(1)、成熟势力说(格塞尔,1929,TC爬梯实验)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有序交替儿童身体类型与个性之间有明显相关(2)、行为主义观1(华生,婴儿害怕实验,1919)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白板说)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的量变过程(3)、行为主义观2(斯金纳,白鼠实验)儿童行为可以通过强化塑造强化既可以塑造行为,也可以矫正行为(4)、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攻击实验)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是观察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我强化是个体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发生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5)、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临床精神分析)潜意识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早期经验对个体发展尤其重要(6)、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临床访谈与实验)个体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环境的影响个体发展受“成熟”、“自然经验”(与物理环境接触所获得的知识)、“社会经验”、“平衡化”等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发展有共同的发展阶段与一般模式(7)、社会—文化——历史观(维果斯基)发展既有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也有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发展大部分得益于“由外向内”儿童发展就本质上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最近发展区的获得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头2、试述儿童心理研究设计中的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及两者的优点与不足•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同一时间内”?•横断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因此这种设计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其不足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断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世代效应”(cohorteffect,也称群体效应)的影响,即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纵向研究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纵向研究还有助于探明早期发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有益。•纵向研究体现出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样的代表性。•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不可避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3、你是如何理解发展这一概念的,你认为人的发展特别是儿童的发展有什么根本性的特点?2•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的整个人生历程内,由于经验、内部成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其心理和行为随年龄推移所发生的连续变化。••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4、如何理解关键期概念的含义和意义?•形态学家发现,只有在植物衍生的某个特定时期,加上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特定的形态变化,这个时期就称为敏感期(sensitiveperiod)。或者说,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例如,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机体各系统与器官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若受到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就极易造成先天缺陷。•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心理学家运用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关键期的存在:鸟类的印刻、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语言的习得以及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5、如何理解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观?(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变化的结构与不变的机能认知结构: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是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方式(organize)。图式:|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主要有动作格式与智慧运算。结构具有建构性:认知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知识在本质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最初就是纠缠得不可分的——发生的”生物的组织与适应机能是发展的不变性法则。组织机能:通过整合和协调生理或心理结构,最终形成比较复杂的系统。适应机能:不断地运用和修改个体构建和解释世界的方式.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与顺应6、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特征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未期出现智慧结构。2)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民工在头脑里进“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获得了守恒性;群集结构的形成。7)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儿童思维此时己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7、什么是元认知,儿童在认知过程中的元认知活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A、元认知知识:记忆过程中主体关于人、任务、策略及相互关系的知识B、元认知监控:将认知进展与记忆目标相比较,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C、元认知调节:计划、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8、什么是依恋?影响早期依恋有哪些因素?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影响依恋的因素A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母亲的敏感性(对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和反应性(恰当、及时、一贯地)——敏感过度:回避性依恋;不一致抚养行为:反抗型依恋B儿童的特点:外在的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和内在的气质特点•C文化因素:跨文化研究结果的差异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3•依恋关系具有是传递性9、试述儿童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1)2岁时初步表达如内疚、害羞、嫉妒和自豪感等复杂的情绪2)具备了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及其前因后果的能力3)用语言交流情感体验4)能够以更为多变和可控的方式表达基本情绪5)6、7岁始出现掩盖自己真实情绪状态的能力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强情绪更富有稳定性10、如何理解“快乐的损人者”现象关注的问题:一是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二是该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的解释:儿童只是把道德规范当作一种知识,而未内化为动机;情绪归因受到其移情能力的影响发展变化的过程:4岁儿童基本上根据结果与意图的匹配关系判断损人者高兴;8岁儿童能根据损人者违反了道德规范从而判断他感到“不高兴”从“高兴”到“不高兴”与儿童理解冲突情绪的能力有关唐纳德森(Donaldson,1986)认为,儿童理解冲突情绪的能力的水平包括四个水平11、简述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家庭系统特点家庭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社会系统,各个系统之间发生着双向的调节作用,任一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对其他自系统发生影响系统特点:1)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抚养行为与儿童行为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2)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3)家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社区和文化系统)4)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随着儿童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12、谈谈你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的理解和体会家长的教养方式,鲍姆令德关于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两个维度:要求(demandingness):指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加以督促反应性(responsiveness):对孩子的爱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的需求的敏感程度。他从两个维度把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溺爱型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儿童有较多的温情、较明确的要求和较为一致的反应,能够在亲子间相互接纳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儿童的约束。专制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儿童的成熟行为有较高的要求,但对儿童反应较少,对儿童缺乏热情,对儿童的控制严厉、不妥协,且带有强制性。强调儿童要无条件顺从,对儿童的奖励和表扬较少,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期望和爱,但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忽视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不提什么要求。不同教养方式影响下孩子的心理特征:权威型:自信合作独立直爽善社交。专制型:反抗焦虑退缩依赖性服从溺爱型:任性幼稚神经质缺乏恒心冲动。忽视型:生活没兴趣、自控能力差13、简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儿童的同伴关系。(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14、试述儿童在不同发展时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1)婴儿的早期交往4最初的注视和触摸(3-4个月)6个月前的行为是单向的,缺乏互惠性1岁后互动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建立在母婴依恋质量的基础上2)幼儿的同伴互动---游戏3)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期:观点采择观点采择:个体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加以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Rubin)4)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期:友谊5)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期:集体15、简述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与表现•(1)自我概念:关于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性情、态度及价值观的认识。(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非常具体的,他们用可以观察到的特征描述自我。(3)学龄儿童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整合起来,从而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一些稳定的特点。(4)在青少年早期已经能够将各种分散的特征联系起来,如将“机敏”、“有创造性”整合为更高层次、抽象水平更高的“富有智慧”。但是这些关于自我的描述还没有系统化。(5)到青少年中期,青少年已经能够将这些看似相悖的观点系统化。16、试述儿童性别定性化过程的发展特点与表现1)性别恒常性发展••2-3岁,性别认同•4-5岁,性别稳定性•6-7岁,性别一致性•自己—同性—异性(伊顿,1981)•皮姆(Bem,1989)的实验2-3岁,性别认同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5岁开始)•4-5岁,性别稳定性3)性别偏爱(男孩偏爱男子气活动,女孩未必)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Brien&Haston,1985)•6-7岁,性别一17、试述影响儿童性别差异的因素1)生物因素:荷尔蒙影响及其讨论;大脑单侧化功能;染色体遗传特性2)父母的影响:A男孩的男子气主要父亲的影响B女孩的女子气影响源看法不一致C缺乏父亲的男孩缺乏男子气的原因讨论D父亲的重要性3)教师的影响4)教育内容的影响5)社会文化的影响5)社会文化的影响18、概述有关儿童攻击的两个重要理论3)挫折——攻击理论①最初观点(多拉德):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②理论的修正(米勒,1941)3③“武器效应”(伯克威茨,1978)基本观点: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5)信息加工理论(道奇)攻攻击击性性儿儿童童对对敌敌意意性性线线索索表表现现出出有有偏偏向向的的注注意意;;攻攻击击性性儿儿童童对对他他人人行行为为的的解解释释中中存存在在归归因因偏偏见见;;攻
本文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函授考试复习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