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者:陈云灿刘帅刘小虎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7期【摘要】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一种闭合囊泡。利用特殊的脂质材料或将脂质体进行修飾,从而赋予脂质体不同的特性使其作为药物载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研究领域,是涉及基础理论较多的一项新技术。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优点。有关其研究很多,本文主要阐述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脂质体药物载体靶向早在60年代初,英国Bangham等[1]发现,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囊泡,类似于洋葱结构,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小囊称为脂质体(liposome)。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的工艺逐步完善,脂质体在稳定性差、包裹药物量少等方面的问题逐一被克服。本文对脂质体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脂质体近来的应用。1脂质体的简介脂质体是磷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相中,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在囊泡内水相和双分子膜内可以包载药物,类似于超微囊结构。其一般由磷脂和胆固醇构成,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药物递送系统。制备脂质体的膜材料主要为类脂类成分,有磷脂和胆固醇等。其中磷脂最常用。胆固醇主要与磷脂结合,阻止磷脂聚集成晶体结构。胆固醇趋向于减弱膜中类脂与蛋白质复合体间的连接,像“缓冲剂”一样起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脂质体的制备技术较为成熟,传统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乙醇注入法、高压均质法、超声法等;新开发的有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动态高压微射流一冻融法、动态高压微射流—乙醇注入法、加热法、冷冻干燥法等。脂质体的传统制备方法比较简单,适合小剂量制备,而不适合工业生产。新型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一、无残留有机溶剂、可工业化大生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2-6]。2新型脂质体的应用研究2.1长循环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也称隐形脂质体。脂质体表面可以通过神经苷脂(GM1)、聚乙烯吡咯酮(PVP)、聚乙二醇(PEG)等高度修饰,交错重叠覆盖在脂质体表面,阻止血液中调理素(opsonin)识别,降低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rm,RES)的吞噬或摄取,使脂龙源期刊网质体的清除速率减慢,血液中驻留时间较长提高体循环作用时间[6]。尤佳[7]等采用乙醇注入法将姜黄素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通过体外释放和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行为考察其长循环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较稳定,与原料药和普通脂质体相比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具有长循环的作用。目前,该类脂质体已被成功用于临床,如盐酸比柔比星脂质体(Doxil)是第一个得到美国认可的长循环脂质体。近年来,长循环脂质体研究已从单纯的长循环脂质体向多功能长循环脂质体,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温度敏感长循环脂质体等方向发展。2.2PH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是由PH(特别是低PH)敏感的脂质组成的,在低PH时脂肪酸羧基质子化而形成六角相,导致膜融合而达到细胞内靶向和控制释药的脂质体。疾病状态下病理组织的PH会发生变化,如实体肿瘤细胞外的PH为6.5,明显低于生理PH7.4;溶酶体内的PH也明显低于细胞质的PH。利用这些PH差异,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便可将药物选择性的递送到特定的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特定部位[11]。常用的载体材料有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CHOL、琥珀酸胆固醇单酯(CHEMS)等,可采用不同膜材或调节不同脂质的组成比例,来获得不同PH敏感的脂质体[12]。目前,该类脂质体临床上多用于抗肿瘤的药物。2.3温度敏感型脂质体温度敏感型脂质体是利用脂质体具有相变温度的特性制备的。当温度升高时,脂质体双分子层中的酰基侧链从有序的排列变为无序的排列,这种变化使得脂膜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由“胶晶”转变为“液晶”态。其厚度减小,流动性增加,造成包封的药物释放。2.4磁性脂质体磁性脂质体是在脂质体中包裹少量磁性物质制成,在体外磁场的作用下,将药物在体内定向输送、定位浓集,从而富集于病变部位减少毒性,提高疗效。常用的磁性物质有FeO·Fe2O3磁粉或磁流体。2.5免疫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是通过将载药脂质体与单克隆抗体或基因抗体共价结合构成的,借助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在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来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免疫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优点,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但研究最多的还是用于肿瘤靶向治疗。.3展望近年来,新型脂质体的研究已从单一脂质体向多功能脂质体如PH敏感免疫脂质体、热敏感长循环脂质体等方向发展。大量文献报道了多功能脂质体的制备和体内外研究,这些新型脂龙源期刊网质体在稳定性、靶向性和疗效方面都比传统脂质体有明显改善,但新型脂质体各自仍存在自身的缺点。如PH敏感免疫脂质体易引起免疫反应,热敏感长循环脂质体由于亲水性大分子的嵌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脂质体的热敏性驯,大量生产时如何控制药物的包封率和如何保证载药量,长期存放的稳定性如何。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进一步推动脂质体的实际应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所转运的药物种类和范围将不断扩大,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脂质体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同理论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具有多种功能的脂质体必将成为靶向制剂的大亮点,为人类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时肿瘤提供支持。参考文献[1]BanghamADStandishMM,WatkinsJC.Diffusionofunivalentionsacrossthelamellaeofswollenphospholipids[J].JMolBiol,1965,13:238-252.[2]夏菲,基于超临界强化溶液分散法制备营养素脂质体前体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3]盛竹君,徐维平,徐婷娟,等.脂质体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业,2015,24(23):6-9.[4]李秀英,曾凡,赵曜,等.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6):1904-1909.[5]杨剑.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脂质体制备及由穿孔实验.[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6]KraftJC,FreelingJP,WangA,etal.EmergingResearchandClinicalDevelopmentTrendsofLiposomeandLipidNanoparticleDrugDeliverySysterms[J].JPharmSci,2014,103(1):29-52.[7]尤佳,戴东波,何雯洁,等.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238-1242.作者简介:陈云灿,女,本科在读,从事药物制剂研究。Email:cyc3352@163.com。
本文标题: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5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