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龙源期刊网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作者:杜志喜董双叶杨宇翔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05期[摘要]艺术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任何国家、民族,对公民进行艺术教育都是必须的,社会高度发达的明天更需要科学技术艺术化,艺术科学技术化。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艺术馆的门口上写道:“不懂几何的人不要进来,”这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他们相互渗透,相互启迪,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两大领域。不远的将来,我国的教育必将逐步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更是离不开艺术教育的内容。[关键词]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审美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难以离开的是科学所带给人民的便利,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达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在科学发达的同时,艺术教育也相应的飞速发展,结果是艺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前进。以日本为例,尖端的科技无疑受惠于艺术的国民化教育。在工业发展的早期,日本的产品粗糙而廉价,后来的工艺提高是日本产品占据了世界市场的重要因素。这仅是科学和艺术联姻的一个结果。在国民素质教育上,日本同样是坚决执行艺术国民化教育。日本民众对艺术的普遍关注和热爱,有展览举办时,会有很多的民众到展览馆参观。而且,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对艺术的热爱使我感慨很多。在国内时,一般的展览尤其是油画的展览的观众寥寥无几,所有的也是圈内的人士,老百姓一般对油画的知识少的可怜。另外,对一些工业产品的包装标志的等知识,大部分的人更是所知无几,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样在于成教化,助人伦。艺术可以使人优雅从容。这点在具有古老艺术传统的欧洲社会,体现的更加明显。我们的很多社会政策要求民众保护环境,厉行节约,其目的是建设一个和谐幽雅的社会。但是要是民众粗俗不化,你的政策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我们都知道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他于“而立之年”主动放弃清朝翰林院编修的高位,回到浙江和上海创办新式学堂走“教育救国之路”。其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路就是蔡元培首倡。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在谈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谈论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回头看看蔡元培对现代教育的精练全面的概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为一体,以健全人格、发展共和为宗旨。蔡元培把艺术教育的意义概括为几个方面:一、艺术与生活:二、艺术与科学三、艺术与民众。龙源期刊网关于艺术与生活。他说:“所以,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和感情的调和”。关于艺术与科学,他说:“治科学之外要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有了意义,有了价值。就是在治科学时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呢!”关于艺术和民众的关系,他说的更加深刻:“时全民抗战期间,有些人以为无鉴赏艺术之余地,而鄙人则以为美术乃抗战之必须品。抗战所需要的乃是人人有清醒的头脑,又有坚强的意志,为养成这种宁静和坚强的精神,固然有专门的机关从事训练,而鄙人以为推广美育,也是养成这种精神之一法!”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在以后的教育推广中蔡元培都在提倡科学的同时,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力手段。把艺术作为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现在教育救国已经有了更新的含义,我们的教育在培养科学人才的同时应该提倡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的审美水平,在艺术的领域包括音乐美术方面。艺术教育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一种实现道德教育的手段,但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仅从教育上来说。他也不是单纯的形式。艺术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他的功能是其他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教育在技术之外于思想层次的诸如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激发创作冲动和想象力,增加高尚的文化修养、追求超越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是别的学科所难以替代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日益“现代化”,这“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就是全面发展。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具体指人的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情操、意志、审美等。就是说,对人的教育,既要有认识能力的内容,又要有社会功利的内容,还要有情感的内容。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教育的具体内容也是如此。现在我国把每年的正月十五晚,定为科学家和艺术家聚会日,1994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国际《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这说明。国家、人民重视科学与艺术的“嫁接”。并期盼结出丰硕果实。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由于“认真学习艺术和人文学科会促使科学进步。因为科学家会通过学习艺术而获得发展”(美国科学基金会认为),所以,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之于学校,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文明和走向文明的重要途径所谓认识文明是对人类已有文明的了解,人类对古老文明都是通过艺术来认识的。世界通过青铜器和陶器认识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湖北出土的“曾候乙”墓中的编钟了解到当时中国的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铸造技术的文明程度: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通过巴台农神殿和荷马史诗认识了古希腊的文明,通过佛教认识了古印度的文明。如果对这样高超的人类文明成就一点都不知道、不理解,就无异于文化上的文言。孔子曾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培养人达到最龙源期刊网高境界“仁”的最重要手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此,可以毫不忌讳地说,人类文明的质量可以通过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以及文学作品来衡量,必须使后一代的受教育者认识并理解文明的最深刻的作品,因为对过去文明的理解、认识,直接影响着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新的文明。所以,理解、认识以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的自己,理解和创造未来的文明。(二)启动思维、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一个受教育者若能象真正的艺术家那样,用钢琴弹出乐曲,奏出旋律,在白纸上作画、用胶片摄影,不仅能使他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当他运用这些技巧来直接创作或二度创作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感情和心灵的体验。如歌咏比赛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一是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整体意识,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二是身临其境地进行情感、思想的体验和表现,有助于情操意志的陶冶。艺术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借助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正是在同艺术家的相互交流中(包括艺术家的作品的交流),在对生活的重新体味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写他欣赏音乐时的心理活动,可以这么说,完全是白居易的联想、想象在起作用。随着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白居易一会儿联想到急雨。一会儿联想到私语,一会儿联想到莺语,一会儿联想到泉声,即使在音乐暂时休止的时候,也没有停止他的联想,他觉得另有一种幽愁暗恨,胜过有声之时。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同样。这想象的“产物”更能激发人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又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所以,创作、欣赏的体验过程本身就是积极地参与创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可以起着充当自由、文明、想象和理解的工具的作用。(三)能更有效地进行非语言的交流人类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多样的,仅语言就有上百种,可以通过文学等语言形式,也可以通过非语言进行交流。列宁说过,“不论走到何方,单凭国际歌那熟悉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朋友。”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德国音乐家德尔松)所以,音符具有语言的功能,因为曲调感是人的天性。著名音乐家李斯特说:“音乐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理解。同样,造型艺术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罗丹说过:“一位由于热情和理智而闻名的伟大的雕像,不应该龙源期刊网是他的肉体的再现。而应该是一种结构。结构的线条应该表达出这位伟大的灵魂……”所以,尽管他的巴尔扎克雕像结构单纯,线条简练。可是雕塑语汇却显得更深刻,通过人物带有倦态的表情,蓬松的头发。仰首凝视的神态,表现出巴尔扎克蔑视权贵,傲然独立的全部性格,非常集中地再现了这位伟人的内心世界。可见,除文学语言之外,也可以通过音乐及舞蹈、绘画等造型艺术进行非语言形式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交流。在今天,一些语言和非语言结合在一起。更易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如话剧、歌曲、电视、电影等。尤其是电视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日益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人们理解这种非语言的交流就显得更加重要。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音乐应成为国民的必修课。”我国从先秦时代就已对付艺术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术教育思想和艺术理论。《尚书·尧兴》上就记载有据说是舜的话:“奎,命汝曲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这可以看出奴隶主是很重视用艺术教育子弟的。再如《乐论》、《画论》等,甚至把风、雅、颂全部配置了曲谱。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乐被列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加强非语言的交流。古人早已认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日本的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我不以培养演出家为主要目的,我要培养孩子们有优美的心灵,敏锐的感觉和高尚的能力,使他们都成为优秀的公民。”由此可见,对受教育者加强非语言内容的教育,是有助于思维的全面发展的。正如语言的知识与技巧对走上社会是必不可缺少的一样,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与技巧也同样重要。(四)不会审美就不会生活不会审美就不会生活。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就不能欣赏美,不懂美的规律也就不能进行批判、进行创造。不知美也就影响对丑的认识,反过来。知道了什么是美的。还愁分不清丑的东西吗?让青年学生接触大量的(严肃、通俗)艺术作品,使学生从中判断艺术作品的优劣,并作出理智的选择。而他们的这些选择,反过来一定会影响艺术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在今天青年人欣赏艺术的王国里,涌动着通俗歌曲的大潮,如有正确的导向,使青年人能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并进行鉴赏,其意义远非今日青年人对艺术的理解。一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二是通过这样的欣赏,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三是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良好风尚的培养。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对当代优秀艺术的鉴赏。意味着更新的文明的诞生。同样,艺术教育对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心理也有影响。如在商品的选择上。在发达国家,家庭首先购买的是汽车、洋房和钢琴,而在我们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钢琴可谓是个很高的消费品,可在我国众多的钢琴持有者中,大多数却是收入不高的知识分子家庭(近几年面在扩大)。这种消费倾向反映出一个问题:知识阶层受教育的层次高。接受艺术教育的质量比常人要高。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影响也较深刻。在其他商品的选择上。也表现出这种影响。今天人们购买产品既注重质量又注重外形设计。换句话说。要注重使用价值,也要注意欣龙源期刊网赏价值。撒切尔夫人说:“设计是英国工业的命脉。”消费者购物讲究物品的两个价值:使用与欣赏。这对生产部门来说。就要促使他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必须注重外观,否则产品将败北。因为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人类审美能力的提高。导致人们的消费心理的变化。事实上,生产者对消费心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消费质量。日本的汽车
本文标题: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0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