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
辽宁省生态足迹与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作者:张令作者单位:大连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大连11602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董泽琴.孙铁珩生态足迹研究--辽宁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生态学报2004,24(12)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关于生态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辽宁省2000年,2001年,2002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1999~2001年3a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从纵向比较并分析了辽宁省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9年人均生态赤字为2.290hm2,2000年为2.368hm2,2001年为2.474hm2,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资源过度消耗,人口增长以及耕地减少等.通过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了辽宁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2.学位论文廉鑫基于生态足迹的辽宁省资源效率研究2006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约束条件,面对有限的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在充分认识资源、环境有限承载力的基础上,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来主动构建、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对于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定量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生态足迹,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生态足迹的辽宁省资源效率模型进行分析。根据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相关模型和公式,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和改进,测算出1990-2003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的占用值。结果表明:辽宁省作为重工业省,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并且在生态足迹影响因子中,化石燃料能源所占的比例最大,2003年的化石燃料消耗对生态足迹构成比例的影响接近80﹪。在与部分研究成果比较后发现,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而言,也处于前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在内的辽宁省资源效率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辽宁省的资源效率与这几个因素紧密相连,随着科学技术应用、政府引导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合理的居民消费模式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辽宁省资源效率得到了逐步提升。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以比较合理的假设为前提,对辽宁省2020年的资源效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较为乐观。在本文的最后,根据所测算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对提高辽宁省资源效率提出了若干对策。3.期刊论文李飞.宋玉祥.刘文新.侯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生态环境学报2010,19(3)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生态承载力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1998--2007年十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8年的2.9187上升到2007年的4.3578,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8年的0.6676下降到2007年的0.6520,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状态之中;万元GDP生态足迹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表明辽宁省对区域生物生产面积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提高的空间;从供需结构分析,辽宁省土地供给以耕地为主,但是从消费结构来看以化石燃料土地为主.4.学位论文志丞生态足迹法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与改进研究——以辽宁省国土规划(陆域生态部分)为例2007本文探讨了生态足迹理念和计算方法的长处和不足,对其做出了修改,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国土规划实践。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思想和计算方法,并对其应用和改进的过程作了简要回顾。生态足迹(ecoloeicalfootprint)是一种衡量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程度的方法。这个方法试图用数值来度量自然资源能否承受人类对它的开发和占用。任何规模的人口的生态足迹被定义为用于为一定规模的人口提供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土地面积。支持生态足迹计算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的资源消费量和相应自然资源的保有量。生态足迹的方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很多研究对该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应用和完善。然后,本文对生态规划的原则、理论方法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回顾。总体来说,生态足迹思想和方法与生态规划的原则和理论相契合,在方法上能够避免原有方法中专家评判带来的主观因素,因此可以用于规划实践当中。本文修改了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本文所用的方法改变了传统方法基于人均消费的理念,而改为对生产性用地基于地区总产出,对消耗型用地基于地区总消费。也讨论了修改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数据支持情况。而后本文以辽宁省为例,计算了其总体生态足迹状况、各地级市生态足迹状况和各种用地类型的生态足迹状况,并根据对辽宁省各种类型生态足迹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了辽宁省陆域生态规划中的若干规划方案。辽宁省陆域生态规划方案把辽宁分为中轴区限制开发区、西北部保护开发区和东南部重点开发区。辽宁省耕地规划方案把辽宁分为西部.中北限制开发区和东部-中南部保护开发区。辽宁省林地规划方案把辽宁分为西部大力造林区、中部严格保林区和东南部高效用林区。文章针对每一类区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这些结论会对辽宁省新一轮国土规划提供有力的参考。在本文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方法假设有偏差。一些重要的生态因素,例如生物多样性因素、环境污染因素,它们给生态带来的影响由于无法量化,就无法体现在计算当中。在数据支持上,我国的统计数据不能完全满足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需求,有一部分数据需要寻找替代品或者实施近似计算。有一些计算结果对实践指导意义不强。计算出的能源足迹、牧草地足迹、水域足迹和建筑用地足迹由于理论假设和数据统计问题,在应用于国土规划时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实践指导意义。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留待日后讨论。5.期刊论文张令.项学敏.周集体.ZHANGLing.XIANGXue-min.ZHOUJi-ti辽宁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方法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计算和分析了辽宁省200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且在时间维上对近18年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足迹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2.426hm2/人,人均生态承栽力0.878hm2/人,生态足迹需求是该地区生态承栽力的2.8倍.当前辽宁省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出现生态赤字1.548hm2/人.近18年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足迹需求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针对辽宁省具体情况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当务之急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6.学位论文李广军辽宁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率研究2005随着社会不断向前演替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强化,快速工业进程导致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空前地提高,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却对森林、土壤、水、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严重冲击,环境恶化和生态退化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有多种,本文选用的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足迹分析法。生态足迹自1992年问世以来,以其概念形象、内涵丰富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多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辽宁省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辽宁省的社会经济实现新一次跨越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如何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辽宁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持续发展,是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14城市的生态足迹均以化石能源和耕地为主,二者占各市总生态足迹的比例达80.6~96.9%;辽宁省的生态效率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工业技术水平高和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具有较高生态效率,工业技术水平低和服务业不发达的城市具有较低生态效率;辽宁省1996~2003年人均本地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之比在3:1~4:1之间,这说明辽宁省的生态资源都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生态环境有潜在恶化的趋势;辽宁省1996~2003年生态效率稳步上升,从1996年的2569元/hm2上升到2003年的4101元/hm2,提高了0.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5%,但与其它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7.期刊论文桑秋.苏飞.张平宇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辽宁省1996~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0.3376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3959hm2/人;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由1996年0.3007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0.2696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也不断扩大;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不断扩大,说明目前辽宁省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8.期刊论文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丁一.LIGuang-jun.WANGQing.GUXiao-wei.LIUJian-xing.DingYi调整的生态足迹方法在辽宁省的应用研究-冰川冻土2006,28(2)应用调整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辽宁省1996-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从纵向比较并分析了辽宁省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辽宁省1996-2003年生态超载指数都大于2,有的年份甚至接近于3,这说明辽宁省当前的生物资源的生产和能源的消费的能力远超过其生态承载能力,即生态资源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生态环境有潜在恶化的趋势.辽宁省1996-2003年生态效率稳步上升,从1996年的2569元·hm-2上升到2003年的4101元·hm-2,提高了0.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5%.但与其它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辽宁省在提高生态效率方面还有更大的潜力.9.会议论文梁妍.宋旭光辽宁省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其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2008生态足迹作为一种非货币化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计算了辽宁省1996~2006年的生态足迹。并用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选取若干个重的社会经济指标作为生态足迹回归模型的自变量,通过SAS/STAT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模型,深入探讨生态足迹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最后针对定量研究的结果,对辽宁省生态足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10.期刊论文范秋梅.孙铁珩.FANQiumei.SUNTieheng辽宁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生态经济2010,(8)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2000~2005年间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赤字及旅游生态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旅游人次的增加,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旅游生态赤字、旅游生态压力指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未来辽宁生态建设的完善是减轻旅游生态压力,减少旅游生态赤字,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链接:授权使用:辽宁师范大学(lnsfdx),授权号:75b681cf-8610-4653-a26a-9e5400a92e54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2日
本文标题: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9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