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小石潭记复习全22答案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文学常识及文体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字,代家。河东解人,世称“”。他是“”之一。他与共同倡导了,并称“”。本文是他被贬永州是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散文《》的第四篇。二、1、实词解释(32分)隔篁竹..()水尤.清冽()为坻.()为嵁.()佁然..不动()俶尔..()往来翕忽..()斗折..()犬牙差互....()悄怆..()伐.竹取道()隶.而从者()2.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①描写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表现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文章分析1.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向我们逐渐呈现了小石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在移动变换中欣赏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2.“伐竹取道”与上下文哪些语句相照应?这句话可以说明什么?“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埋下伏笔。能够说明此地人迹罕至,十分偏僻,能体会到作者想探究竹林深处强烈的好奇心。3.作者怎样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分别突出了小石潭有怎样的特点?①“隔篁竹”深幽,神秘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生机盎然③.“四面竹树环合”深幽,凄清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4.文中哪些方面突出了水清?“水尤清洌”正面写潭水清澈;“全石以为底”侧面突出潭水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突出潭水清澈。5.作者在描写潭中游鱼时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动静结合的写法。表现鱼儿繁多活泼。6.游鱼的描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呼应了前文的哪一句话?给人以愉快的感觉。呼应了前文的“心乐之”。7.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高低不平来写的。就溪身形态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流势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同时作者将小石潭的岸势比喻成狗的牙齿,形象的突出了溪流的蜿蜒和源头的神秘。(2)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动静结合来描写小石潭,生动的写出了溪流曲折明灭的情态,形象的突出了潭水的蜿蜒和神秘,为下文凄清的氛围做铺垫。8.文中景中有情,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1)观鱼时,从“似与游人相乐”体会到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喜悦心情。(2)观鱼后,坐潭上,感到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反映出作者当时抑郁、忧伤的心境。(3)柳宗元改革失败被贬,寄情于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当他看到美景、自由活泼的鱼儿时,心情是愉快的。但这种愉快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或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你认为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乐是表象,忧才是本质。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0.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清幽的环境和优美、静穆的景致,从而抒发作者被贬官之后孤独抑郁的心情。11、“全石以为底”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既写出了小石潭的结构特点,又写出来潭水水清若无的原因。12、第二段写了哪几种景物?作者主要描写的是哪一种景物?请结合文章分析。写了两种景物,即游鱼和潭水。主要描写的是潭水。原因有二:一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自然要写到潭水,而且第一段已经提到“水尤清冽”。二是,第二段看似写鱼,实际上皆是侧面描写潭水,通过写游鱼的数量、游态、倒影等来衬托出潭水清澈。13、文中哪句话交代了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你如何理解其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以其境过清”这句话交代了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但是实际上离开小石潭的原因不在于此,是因为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诱发了作者潜在心底的的孤凄悲凉的感受,自己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一时郁结于心,难以释怀,故而离去。14、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你觉得其成为名篇的原因是什么?写法上作者能够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景物入画等特点来谈即可。1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写了潭水水清若无、澄澈的特点,用的是侧面描写。好处是通过写游鱼的数量和动态、阳光、影子来衬托出潭水清澈,全段无一处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16、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写在下面,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抓住,。将溪身比作曲折的北斗七星,将溪水比作成蜿蜒前行的蛇。这里运用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溪身曲折、蜿蜒的特征。1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容?高度概括了潭中凄清的自然氛围,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18.第一段,未见小石潭其景却先闻其声:水声清脆悦耳。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全石以为底。19.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试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写出了水“清”的特点?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时,鱼“影布石上”;“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既是写游鱼又是写鱼影。20.“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描写对象是游鱼.描写了鱼儿自由自在的游,使作者看到此景心生愉悦之情。表达了作者暂时寄情于山水得到喜悦、快乐的心境。21.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其郁闷彷徨的心绪可见一斑,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心绪?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中可以看出。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其中有何深意?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的潭的源头,渺茫和遥远。23.由作者对鱼儿生存状态的描写,可以想见作者当时的心绪如何?鱼儿欢快自由的游来游去,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一定是在羡慕的同时充满酸楚。24.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做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2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26.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见小石潭时小石潭幽美的环境?(2分)水、石头、青树翠蔓(写出两点就给2分)27.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请从写法上对“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段文字进行赏析。(2分)运用侧面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潭水的清澈。或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出了游鱼的活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28.“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情醉小石潭,让我们通过这独特的风景体会到了作者的复杂的情感。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作者被贬永州内心抑郁悲愤,想借山水排遣内心的压抑之情,初到小石潭被小石潭幽美的景色所吸引,心生喜悦之情,但是这种喜悦是暂时的,一经周围凄清的氛围所触发,内心深处的悲愤之情油然而生。29.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时,细笔描绘了潭中游鱼的形神姿态,生动灵活,情趣盎然,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澄澈透明(1分),借游鱼之乐折射出作者游览山水的愉悦心情(1分)。30.柳宗元被誉为“游记之祖”,他的山水游记描摹景物,寓意悠远,使得山水也带有了人的性格。作者“移步换景”,在对小石潭及周边景色的描写中,你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作者的内心情感由“乐”而“忧”,偏远幽静清澈的小石潭使作者暂时摆脱了尘世的烦扰和忘记了内心的忧伤,尤其是其中游鱼的自由自在使身不由己的柳宗元倍感羡慕。寂寥、凄清、寒凉的小石潭又与作者心中的孤独落寞相共鸣,引发了他更深更重的忧愁。(2分。两个方面各占1分)31.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并写出你题这个名字的文字依据。例:“听水径”文字依据:“闻水声,如鸣珮环”(3分)例:观鱼台文字依据:“潭中鱼可百许头”竹语轩文字依据:“四面竹树环合”(命名1分文字依据2分)
本文标题:小石潭记复习全22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3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