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观察对象所有行为都收集到是不可能的。真正可以用来解释主题行为的,可能只是观察到的所有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此,取样观察应运而生。取样观察的基本原理与选择被试的抽样原理相似,即按事先选定的标准抽取部分对象为样本,然后以样本的结果推论总体状况。具体说,取样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使用预设行为类别的方法,以便观察者用记次或记时的方式来记录行为或事件。第一节时间取样法第二节事件取样法第一节时间取样法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时间取样法包含两个重点:一是找寻学前儿童行为中某些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二是这种代表性的行为只限于在某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的观察汪老师准备从上午9:30到11:00之间,观察自己班级15名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一共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她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另外,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汪老师准备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3次。观察结束后,每一名幼儿一共有3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典型研究:帕顿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研究6中游戏类型操作定义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并根据儿童社会参与程度和6种游戏类型的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在这一分钟中所表现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记入观察记录表。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帕顿是时间取样法最著名的早期研究者之一。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设计了观察记录表。表1-26种游戏类型操作定义游戏类型操作定义无所事事儿童没有做游戏活动,只是随意观望能引起兴趣的情景。如,没有观望的,便玩弄自己的身体,走来走去,跟从老师,或站在一边四处张望。旁观儿童基本上是观看其他儿童的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做游戏的儿童说话,提问题,出主意,但自己没有直接参加游戏。单独儿童独自游戏,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平行儿童能在同一处玩,但各自玩游戏,既不影响他人,也不受他人的影响,互不干扰。联合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或类似的游戏,相互追随,但没有组织与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合作儿童在为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每个儿童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并且相互帮助。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1234……游戏类型儿童代号联合合作无所事事旁观单独平行观察时,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儿童每次观察1分钟,同时根据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当时所从事的活动类型,填入表。帕顿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发展随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顺序性,即较小的儿童表现出单独游戏多,以后逐步发展到平行游戏,最后才是集体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时间取样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是封闭性的而非开放性的选择性程度很高要求在观察的一开始就作推断或解释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一)优点从观察过程中所需时间和精力来说,符合经济效益。观察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大量资料。减少了观察者在判断和推论上的变异性,提高了观察者之间的内在信度。能结合不同的记录技巧,如和描述性记录的方法相结合。(二)缺点从研究范围来讲,时间取样法仅限于研究出现频率较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每15分钟至少发生一次的行为)无法获取行为的详细资料,因此主要用来测量行为发生的频率,不研究或很少研究行为发生的原因。观察者无法按照行为发生的原貌处理资料,观察记录的部分行为可能不能正确代表所有的行为。(例)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首先应决定要记录哪些行为之后,给行为以明确的操作性定义例:对幼儿阅读行为的观察研究操作性定义有目的阅读:幼儿在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按自己的意识进行的阅读,即根据自己需求的阅读。无目的阅读:幼儿在阅读时无需求、无计划、无目标的随意性的阅读,即胡乱翻书等自由的阅读。教师指定阅读:教师在某一时间内指定幼儿读物的阅读,幼儿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而并非幼儿自由的阅读。幼儿阅读注意力观察记录表时间儿童代号活动类型有目的阅读无目的阅读教师指定阅读8:30-8:45AB8:55-9:10AB9:15-9:30AB(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明确观察的时距、时距间隔、时距的数目。时距:一次观察时间的长度,和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关。根据行为的持续程度、记录的简单和复杂的需要以及观察者的疲劳程度而定。时距的间隔:时距和时距之间间隔的时间。取决于所选取的时距长度、在此时距内所要观察的对象数目以及所要记录的细节总数。时距数目:在观察中一共要观察多少个时距。取决于观察多久的时间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三)选择记录方式时间取样法中大部分的行为记录方式:检核和计数检核:表示所观察的特定行为是否出现,只要行为出现,就要做一个记录的标记。计数: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的行为出现了几次。计时: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行为持续的时间。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时间段日期开始记录时间结束记录时间行为有否发生备注12月20日上午10:00上午10:15√22月20日下午3:00下午3:15√32月21日上午10:00上午10:15√42月21日下午3:00下午3:15√52月22日上午10:00上午10:1562月22日下午3:00下午3:15√72月23日上午10:00上午10:15√82月23日下午3:00下午3:15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时间段日期开始记录时间结束记录时间行为有否发生备注12月20日上午10:00上午10:15√王成22月20日下午3:00下午3:15√李俊、张艳32月21日上午10:00上午10:15√陈冬张艳王成42月21日下午3:00下午3:15√李俊52月22日上午10:00上午10:1562月22日下午3:00下午3:15√蔡昌李俊张艳72月23日上午10:00上午10:15√李俊82月23日下午3:00下午3:15紧张习惯的研究(检核的方式)记录方式:每五分钟的时距内出现行为就记录一次记录结果:在一个时距中,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1次,记录1次;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7次,记录1次。紧张习惯的研究(计数的方式)记录方式:每五分钟的时距内每出现行为一次就记录一次记录结果: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1次,记录1次;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7次,记录7次。婴儿哭泣行为的研究(1)第一种记录方式:选择一分钟为一个时距,观察者想知道这个婴儿是否有哭(哭泣行为是否发生)记录方式:记录三个1分钟。记录结果:甲婴儿哭泣3次;乙婴儿哭泣3次。婴儿哭泣行为的研究(2)第二种记录方式:选择一分钟为一个时距,观察者想知道这个婴儿是否有哭(哭泣行为是否发生),如果有哭,那么哭了多久(行为的持续时间)记录方式:记录三个1分钟。记录结果:甲婴儿哭泣3次,每次4秒钟;乙婴儿哭泣3次,每次1分钟。(四)表格的设计设计观察记录表首要的原则是保持简单化,使观察者能够比较方便且快速地进行记录。幼儿五种行为记录表记录幼儿姓名年龄行为害怕分享哭笑观望闲谈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平均次数第二节事件取样法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事件取样法是以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最著名的例子:道对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达维(HELENC.DAWE)关于“儿童争持事件的研究”达维(HelenC.Dawe)对学前儿童的200例争执事件的研究分析,是在自然情景中运用事件取样技术的经典研究。这项研究是在幼儿园的自由时间里,对儿童的自发发生的争执事件做了观察描述。观察者对25个月至60个月的40名观察对象(女19人,男21人)进行了58小时的观察,记录争执事件200例,平均每小时3-4次。1.主要观察内容①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②争执持续的时间;③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④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等);⑤争执者把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等);⑥争执时的特殊言语或动作;⑦结局如何(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等);⑧后果与影响(高兴、忿恨、不满等)。经过三个多月58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争执事件200例。2.观察结果①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生于室内;②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③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④平均争持持续时间不到24秒;⑤室内争持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持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⑥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⑦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3.达维的研究报告(部分):“在40名幼儿中间,每小时要发生3-4次争执。这些争执都很短暂,平均不超过24秒钟。在200次争执中,只有13次超过了1分钟。室内的争执比室外的要短,而且都被教师及时的制止了。与男孩子相比,女孩子很少卷入争执,攻击性水平也较低。争执常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相同性别的幼儿之间。然而,一旦男女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却只有三分之一能够象相同性别幼儿间争执那样得到和平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争执行为的出现有所降低,而攻击性行为的程度和报复倾向都有所增长。在大多数的争执中都有为了占有某种物品而发生的争执,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尽管有时在争执中也会出现哭泣和阻止等有声的情况,但无声的争执占主要地位。大部分争执是由参与者自行解决的,往往是年幼的幼儿被迫服从年长的幼儿,或是年长的幼儿自愿退出争执。在四分之三以上的情况下,幼儿在争执发生后,能够迅速复原,很快就显得很兴奋,而不是不满。”这段报告,对幼儿争执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特别是年龄差异,争执的行为类型,争执的解决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时间取样法的区别时间取样法获取的资料重在事件行为的存在,而事件取样法则着重行为事件的特点、性质,以此作为观察者注意的中心,而时间在这里仅仅是说明事件持续性等特点的一个因素。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可以研究的范围更广泛。事件取样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封闭性/开放性选择性程度比较高必须在观察一开始就作推断二、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一)优点第一,能全面了解行为或事件发生的过程。不仅可以获得有关行为或事件“是什么”的资料,还可以了解其背景、起因,得到有关“为什么”的线索,有助于分析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第二,节省收集资料的时间。每一次目标行为或事件的出现都可以及时记录,而不是持续的记录。第三,可用于研究比较广泛的行为或事件。没有特别限制的条件,适用性广。(二)缺点由于观察者集中观察特定事件本身,注重了行为的当时状况,不能充分了解导致行为或事件发生的条件和情境全部信息。三、事件取样法的使用原则1.确定要研究的具体事件或行为,确定其操作定义。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为或事件呈现频率应比较高,如儿童的争执行为、伙伴之间的友好行为、对成人的依赖性、儿童的社交能力等。2.预备性观察,选择要研究的行为。了解这类行为或事件的一般状况,便于在最有利和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观察。如,要考察有关儿童的交往行为或游戏等,需要在非集体活动的时间;研究儿童的语言通常选择有成人或其他儿童在场的情景下进行观察。3.确定所需要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事件取样法记录较灵活,可以采用提前编码记录,也可运用叙述性记录。有时观察者亦可编制简便适用的记录表格。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5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