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农村发展研究指导课课程计划介绍
发展经典文献选读课程计划介绍康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第一部分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发展经典文献选读•学分:2;•周学时:2;•课程类别:博士生选修课;•选修范围:全校;•人数限制:36;•上课时间:第1周~第17周,周四18:40~19:30;•上课地点:明德主楼0208;•上课教师:康晓光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联系方式:kxg63@vip.sina.com,8250-9118,6251-3627。第二部分课程概要开课背景在教学和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两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第一,许多同学缺乏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匮乏表现为对社会科学的“通用资源”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体悟。所谓“通用资源”系指社会科学的基础性概念、主要的思维范式、主要的理论流派、里程碑式的经典,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论。而这种基本能力的缺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的发展。这是目前学位论文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第二,许多同学对中国国情缺乏基本的了解,对自己的国家缺乏起码的热情。一个立志在中国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却对其研究对象一知半解,缺乏热情,甚至麻木不仁,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是目前学位论文水平低下的另一根本原因。本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缓解上述状况。课程目标本课程将介绍:1)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2)主要的理论范式3)主要的理论流派4)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阅读及讨论一系列社会科学经典著作介绍上述内容。入选经典的条件:1)或是某一重要理论流派的代表作;2)或是某种研究方法的代表作;3)或是某种研究范式的代表作;4)或是研究中国国情的代表作。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不仅可以了解一般的知识、理论、范式,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可以学习研究方法、论文的写作方式、文章的谋篇布局等等。我期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知识基础,培养研究能力,加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为将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上课形式•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报告经典阅读体会,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撰写课程论文,报告论文,答辩。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每小组1~5人,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经典报告读书体会撰写课程论文。考核•总分数:100分;•其中•课堂出勤:20分;•课堂主动精神:20分;•小组合作精神:20分;•课程论文:40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及时间分配•第1周•导论及课程介绍;•第2、3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概论•参考文献:《社会研究方法》、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4~16周•每周由一组同学报告一部或一组经典著作阅读体会。推荐的经典著作清单如下。同学们可以从中进行选择,或者自己提出名单,但须获得授课教师同意。•《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道德经》•《孙子》•《史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费孝通《乡土中国》•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毛泽东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科院国情小组《生存与发展》•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康晓光《仁政》•于健荣《岳村政治》•金耀基《行政吸纳政治》•《中共十三大报告》•《李光耀回忆录》•吕元礼《亚洲价值观》•达尔文《物种起源》•斯密《国富论》•罗尔斯《正义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柏拉图《理想国》•霍布斯《利维坦》•卢梭《社会契约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斯特劳斯《政治哲学史》•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莫斯卡《统治阶级》•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林德布鲁姆《政治与市场》•米尔斯《权力精英》•葛兰西《狱中杂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奈《软力量》•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康晓光《文化民族主义论纲》•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涂尔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布洛赫《法国农村史》•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亨廷顿《第三波》•普沃斯基《民主与市场》•塔罗《运动中的力量》•具海根《韩国工人》•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怀特《街角社会》•费舍尔《亲历宗教》•西普里阿尼《宗教社会学史》•康晓光《法轮功事件透视》•第17周•撰写课程论文、报告、评议。
本文标题:农村发展研究指导课课程计划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989 .html