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脊髓灰质炎课件.ppt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目的要求熟悉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掌握本病各期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预防。引言由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引起,是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成功地研制了疫苗以后,本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目标要求在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1993年以来开展全国免疫日为形式的强化免疫活动,从1994年10月以后我国未再发现由脊灰本土野毒引起的病例。病原学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单股正链RNA。血清型:I、II、III型。耐冷、不耐热,体外生活力强。在肠道内与其他肠道病毒互相排斥。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鼻咽部、肠道等处可分离出病毒。在人胚肾、人胚肺、猴肾、HeLa,Vero等多种细胞中增殖。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的带毒者,人类是唯一天然宿主。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发病1周内。粪-口传播:主要传播方式。易感者普遍易感,4个月~5岁小儿好发。感染后获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流行特征夏秋季,以隐性感染为主。病毒口咽、肠道淋巴组织隐性感染血(第一次病毒血症)非神经组织、淋巴组织顿挫型感染血(第二次病毒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无瘫痪型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型瘫痪期无症状发病机制病理累及神经系统,以脊髓损害为主(尤其是腰段)。主要病变位于前角运动细胞。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病灶分布特点为多发、散发、不对称。神经细胞病变程度和分布范围决定了临床有无瘫痪、瘫痪范围及程度。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分型潜伏期9~12d(5~35d)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脊髓型脑干型脑型混合型1~4d;发热;呼吸道炎和胃肠道症状;症状消失,病情终止,称为顿挫型(大多数患者)。前驱期7~10d。热退后1~6d,体温再度上升(双峰热)。兴奋、多汗、四肢疼痛、感觉过敏、拒抱、颈背肌肉疼痛(三角架征)。可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异常。若3~4d体温下降,症状消失。迅速恢复者为无瘫痪型。瘫痪前期瘫痪出现在瘫痪前期第2~4d(瘫痪型)。脊髓型最常见,以颈腰段为主,四肢肌群多见。瘫痪特征:•弛缓性瘫痪(肌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瘫痪分布不规则,不对称性;•近端重于远端;•感觉正常。瘫痪期脑干型脑神经麻痹:常见第Ⅲ、Ⅳ、Ⅵ、Ⅶ、Ⅹ、Ⅺ、Ⅻ对脑神经受损害,出现相应症状。延髓病变: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但少见。瘫痪期瘫痪期脑型临床少见,患者出现意识改变,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混合型以脊髓型和脑干型同时出现为最多见。瘫痪类型受累部位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段……肩、颈、上肢胸段……膈肌肋间肌腰段……上腹肌下肢、下腹、背下部肌肩颈、上肢瘫痪,活动受限影响呼吸运动,呼吸浅速,鼻翼扇动,声音低微,咳嗽无力,讲话断续,可见呼吸运动反常现X线透视可见矛盾呼吸腹肌瘫痪下肢瘫痪,活动受限,背肌瘫痪,不能坐和翻身以及尿潴留,便秘脑干型(延髓型)第7对颅神经第9、10、12对第11对第3、4、6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面瘫舌、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声嘶,语带鼻音,饮水呛咳,软腭不能上提悬雍垂拉向健侧,伸舌偏向患侧颈无力,肩下垂动眼障碍,眼睑下垂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节律不规则,缺氧循环衰竭表现脑型大脑嗜睡、意识改变,昏迷、惊厥、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瘫痪与临床表现恢复期瘫痪后1~2周。肌力从远段开始渐恢复,初期快,6个月后减慢。6个月后仍不能恢复者(后遗症)。后遗症期并发症肺炎、肺不张、肺气肿。心肌炎损害。尿路感染。高血钙症、泌尿道结石。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大多正常。脑脊液检查瘫痪前期即可出现异常,早期细胞升高,后期蛋白升高,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病毒分离粪便、血、脑脊液。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第一周末开始升高。特异性IgG,双份血清4倍增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地区、接触史、服苗史等)。易感者(未接种疫苗)。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粪便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测)。种类区别中枢性瘫痪外周性瘫痪损伤部位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以及脑干脑神经运动核以下)肌张力增强(痉挛性瘫痪)降低(驰缓性瘫痪)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锥体束征)阳性阴性临床特征肌萎缩瘫痪肌肉无萎缩瘫痪肌肉明显萎缩中枢性瘫痪与外周性瘫痪的鉴别鉴别诊断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年长儿多见,有上呼吸道炎前驱症状。弛缓性瘫痪,对称性、上升性。感觉障碍。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鉴别诊断灰髓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发病年龄1~5岁较大年龄儿童瘫痪特点不对称非上升性对称上升性感觉障碍无或少有脑脊髓改变蛋白细胞分离轻明显早期出现不同点激素治疗无效有效共同点周围性瘫痪呈弛缓性脊灰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鉴别鉴别诊断肠道病毒感染。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婴幼儿假性瘫痪。鉴别诊断预后瘫痪肌肉恢复与神经病变程度有关1~2个月恢复最快。2~3个月内无恢复者,发生肌肉萎缩。6个月仍不恢复发生后遗症。治疗前驱期及瘫痪前期:卧床休息极为重要;避免肌注与手术的刺激;密切观察病情,对症处理。急性期治疗瘫痪肢体的护理,置功能位。应用促进神经肌肉传导的药物(瘫痪静止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瘫痪期采用推拿、针灸、功能锻炼等促进肌力恢复。畸形者可做矫形手术。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预防主动免疫(Sabin减毒活疫苗,三价混合)接种对象及方案全程免疫:出生后2、3、4个月时各服1粒。加强免疫:1、2、7岁时各加服1粒。接种注意点冬、春季接种,以冷开水送服。活动性、慢性疾病暂不宜接种。免疫低下或缺陷者忌用。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者。预防常规免疫、群众运动、监测、扫荡式接种四大消灭脊灰策略。国家免疫日——通过免疫高危险年龄组,通常0~4岁的每个儿童尽可能快地阻断野毒株循环。在中国,1993年12月,8200多万儿童得到免疫。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监测15岁以下儿童。14种疾病(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血标本送检要求。大便送检要求。(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本文标题:脊髓灰质炎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3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