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汽车保险概述第一节风险和风险管理(一)风险广义:某一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积极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狭义:(保险上的风险)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PS:针对人类活动而言,没有人类活动就没有风险。(二)风险构成要素1.风险因素2.风险事故3.损失1.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汽车风险因素:汽车质量结构性质不同:(1)实质风险因素(2)道德风险因素(3)心理风险因素(1)实质风险因素又称为有形风险因素指导致损失发生的物质方面的因素。比如财产所在的地域、建筑结构和用途等。南方地域要比北方地域发生洪灾的可能性大;木质结构的房屋要比水泥结构的房屋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机动车从事营运的要比非营运的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多属于保险责任(2)无形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指人们以不诚实、或不良企图、或欺诈行为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或扩大已发生的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指由于人们行为上的粗心大意和漠不关心,易于引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和扩大损失程度的因素。案例分析1某建筑队在施工时偷工减料导致建筑物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则:风险因素是()。A、偷工减料B、建筑物塌陷C、人员伤亡该风险因素属于()A、物质风险因素B、心理风险因素C、道德风险因素案例分析2某房东外出时忘记锁门,结果小偷进屋、家具被偷,则风险因素是()。A、房东外出B、忘记锁门C、小偷进屋该风险因素属于()A、物质风险因素B、心理风险因素C、道德风险因素2.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风险的可能成为现实,以致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例如,火灾、地震、洪水、龙卷风、雷电、爆炸、盗窃、抢劫、疾病、死亡等等都是风险事故。3.损失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和灭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精神打击,政治迫害等行为造成的结果一般不视为损失)1.直接损失:风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本身损失和人身伤害(实质损失)2.间接损失:由直接损失引起的其他损失直接损失间接损失财产损失雇员伤害及生病法律责任赔偿及抗辩成本正常利润(净现金流)损失经常性费用和额外费用更高的融资成本和放弃的投资机会破产成本(法律费用)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增加或产生引起引起风险(三)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普遍性3.不确定性4.可预测性5.发展性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例如自然界地震、洪水、意外事故。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风险的存在,也能够部分地控制它们,但我们无法完全消除它们。即风险是无法完全控制和排除的。尽管风险是无法完全控制与排除的,但就风险的发生而言,它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这种规律性又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风险、评估风险和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可能性。。2.普遍性风险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例如自然灾害、战争、个人的生老病死、企业的风险等。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新的风险也会产生,并且带来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例如汽车的出现使交通事故增加,发生交通事故时造成的损失增加,就是一个证明。3.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⑵时间上的不确定性⑶损失程度上的不确定性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是指虽然从统计学的大数法则上讲风险是必定要发生的,但就风险发生的具体地点是不确定的,即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以交通事故为例,交通事故每天都必然发生,但具体是哪一辆车、或在什么地点发生是无法预先确定的。⑵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是指即便确定某种风险肯定要发生,但发生的确切时间往往是无法确定的。例如地震,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虽然有时能够确定地震将要发生,但其所确定的发生时间却无法准确确定。地震预报的时间范围少则若干星期,多则几个月,甚至以超过一年。⑶损失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所谓损失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是指每次风险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事先是无法预知的。例如暴雨,我们可以预测暴雨的大致范围和时间,但无法预测暴雨来临时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再比如交通事故,我们能够确定每天将有若干起交通事故,但我们无法知道这些交通规则将会造成损失的程度。4.可测定性所谓可测定性是指抛开就个别单位无法测定的风险事故是否发生的情况,就总体而言,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针对一定时期内特定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情况加以总结和综合分析,依据概率论的原理可得出基本正确的预测结论。例如汽车保险中,可以根据大量的车祸记录、损失情况、结合其他众多影响因素,就可以测算出不同车险的费率等。5.发展性风险会因时间、空间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与变化。人类社会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风险。尤其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风险的发展性更为突出。例如原子能的利用、核电站的建立,就带来了核污染及核爆炸的巨大风险等。(四)风险的种类(一)按风险的性质分为纯粹风险、投机风险和收益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造成损失而无获利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只有两种:损失和无损失。投机风险:是指既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三种可能:损失、无损失和获利。如股市行情的变动、价格涨落、赌博等。收益风险:是指只会产生收益而不会导致损失的风险。例如接受教育可以使人终身收益,但对受教育的得益程度是无法精确计算的,而且,这也因人而异,对于不同人来说,虽付出的代价也相同,但收益大相径庭,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风险。(二)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为所致损失的风险。如偷窃、抢劫、罢工、动乱等。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动或估计的错误,导致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所致损失的风险。政治风险:又称国家风险,是指对外投资和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双方订约锁无法控制的原因,使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如外汇管制、进出口货物限制或禁止造成的损失。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科技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如核辐射、空气污染、噪声等风险。(三)按风险损失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财产风险:是可能导致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人身风险:是指人们因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如因为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导致个人、家庭或企业经济收入减少。责任风险: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赔偿责任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三)按风险涉及范围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基本风险:是风险的起源与影响方面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即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风险。例如和社会政治、自然灾害有关的风险。特定风险:是与某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即由特定的个人所引起且损失仅涉及。例如盗窃、火灾。二.风险管理(一)含义:是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对象——风险主体——任何组织和个体过程——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选择管理技术、评估管理效果等基本目标——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具体目标——损失发生之前的目标、损失发生后的目标(二)意义对于企业:1.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2.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失误3.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对于社会:1.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2.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3.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的社会经济环境(三)风险管理的程序1.风险识别:风险的判断、归类、鉴定2.风险估测:估计、预测损失发生概率和程度3.风险评价:衡量风险程度,决定是否采取措施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是最为重要的环节5.评估风险管理效果: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2、风险管理的程序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第三节风险管理风险的判断、归类、鉴定(1)生产流程分析法(2)资产财务分析法(3)风险调查法:主动调查、受托调查(4)风险列举法(风险清单法)风险识别:生产流程分析法实例第一步零部件与原材料运达缷货区第二步零部件与原材料移送货仓第三步着色、处理、烘干第四步移送机器加工并清洁第五步移送辅助装配车间第六步移送主装配车间第七步制成品检测第十步制成品铁路装载第九步制成品发货区第八步制成品仓储风险估测:估计、预测损失发生概率和程度风险估测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损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风险事故可能发生的次数;损失程度是指每次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金额。损失总金额:∑(损失频率×损失程度)风险评价:衡量风险程度,决定是否采取措施对比:损失总金额与单位的自我损失补偿能力。损失金额≥自我损失补偿能力,则转嫁风险;损失金额<自我损失补偿能力,则可以自留风险风险管理的技术最为重要的部分●可分为:(1)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2)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1)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主要表现为:事故发生前,降低发生的频率,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①避免——放弃某项活动已达到规避风险②预防——减少风险发生频率所做措施③抑制——风险发生时防止损失扩大通过事故发生前所作的财务安排,解除事故发生后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困难和精神忧虑,为恢复企业生产,维持正常生活等提供财务支持1、自留风险(对风险的自我承担)2、转移风险(将损失转嫁由他人承担)1)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通过经济合同2)财务型保险转移风险:通过保险合同(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四)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关系风险管理与保险所研究的对象一致风险是风险管理与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保险是一种传统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之一保险经营效益收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保险的定义广义——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合作保险等)狭义——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一)保险的含义1、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灾害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2、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3、从社会角度: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稳定器”4、从风险管理角度:风险转移的一种方法。二、保险的概念三、保险的要素保险要素是指保险关系的构成因素。(一)可保风险的存在(二)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三)保险费率的厘订(四)保险基金的建立(五)保险合同的订立(一)可保风险的存在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必须是意外发生风险应当使大量保险标的均有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性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分散性)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二)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保险的过程,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又是风险的分散过程保险风险的集合与分散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大量风险的集合体2.同质风险的集合体同质风险是指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性能、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三)保险费率的厘订费率厘定的原则:适度、合理与公平1.适度--应能足以抵补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有关的营业费用;2.合理--不能获得过多或超额利润;3.公平--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应与其承担的费率尽量一致。4.以完备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四)保险基金的建立是保险关系实现的物质基础保险基金:是用以补偿或给付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体自然规律所致的经济损失和人身损害的专项货币基金。保险基金的意义:是实现保险基本职能和保险业存在的现实的经济基础;制约着保险企业的业务经营规模;是保证保险企业财务稳定性的经济基础。保险基金的来源:开业资金和保险费,其中保险费是是形成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保险基金的形式:以各种准备金的形式存在的(
本文标题:第一章汽车保险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2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